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佛沐心有幸福    馬來西亞道場信眾歡慶衛塞節

为欢庆佛诞日,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于2024年5月22日上午10时至4时举办【2024卫塞节】庆典活动。当天的活动精彩多元,不仅有浴佛法会、素食结缘、随喜浴佛和供灯,少不了的是动静结合的【心灵环保寻宝趣】游戏体验、安定身心的【茶禅】和扣人心弦的合唱团演绎。为期3年的【万行鼓手】专案也于该日推介,让想要修学佛法、护持佛法与弘扬佛法的大众有一个循序渐进,解行并重的渠道。此次活动估计吸引了约1200人的参与。

以欢喜心来报佛恩

各小组义工无碍于绵绵细雨的早晨,纷纷抵达道场准备就绪,以迎接大众的到来,一起培福与种福。演莲法师在活动开始前给义工们的开示中提到;“今日大家有机会来当义工并非只是来“工作”,而是在服务奉献中体验与修行佛法。”法师叮咛义工们要感恩自己有福报与大众结缘,报四重恩中的“三宝恩”与“众生恩”,并引导义工以微笑及提起欢喜心迎接大众参与这殊胜的佛诞日。监院常藻法师也在关怀中叮咛大家不忘初心,每个当下都以身口意来报佛恩。

藉由学佛来提升与净化自己

“个人发愿时,我们到底发了什么愿?我们与佛菩萨所发的愿又有何不同呢?” 监香演究法师在浴佛法会开示时解释道,佛菩萨所发的愿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正因为我们的愿与佛菩萨的愿有所不同,我们才有提升自己的空间。即便我们现在无法达到成佛度众的境界,至少也应让自己少烦少恼,并努力让周围的人也能少烦少恼。

法鼓山2024年度主题为“人间有幸福”;演究法师表示,完整句子为“天地育龙象,人间有幸福”,前者为因,后者为果。通过因上的努力,我们愿意藉由学佛来提升与净化自己,以修正自己的身口意三业,即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我们就能转好运,使人间处处满溢幸福。

浴佛供灯也能实践环保

首次参与法鼓山卫塞节庆典活动的陈军伸先生表示自己是通过报导宣传听闻此活动,决定带妻子和两位女儿一同参与其中。他与同修认为这一次的浴佛环节别开生面,赞叹第一次接触少了传统方式的香蜡,取而代的是以更环保的方式浴佛供灯。

用禅修的方法品茶

此外,许多大众更是慕名前来参与茶禅活动。大众在席茶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心法“身在哪里,心在哪里,清楚放松,全身放松”,感受心中的平静与安定,放下生活带来的情绪压力。

【心灵环保寻宝趣】重磅回归

游戏体验在往年得到热烈的回响后,今年义工团队继续以全新的游戏设计重磅回归,参与的大众依然多不胜数。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孩子,一家大小都玩得不亦乐乎。陈彦希小朋友表示她最喜欢的游戏是“BING出条路,GO GO GO ”。游戏是以BINGO 方式,用乒乓球投进鸡蛋托上然后拼出成功线。由于她第一次玩这款游戏,过程中觉得又挑战又刺激。

另外,万众瞩目的“悟宝熊”在不同时段的惊喜出场,与大众合照及派送结缘小礼物,让活动增添不少欢乐的氛围。

活动结束前,大众都从法师们的手中接过寿桃结缘与祝福,期许大家往后也能继续回到道场修学佛法,提升生命的品质。感恩所有促成此次活动圆满完成的诸多因缘。

文 / 陈俪贤、罗志豪
图 / 林振东、苏鸣凤、陈永亮、黄俊杰、叶丽芹

欲查看更多照片,请点击道场FB相簿:
20240521 卫塞节庆典活动~场佈
20240522 卫塞节庆典活动精彩回顾~法会+浴佛篇
20240522 卫塞节庆典活动精彩回顾~供灯+心灵环保寻宝趣+茶禅
20240522 卫塞节庆典活动精彩回顾~义工身影
20240522 卫塞节庆典活动精彩回顾~心得采访

挖掘生命中的幸福源泉  馬來西亞信衆受持八關戒齋

人人都在追求的幸福与快乐,它究竟源自于哪里?只要我们使劲追求就一定能得到?其实早在2500多年前,佛陀就已广宣安乐与幸福的要诀源于止恶修善的戒学,并最大程度地融于生活中。那么,我们又该受持哪一些戒律呢?

