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學佛人第三堂課 – 皈依 05/11/2023(日)

报名资格:凡年满6足岁,未曾于法鼓山体系皈依之社会大众。
报名方式:

 1. 网络报名

            i)  截止日期:04/11/2023

           ii)  敬请详细填写所需资料。

          iii)  报名后,法鼓山将在14天内通知您报名结果。(如无,敬请联络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  

   2. 亲自前往道场报名

           ~活动当日下午三点前于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底楼知客处填表报名。

【注意事项】:

  1. 皈依典礼全程使用中文进行。
  2. 请务必于3:00~3:15pm报到。
  3. 请穿着有袖上衣及宽松长裤,以方便皈依行仪。
  4. 皈依者需全程参与三皈五戒开示,及授皈依仪程,始算正式皈依。若未全程参与皈依仪式者,不发皈依证。
  5. 报名后若因事取消,相关报名资料亦不受理退件与转换他次活动。
  6. 皈依典礼之后,请到接待处领取皈依证等贺礼;若没有完成皈依仪式者,请勿领取或讬人代领皈依证。
  7. 欢迎礼谢供养三宝,护持建设道场,随喜打斋供众。
  8. 如有任何讯息布达,法鼓山将以电邮([email protected])通知。若没收到,请先检查您的 spam mail

【联络电话】: +603-7490 2298 / +603-7490 2299 服务时间: 9:30am~6:00pm

*請點擊以下連結填寫報名表格

2023年《快樂學佛人》補課報名

欢迎您回来参加2023年《快乐学佛人》!

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的《快乐学佛人》将在今年10月8日开课!
欢迎您在今年的场次中补课,完成后将会补发结业证书给您。

敬请留意以下补课事项:
1. 缺那一堂课就来补上第几堂;至于2022年《快乐学佛人》线上课程是五次半天课程,对照三次全日课程内容,补课参考如下:

五次线上课程三次全日课程
第一次补第一次
第二次补第一次 或 第二次
第三次补第二次
第四次补第一次 或 第二次
第五次补第三次

补满全部课程即可取得结业证书。

2. 补课当天必须全程参与,补课以“日”为单位,上午、下午均需签到及签退。
3. 补课时间无期限,但因为是属于普化中心推广课程的基础,会希望您能尽快补上;同时为了学习效果更加理想,鼓励同学一次圆满全部课程,尽量不要请假,或是间隔太久才补课。

补课方式:
1. 请尽量在开课前一周于网站点击“补课报名”,以便预先安排。
2. 收到报名资料后,会尽快发出通知电邮,敬请留意;录取后因故未能出席者,也请通知。

3..如有任何讯息布达,法鼓山将以电邮 ([email protected])通知。若没收到,请先检查您的spam mail。
谢谢您的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欢迎洽詢  ,谢谢!

【联络电话】: +603-7490 2298 / +603-7490 2299, 服务时间: 9:30am~6:00pm

*請點擊以下連結填寫報名表格

2023【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分處共修

融合人文、艺术、环保、现代的法鼓山大悲心水陆法会,将于 25/11(六) ~ 2/12(六) 在台湾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园区启建。
为了让水陆坛场能够无远弗届、跨越时空,引导全球信众同心同愿精进修行,法鼓山自2010年开始推动网路共修,透过现代科技工具的辅助,让信众得以运用影音媒体、电子经书、线上课程、祈福回向等方式,与实体法会同步连线,实践“家家是道场,世界成净土”的理想。

分处共修日期:2023年11月26日(日)至12月2日(六)
分处共修时间:如海报所示
分处共修连线地点: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一楼大殿

参与共修:
1. 衣冠端庄,鼓励着海青。
2. 法会开始前10分钟进入3楼禅堂。
3. 法会开始后,随现场监香指令及网路助理监香的讯息,与大众一起共修。
4. 在共修时尽量保持静语,随时收摄自己的身口意。

