作者: Publicity

2025 初级禅训班(11月班名额已满)

报名简章
带领:法鼓山僧团法师
内容:禅修的功能、心态、基本观念、禅坐姿势、打坐用具、打坐方法、八式动禅、走路禅、卧禅、禅修之生活应用、法鼓山学习系统介绍等。
请详阅报名注意事项:
1. 本活动须全程参与,完成课程后,将可参加基础禅修活动(禅一、禅二、禅三、中级1禅训班,进而参加初阶禅七等)。
2. 目前仅开放11月份的课程,报名截止日期:25/10/2025或额满为止
3. 课程当天:
a. 报到时间:8:20am-8:50am。
b. 请穿着宽松长裤、衣服(T-shirt即可 )。
c. 请自备水瓶。
4. 报名资料均完整,方受理报名。
5. 由于已额满,所以目前不需要付费,如果还有名额,我们将会在报名截止日期25/10/2025之后以电邮 [email protected] 联络您,若没收到,请先检查您的电邮中的spam或junk email。
【初级禅训班】8/11 (六)~9/11/2025 (日) -候补报名表格
請您登入后, 回到所要填入的表格。
欲填寫表格,請前往用戶登入
還不是用戶?加入用戶

2025 禅一 (10月场次)

报名简章
活动日期 : 26/10/2025(日)
活动时间 : 9:30am-5:00pm
报到时间 : 8:45am-9:20am
课程内容 : 禅坐、八式动禅、拜佛、开示等。
费用:欢迎随喜护持道场(方式:点击查看 )
其他:如有任何讯息布达,法鼓山将以电邮通知。
禅一 – 26/10/2025

2025 新义工培训(11月场次)

2025 新义工培训
【日期】15/11(六)
【时间】09:00am – 11:30am
【对象】没上过福田班的义工或各组新义工
【地点】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
【报名截止】活动两天前
【备注】已经参加过福田班和新义工培训者不需要再报名此活动
目前已开放新义工培训 15/11/2025(六)的报名:点击此处
初阶禅七 21/9(日)~28/9/2025(日) – 义工保险资料

20250307-09 【念佛禅三】一心念佛以证自心净土

3月7至9日,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于百丈山国际参禅中心举办【念佛禅三】,百余位禅众在法鼓山禅堂板首常乘法师的指导下,以坐念及绕念佛号为方法来达成禅修的效果。
以佛号安住身心
“念佛禅的核心在于以佛号替代心中的妄念,透过高声念佛、专注聆听自己与大众的念佛声,达到身心放松与专注的状态。”常乘法师表示,绕念时,禅众需随佛号节奏调整步伐,使身口意相应,令心自然安定。此外,法师亦介绍印光大师传授的“三三四”记数念佛方法,帮助禅众在止静或默念佛号时,更容易摄心念佛。
念佛即禅
“念佛是禅修的一种,与话头禅、默照禅同样是通往明心见性的修行法门。”法鼓山创办人圣严师父在影片中开示道,念佛的起源可追溯至《阿含经》的六念法门,同时也是五停心观之一,能帮助修行者止息散乱心与分别心,安住于一境,最终修成念佛三昧,即慧即定的境界。
念佛的修行体验
师父进一步指导禅众,应以睁眼念佛保持清醒,避免幻境或妄念生起,并说明:“当心念专注于佛号时,可将周遭的一切音声观想为念佛声,以助深化修行体验。”此外,师父亦厘清“有相念佛”与“无相念佛”的区别,阐明修行需经历从散心念佛、专心念佛,最终达到一心念佛的过程。


亲证自心净土
师父也提及四种净土——人间净土、天国净土、佛国净土与自心净土,并指出,若能修成念佛三昧,即能亲证自心净土,进而利益众生,以落实法鼓山“建设人间净土”的理念。师父同时提醒,往生极乐世界需具备四大要素:出家、发菩提心、修一切功德及专念阿弥陀佛。具足此四者方能上品往生;而中品可不出家,但须满足其他条件;至于下品,至少需发菩提心并专念佛号。师父勉励大众要以有相净土为着力点,以自心净土为下手处来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生活中的佛法体验
“仅凭佛法观念,并不足以往生净土,关键在于佛法的体验。”禅三尾声,常乘法师在回应禅众提问时叮咛禅众应透过实际修行,让每一念皆清净无染,念念即是净土。法师重申,修行者需正确看待生命意义,发菩提心、发大愿心,方能提起修行的心力,真正落实佛法于生活之中。
文/陈立祥
图/林振东