“想了生脱死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做到的却很少。因此,八关戒斋是佛陀为了让向往体验出家生活的在家菩萨所开的一个方便法门。”监香演莲法师说明,与会大众难得有殊胜的因缘不散心杂话、能摄心念佛,从而断除造恶的机缘,虽仅一日一夜,实质上是关闭了生死之门,所以多部经典中均提到若能如理如法地受持佛所制定的戒律,自然能得无量功德与安乐。

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特于5月1日劳动节公假举办【佛一暨八关戒斋】,愈120位信众舍诸缘虑,发心求受八关戒斋,体验一日一夜简朴离欲的出家生活,一心一意地诵念佛号,旨在增长出世善根,发愿往生净土,通往无上菩提。大众在主法演究法师的引领下虔诵戒仪,至诚恳切地忏悔、发愿,完成授戒仪程,并于午后专注绕佛、念佛、拜佛及拜忏。

法鼓山创办人圣严师父在开示影片中提到,众生之所以有烦恼、痛苦是因为有物质的追求与享乐的执取,若想出离三界的苦海,应当奉行少欲知足,力行减法生活,则能少烦少恼;身心安定的力量越强大,对身边的人所造成的伤害与困扰就越薄弱,以五戒为基础而修习的十善法是持戒的根本精神。“造下十恶五逆罪的人,所有法门不可救,唯独净土法门可接引!” 师父补充道,往生净土需要具备“信、愿、行”三种资粮,只要信心坚固、愿力坚定、行持不断,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必能如愿。

在阅读师父的著作《戒律学纲要》中了解到八关戒斋后,罗德彪决定报名参与,一探究竟。他坦言,虽然年迈的父母学佛尚浅,但念佛对于他们来说是简便而有效的修行方法,并强调一心念佛的重要性。二度担任总外护的马启洲指出,参与法会主要是以安定的身心专注于持戒念佛,而护持法会则需依据流程与细节妥善安排一切,以确保与会大众能安心修行,“突如其来的变更或许会造成自己起心动念,但也因此有了借事炼心的因缘,提起了师父的‘四它’方法——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就能身忙心不茫地从容以对。”

戒律是产生一切善法的功德根本,如同大地承载与孕育万物。“植物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尽全力地绽放色彩与芬芳。”演莲法师形容信众们在最后一支香的精进犹如植物一般,即便在贫瘠与燥热的土地里,根部仍然会顽强地深入泥土,拼尽全力寻找水源。法师叮嘱大众要效仿这种难行能行的精神,就像太阳花在枯萎前的一刻,会将无数的种子洒落在大地上,等待雨后的滋润,重新发芽,茁壮成长。

◎文/罗志豪
◎图/李梓铭

其他信众的采访:

郭紫薇
第三次参加【佛一暨八关戒斋】的郭紫薇,希望通过此活动体验戒律精神,厘清持戒意义,并了解念佛法门。“监香演莲法师在开示中提到,生命中有障碍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但能否将障碍转化为修行的动力和资粮,就是我们的修行功课,”当天早上所生起的情绪顿时消融了,对长时间坐念也不再产生抗拒,反而欢喜地完成了一整天的修持。

纪月红
透过补位成功被录取的纪月红特别珍惜这次修行的机会。与日常以数息来打坐的定课不同,念佛时必须高声念佛,口念、耳听、心专注,她觉得过程特别累,甚至一度觉得念佛法门不适合自己。然而,在最后一支香时,她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感受到身体和心合一,声音自然流出且清晰无比,没有一丝杂念。因此,她决定将念佛纳入每天的定课中。

欲查看更多活动照片,请点击道场FB相簿:
20240501 佛一暨八关戒斋

回到方法,當下就是全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真的清楚自己每天是如何度过,能意识到自己每一个念头的起伏?或者,我们是否仅仅随波逐流,顺应那些习以为常的生活节奏,让自己的思绪随着环境而转变呢?