回向:
1. 每天做完前行功课。
2. 水陆法会期间功德回向,也可以做个人回向,给特定对象祝福与分享。

云端祈福:为一切众生做平等慈悲的祈福与超荐,请在此点击填写平安祝福(消灾祈福)和追思祝祷(超荐莲位)。

报名费:随喜护持,法会设有供斋、花果、护持道场等随喜功德项目

注意事项 :
a. 收到报名资料后,最迟于11月中发出通知电邮,敬请留意。

b. 录取后因故未能出席者,请于11月18日前通知。

c. 如有任何讯息布达,法鼓山将以电邮([email protected])通知。若没收到,请先检查您的spam mail。

*請點擊以下連結填寫報名表格

深入經藏,掌握解脫道的精髓及菩薩道的實踐方法

8月12至13日,由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主办,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协办的“用经论道理提升生活品质”佛法研读班密集课程顺利圆满进行。此课程荣幸地邀请到寂静禅林的方丈开仁长老为大众慈悲开示,同时迎来了百余位的学员参与。

相应于法鼓山实践菩萨道的教学方向,开仁长老拟定了四大主题为课程架构,即:一、稀有人身对菩萨道的特殊意义,二、为人要知恩念恩的深广涵义,三、四无量心具自利利他之真实义,四、大悲为上首的般若空慧,总共八堂课。每日进行四堂,分为早午各两堂,于两天內完成。长老用心地整理讲义,摘录不同经论的资料,如《杂阿含经》、《瑜伽师地论》、《大智度论》等,并进行对照,以鼓励学员们探究经论里丰富的精髓。课程中长老深入浅出地为学员们解说,及透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大家思惟法义,并贯通在自己的生活里,以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

稀有人身对菩萨道的特殊意义

首先,长老循循善诱的为学员们讲解“人身难得”的可贵性,引经说明凡夫造无量恶,容易失去人身。再依据论的讲解,劝勉学佛者务必精进,至少要确保来生离三恶道、不生长寿天;而是生在佛世,並且六根具足及离邪见。

为什么生在人间重要呢?因为诸佛出于人间,而且唯有人具备三种特胜﹙知、情、意﹚。善用﹙知﹚忆念胜──专注听法、思惟、受持;﹙情﹚梵行胜──透过闻、思、修,戒、定、慧来净化身心;﹙意﹚勇猛胜──培养强大的耐力、胜解力,能让内心的无漏善法从片段、短暂的记忆变成长远的记忆,就能做到像佛、菩萨般的“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当我们透彻明白要具备暇满人身来修行是那么难得,定会非常珍惜目前所拥有的因缘条件,发长远心,欢喜地亲近善士,学习正法,快乐地行菩萨道。

为人要知恩念恩的深广涵义

经过上午的两堂课,学员们于午斋后进行小组分享,讨论如何真正在日常生活中体悟到“生命无常、人身可贵”,而不是待重大事件发生时才想起,从中更进一步体会上午的课程内涵。

当大家了解到人身难得及菩萨行的意义后,长老接着强调为人要知恩、念恩及报恩。正如经云:“动物尚且知恩、报恩,何况于人?”又云:“行菩萨道者小恩尚不忘,何况于大者?”长老透过《大智度论》:“行持菩萨道者,虽有宿世善根因缘,深乐行善,但必须要有救济的对象。”与大众分享:没有了众生,菩萨就无法行六度,所以菩萨皆心存恭敬与感恩,视众生为如意宝。

此外,长老也介绍论典中的记载,唯有欲界的人有条件能起“顺解脱分善根”,即是厌离生死,向往涅槃的强力信愿。所以真正的报恩,是让自己在修学道上完成“种、熟、脱”──播下种子,渐渐成熟,得证佛果──,同时也能引导亲友乃至一切众生共同修学,转迷情的生活为正觉的生活,才算是圆满的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四无量心具自利利他之真实义

第二天,长老继续介绍菩萨如何落实四无量心(又名慈三昧)自利利他的真实意义。修“慈心”对治瞋恚,令众生得安乐;“悲心”对治恼害,愿众生离诸苦;“喜心”对治不悦,想到众生离苦得乐,而心生喜悦; “舍心”对治爱与憎,因此能冤亲平等,一视同仁。在生活中行慈三昧等,虽不能马上让众生离苦得乐,但这样的修习,菩萨自己的心会先扩大清净,容易成利益愿。所缘的对象,由一方众生,逐渐扩展为二方乃至十方无量众生,观想他们皆得乐、没有烦恼。如此心量遍满一切世间,就能慢慢调柔身心,最后做到不起丝毫的爱、憎,建立清净行为。