20250315【万行鼓手迎新日】以茶会友,携手踏上学佛之路

3月15日上午,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举办了第四场【万行鼓手迎新日】。义工们特意泡制了来自台湾阿里山的香醇好茶,以茶会友,迎接新一批万行鼓手的加入。此次迎新,汇聚了来自不同背景的新学员,其中既有在两地奔波的职场人士,也有携家带眷、阖家同行的学佛人。大家齐聚一堂,深入了解为期三年的【万行鼓手】培育计划,共同开启学佛的新旅程。
在分享环节,演呈法师介绍了法鼓山创办人圣严师父的生平,并以生动幽默的方式,讲述自己和同参道友在大学毕业后,为求佛法所经历的点滴趣事。这些经历不仅展现了大家对佛法的追求与坚持,也让鼓手们感受到学佛之路的法喜与意义。此外,法师亦回顾了自己出家前与法鼓山及圣严师父结识的因缘,并分享如何将佛法融入日常生活,以智慧面对人生的种种境遇。
活动尾声,代理监院常献法师勉励大家,成为万行鼓手后,不仅要持续精进学佛,更要积极邀约亲友共同前来学法、护法和弘法,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佛法,让佛法深植于心,成为指引人生的光明方向。
◎图文/黄昭元

20250310 【发长远心修福修慧】讲座 – 菩萨道上恒修福慧

3月10日晚,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迎来了近120位信众,共同参与由法鼓山禅堂板首常乘法师主讲的【发长远心修福修慧】讲座,透过生动幽默的方式,分享个人修学历程,引导大众如何透过 “修福修慧” 的实践,在修学佛法的道路上发长远心。
出离生死心切,有助发长远心
古德云:“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前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 这句话提醒学佛之人,若未能生起深切的生死心,修行往往会断断续续,难以发长远心。法师分享自己自小就对“人死后会往何处去?”心存疑问,这个疑问冥冥中引领他遇见生命中的善知识——法鼓山创办人圣严师父。初入农禅寺听闻师父开示后,法师心生向往,发愿跟随师父修学佛法,探索生命本质,走上一条“从迷到觉”的修行之路。
智慧从培福中累积
“有菩提心的人,一定有出离心;无所求的心,就是菩提心,也是出离心。修学佛法的基础原则、方法和态度,都要靠菩提心维系。”法师进一步指出,发菩提心的目的,是为了消融自我的追求心和自私心,在奉献与培福的过程中,体悟如何以悲智度众生,进而减少烦恼以实现福慧双修。法师举例,“多关怀众生就是修行,比如看到流浪猫,就给它一个纸箱;看到地面上有垃圾,就把它捡起来。” 这看似微小的行为,其实都是累积福慧的重要实践。
回归本具的佛性
“消得一分妄想,即证一分法身,显得一分本智。” 法师强调,不生不灭的法身,人人本具,只因妄念遮蔽而难以显现。透过修行,如参话头或念佛,能将散乱的意识逐渐统一。当佛法的知见日渐清晰,心的专注力越凝聚,便能更加敏锐地觉察到自己的习性与妄念。随着觉察力的提升,妄念不再无明起伏,而是逐渐被看见、理解,并在随顺因缘中,与法相应,智慧自然显发。


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在问答环节中,有信众提问:“佛教如何看待人死后的意识相续?” 法师从唯识学角度回应道,“众生因第八识(阿赖耶识)的杂染,而在六道中轮回。若能修行至开悟境界,即可转八识成四智,解脱生死之苦。”具体而言,这包括: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
随缘行菩萨道
“改变心态,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将色身视为修行的工具,不因个人得失而生起对立心,烦恼自然减少。” 讲座尾声,法师强调,行菩萨道,应学会随顺因缘,明白万事皆由众缘和合,非一己之力所能左右。唯有在因缘中尽己所能,广行利他,才能稳健迈向度无量众生的大方向、大目标,行于成佛之道上。
文/林洄如
图/方顺才

20250223【禅一】给身心放个假

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于2月23日举办本年度首场【禅一】,70余位禅众在动静交替的禅修活动中,持续练习调整心态与放松身心的方法,让自己真正度过一天身心放松的假期。
活动中,法鼓山创办人圣严师父在开示影片中引导大众探讨“修心的层次”,从收心、摄心、安心到放心。首先,将攀缘外境的心收摄回来,让心安住于禅修方法,如数息或局部体验身体放松,以进入摄心的阶段。师父提醒大众,修行虽能带来心的安定,但若过于执着于此,可能会使人消极,沉溺于安定的状态而疏远人群,“唯有能做到不执着于心的安定,并能放下,才是真正的心理健康。”
师父进一步阐明,这一过程即是对心的锻炼——从散乱心到集中心,再至统一心,最终达到无心。这样的修炼不仅能帮助我们洞察烦恼的根源,不被其所困,更能开辟出让自己与他人不生烦恼的应对之道,进而迈向从生死流转中解脱的境界。
文 / 林洄如
图 / 黄贞全
新义工培训15/11/2025(六) – 报名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