4月20日至21日,近50位学员放下日常生活中的繁杂挂碍和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暂别忙碌的生活,于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参加【禅二】,透过禅坐、动禅、经行、瑜伽运动等方式,以及法鼓山创办人圣严师父的开示和僧团法师的引导,学员们练习并体验了放松身心的观念和方法,珍惜与自己内心相处的宝贵时光。

第一天午后,圣严师父的开示影片中以四念住来说明众生皆以“常、乐、我、净”的颠倒思维来理解生命和世间运作的现象,所以一直在六道中轮回,师父强调惟有從观“身、受、心、法”中建立正知见,才能圆满人格净化、照见生命实相,解脱轮回。

总护暨监院常藻法师提醒大家,禅修就是不间断地体验过程即是目标,觉照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散乱状态,渐渐的平复、收摄、时时刻刻回到当下,体验当下的每一口呼吸、观照每个起心动念。我们的惯性總是与生活中的人事物产生对立,总想消灭那些不顺心意的状况、或者把它扭转过来,所以常常活得很费力,而事实上若能提起正知见,练习对外境保持“知道”就好,不加以标签、不对抗,回到禅修放松觉照的方法、体验当下,就会发现心是松的、是不费力的。

第二天早晨天微亮,学员在户外进行八式动禅,在动中学习觉照“身在哪里、心在哪里”。当天圣严师父的影片中提到,正确的禅修心态,绝非为了要有怎样的结果而修,更不是要依靠或达到神通的能力,而是要先建立“不求、不靠、不等待”的态度,实实在在练习回到方法,观所有外在现象和自己心的现象,皆是因缘和合的,缘生缘灭都不是我们个人可以掌控的,过程才是实修的资粮。

学员李育全菩萨分享,在体验拉筋的同时也要放松,就如日常生活中面对问题时身体很紧绷但还要练习放松是很困难的,但借由拜佛时发的愿,当时就体会到发愿的力量不可思议,能把自己拉回当下,内心很欢喜;陈诗韵菩萨分享,“惭愧、忏悔、感恩、发愿”的礼拜让她深深感动,内心充满力量,期许这份力量能常常保温。

离营前,总护法师表示,禅修时的放松与安定是结合生活中的忙碌和紧凑,就如这两天大家在动禅和拉筋的拉伸中,同时体验放松。否则我们会把禅修和生活分开成为两件事,没事的时候才能放松。禅修是让我们随时随地以一颗放松与开放的心,提起觉照力来面对当下的各种际遇,即便有人在骂自己也只是清楚听到与知道,不紧张也不急着做回应。

文 / 陈妍杏
图 / 方顺才、叶潮新

欲查看更多活动照片,请点击道场FB相簿:
20240420-0421 禅二

【茶與禪之體驗】~ 從品茶建立兒童的因緣觀

一桌茶席的主角是谁呢?其一就是茶叶。

        4 月 14 日这一天,【茶与禅之体验】活动开跑。此次的活动对象是儿童,一开始,我们以茶叶为主角,让孩子们认识茶叶的5位朋友——茶仓、茶则、茶壶、茶海以及茶杯。义工老师以生动活泼的方式介绍茶具——茶叶最喜欢在安静的茶仓睡觉,喜欢乘坐茶则滑入茶壶……让孩子们在认识茶具的同时,也充满期待进入茶席品茶。