此外,长老也补充到,处在初学菩萨阶段的我们,若是遇到求助的众生,但因本身的能力与力量有限,可坦诚并接受当下的自己无法帮助对方。自己内心不起烦恼,而是生起惭愧心及发愿更精进修行,时时落实菩萨的精神: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大悲为上首的般若空慧

课程的最后一个单元,长老说明菩萨要依三心行六度,必须具备般若空慧,才能扣紧平等心来利乐一切众生。大乘的空是侧重在离欲无染,于境无碍,菩萨长期住在世间化度众生,须养成不受世间杂染外尘境界所转,入污泥而不染的能力。在《大智度论》中阐明,修学六度中的前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需以般若(正见)为导向,才能到达彼岸;不过,即便般若是导向,也不可只专注于修般若,而忽略了修其他的五度。

长老说明了菩萨行的心髓,是以慈悲为本,从利他中完成自利。不管学佛者从哪一门趣入,都是朝往解脱生死,趋向涅槃的方向。因此,必须先把解脱道的基础打好,进而发菩提心。哪怕自己是个大器晚成的菩萨,也要发愿生生世世不离三宝,不舍弃众生,行菩萨道!

两天课程的尾声,进行了一段感恩三宝住世的环节。由现场几位学员代表大众,向每一位僧众献上感恩的心意。学员们带着满满的法喜离开,期待有因缘再入宝山听闻正法。此课程的讲义与录影已上载至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的Youtube频道,欢迎大家自行下载讲义与视频,多闻薰习。

文/林洄如
图/纪月红、杨培福             

*欲查看更多活动照片,请点击道场FB:
20230812~13【用经论道理,提升生活品质】2023佛法研读班密集课程~开仁法师主讲

善用福報傳承佛法~【義工成長工作坊】報導

7月19日适逢公假,百余位义工菩萨们齐聚于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参与了【义工成长工作坊】,透过生动的教学、自我觉察练习、讨论与分享等活动,授课法师引领大众一同学习“转动光明人生”的观念与方法。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好好修行!”法鼓山僧伽大学学务长常格法师分享创办人圣严师父对法师最深刻的教诲,并忆想起师父在2005年患病后仍不遗余力地忙于各类法务、到处奔波不休,包括法鼓山方丈交接、成立法鼓山世界青年会、亲自为禅四十九做开示,旨在为僧俗四众建构更完善的学法、护法与弘法制度,让佛法渊源留长。我们能够在师父的座下修学佛法,实在是有着无比大的福报;须知业报是无常的,福报是会消散的,所以我们该怀有感恩心与精进心,”那么,我们要如何善用这份福报呢?”

法师补充道,悦众与义工菩萨在佛法的弘传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们知道并体验过佛法的好,因此要善用自身的福报来传承佛法。”然而,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我们或许会因为某些事情或烦恼而对学佛产生退转的迹象。法师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我们可以透过定课、参与共修及同行善知识的助力下,让自己能持续地走在学佛的路上、让道心不退。”

“我们学佛就是要向佛陀这位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圣者学习,”法师强调平日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周遭环境的觉察的重要性,透过自我觉察来洞悉法的实相,即无常(不会永恒不变)、不独存(一切人事物由诸多因缘和合而成)与无实有(不同时空因缘会呈现不同的状态而无法主宰)。当我们的思维与法的实相背道而驰,烦恼就会随之而起,”能有所察觉就可以给我们空间去缓一缓,通过反惯性的思考,自己便能自主性地发动与福慧相应的行为。”

法师进一步谈到,在面对三障即烦恼障、业障与报障现前时,需意识到恶业已造成,无法回到过去阻止自己,但可以展望未来,为当下的窘境注入善缘,并揭示了”转变业缘”与”摧破业果”的观念与实修方法,以改善或减轻当前所承受的业。透过学员间的两两对讲及”慈悲与智慧卡”桌游,大众把所听所闻的佛法,连接到日常生活的人事物来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内化成个人的学习,再与其他学员分享所获、互为善知识。最后,法师勉励大众要时刻练习着在身口意中增添善的缘、发好愿,藉由转变业缘来转动光明人生!

◎文/杨清凤、叶丽芹、罗志豪
◎图/林振东

*欲查看更多活动照片,请点击道场FB相簿:
20230719 义工成长工作坊

1 2 3 ...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