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307-09 【念佛禅三】一心念佛以证自心净土

3月7至9日,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于百丈山国际参禅中心举办【念佛禅三】,百余位禅众在法鼓山禅堂板首常乘法师的指导下,以坐念及绕念佛号为方法来达成禅修的效果。
以佛号安住身心
“念佛禅的核心在于以佛号替代心中的妄念,透过高声念佛、专注聆听自己与大众的念佛声,达到身心放松与专注的状态。”常乘法师表示,绕念时,禅众需随佛号节奏调整步伐,使身口意相应,令心自然安定。此外,法师亦介绍印光大师传授的“三三四”记数念佛方法,帮助禅众在止静或默念佛号时,更容易摄心念佛。
念佛即禅
“念佛是禅修的一种,与话头禅、默照禅同样是通往明心见性的修行法门。”法鼓山创办人圣严师父在影片中开示道,念佛的起源可追溯至《阿含经》的六念法门,同时也是五停心观之一,能帮助修行者止息散乱心与分别心,安住于一境,最终修成念佛三昧,即慧即定的境界。
念佛的修行体验
师父进一步指导禅众,应以睁眼念佛保持清醒,避免幻境或妄念生起,并说明:“当心念专注于佛号时,可将周遭的一切音声观想为念佛声,以助深化修行体验。”此外,师父亦厘清“有相念佛”与“无相念佛”的区别,阐明修行需经历从散心念佛、专心念佛,最终达到一心念佛的过程。


亲证自心净土
师父也提及四种净土——人间净土、天国净土、佛国净土与自心净土,并指出,若能修成念佛三昧,即能亲证自心净土,进而利益众生,以落实法鼓山“建设人间净土”的理念。师父同时提醒,往生极乐世界需具备四大要素:出家、发菩提心、修一切功德及专念阿弥陀佛。具足此四者方能上品往生;而中品可不出家,但须满足其他条件;至于下品,至少需发菩提心并专念佛号。师父勉励大众要以有相净土为着力点,以自心净土为下手处来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生活中的佛法体验
“仅凭佛法观念,并不足以往生净土,关键在于佛法的体验。”禅三尾声,常乘法师在回应禅众提问时叮咛禅众应透过实际修行,让每一念皆清净无染,念念即是净土。法师重申,修行者需正确看待生命意义,发菩提心、发大愿心,方能提起修行的心力,真正落实佛法于生活之中。
文/陈立祥
图/林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