        品茶前先静心,这能让孩子们好好品味茶的滋味。通过走静心圆与静坐,让孩子们体验放松身心,然后开始第一席茶席。茶人泡茶,茶客品茶,共五泡,前三泡静语,接着让孩子们透过视觉与触觉观察茶具的形状与材质,并引导他们思考生成茶具的因缘。孩子们拿着陶瓷制成的茶仓,说出:“这是泥土做成。”老师问:“泥土怎么形成茶仓的样子呢?”孩子们紧接着回答:“高温,高温!”老师们对于孩子们的回应都感到惊喜,孩子们除了有着敏锐的观察力,也颇有知识。

        第一席茶席结束后,接着开始孩子们期待的第二席茶席,因为孩子们要轮流当茶人,亲自动手泡茶了!面对烫手的茶具与热水,对孩子们而言是一个挑战。小小的身躯,大大的勇气,专注于眼前的每一个动作,只见孩子们在老师的协助与引导下,一一克服恐惧,完成了泡茶的任务。老师也引导孩子们观水温、观水源,共同探讨茶汤色泽与水温的关系,以及用以泡茶的水从何而来。

        水能够成就诸事,但当因缘不具足该怎么办呢?活动的最后,老师为孩子们讲述一个关于祈雨的绘本故事,孩子们听得入神,当老师说到雷声“轰隆隆”响起时,正好下着雨的大殿外也响起了雷声,配合得刚刚好的大自然音效,让孩子们更加身临其境,体会到绘本中的孩子们诚心祈得降雨的喜悦。

        短短两个半小时的活动,孩子们藉由泡茶体验禅意,放松身心,了解得以品味一杯茶需要具足的种种因缘,体会生活中的种种事物,都是许多人共同努力的成果,希望他们能对之珍惜与感恩。

文/韩伟扬
图/陈永亮

*欲查看更多活动照片,请点击道场FB相簿:
20240414 茶与禅之体验(儿童茶禅)

【清明報恩地藏法會】~ 超越追思含義的清明節

清明节是一个充满感恩与追思的日子,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于4月7日午间,举办【清明报恩地藏法会】,约210位信众挤满道场大殿,以经中法义为冤亲眷属解怨释结。

“感恩祖辈们辛苦地耕耘,让这一代的我们有更良好的成长环境,” 监香常寂法师进一步补充到,清明节是一个报父母恩与众生恩的日子,佛教徒除了藉机感念祖辈的付出,亦可用佛法的内容为他们超度。透过诵经的方式协助逝者解怨释结,往生善趣,这既是更究竟的报恩方法。

在放松身心的环节后,法师以生动且图文并茂的方式向信众略述《地藏菩萨本愿经》的缘起与上、中、下三部的内容架构,让信众在诵经的过程中也能逐步了解经中意涵。常寂法师补充到,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悲愿力是大家学习的楷模,地藏王菩萨依自己累世的修行及发愿度脱一切受苦受难、难调难伏众生的愿力,让他此生能与无量众生结法缘。法师鼓励信众们也能秉持这样的愿心诵经。

信众们虔诚诵念,为已故与此生的冤亲眷属、自己还有无量众生献上珍贵的祝福。在媳妇的接引下,首次参与【地藏法会】的信众魏秀群非常珍惜有机会为近期已故亲人祝福的因缘,更在法会前居家练习诵经仪轨。另一位也是首次参与的李美玉表示,即便自己没法跟上所有的经文,但在过程中是没有杂念的,心是专注轻松的。

最后,监香常寂法师勉励大家透过自身精进修学佛法,回向功德于已故亲友,让清明节的意义超越追思。

文/叶丽芹
图/陈永亮

*欲查看更多活动照片,请点击道场FB相簿:
20240407 清明报恩地藏法会

【第三届心靈環保禪修營】~學習禪修.如在淨土

经过了三年的疫情,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于四月十一至四月十四日,在环境优美舒适的Glenmarie Hotel & Golf Resort复办了一场为期四天三夜的心灵环保禅修营。此次第三届的禅修营邀请到了59位来自不同领域的管理阶层和专业人士参与,其中包括来自国外及东海岸的学员。

学员在禅修营中聆听圣严师父的开示影片,并由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监院常藻法师担任总护全程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禅法和佛法。圣严师父简单易懂的开示内容极为精彩,分爲三大主轴:自我肯定、自我成长和自我消融。师父除了指导基本的禅修方法、观念与心态,也以佛教的因缘观带出了无常、无我、空的意义。在佛法生活实践面,师父勉励大家以少欲知足来减少不能要和不该要的欲望,并以惭愧心、忏悔心来自我反省,同时对顺缘和逆缘都带着感恩心来面对,以达到自我中心的消融。除了打坐和上课,禅修营也加入了各式动禅,其中包括了八式动禅、坐姿立姿瑜伽、拉筋运动、经行、托水钵等等。

总护法师在开示中谈到学习禅修的目的,不是只是为了坐得好,而是透过调身、调息、调心,来开发慈悲和智慧。法师也分享了圣严师父的勉励,在面对顺逆境时皆学习做无底的垃圾桶,以及无尘的反射镜,安定的心看待世间一切现象,一切皆美好及完整。法师每一天循序渐进地带领大家体验和练习放松、专注及觉照,并提醒这不只是在蒲团上才练习,在行住坐卧中时时都需要时时练习,生活就能过得轻松自在。

学员们在最后一天的分享环节,欢喜表示这几天他们如同生活在人间净土,没有手机、手表、不説话,而得以与自己好好相处,好好享受当下。虽然在打坐中妄念很多,但还是可以体会到自己的内心是可以安定的。许多学员对托水钵这个环节很有感觉。一位学员说他走得很专注,每当有人靠近时,他不经意的看了一眼,水就溢出来了,这好比我们的心,一受外境影响就波动不已。另一位学员分享,他走得很慢,很专注,当法师告诉他可以把钵中的水倒掉时,他发现自己在固定的时间内只走了三分二的路程,在迟疑中听到法师说已圆满了,他瞬时体会到重要的是体验过程,过程圆满了就该放下,不需要去在意有没有走到目的地,生命何尝不是如此。

大堂分享结束前,邀请了同为学员的林孝云菩萨分享她多年学习禅修的历程,以及当初身为法鼓山在马来西亚的第一位义工(也是第一任召委)如何克服种种困难,将师父邀请到大马弘法。孝云菩萨表示,禅修真真实实地帮助她解决了事业的压力和身心碰到的问题,她也勉励大家要结善缘、要发愿,法鼓山在马来西亚就是靠衆人的结善缘、发大愿,才能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这段分享让大家甚为感动,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总护法师在课程结束前鼓励大家来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参加各种禅修的课程和活动,包括每周的共修。法师也分享了正在筹备中的新道场,这座「都市中的心灵绿洲」道场,设有禅堂和住宿空间,未来期许更广泛分享汉传禅法和佛法教育等活动。

禅修营以一个简单却庄严的皈依仪式来写上圆满句号。经过四天的熏陶,共有20位学员带着满满的法喜与禅悦皈依成为三宝弟子。声声佛号,念念清净,禅修营就在感恩法喜中圆满,学员也发愿未来将会持续学习禅修之路。

文/陈立祥
图/文宣组

*欲查看更多活动照片,请点击道场FB相簿:
20240411-0414 第三届心灵环保禅修营

在生命中落實減法的成長

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学习减法的成长。阔别8年,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于3月30至31日再一次举办【中级1禅训班】,共60余位学员善用了两天的时间,深入了解和体验禅修的观念与方法。4位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的法师为这次课程授课,让学员们透过多元的理论与体验,吸收不同的养分,对于所用的方法更确切掌握。

延续【初级禅训班】的内容,法师一再强调禅修要有细水长流的恒心,而大精进是成长最主要的关键。法师引用火箭前进的动力是由于卸下了多余的累赘,并勉励学员透过禅修的练习,除去多余的贪嗔痴的惯性一样,才能开拓心智,少烦少恼。

课程中,法师细谈禅修五调的方法,这包括在日常生活中调饮食、调睡眠,将对进禅堂后调身、调息、调心有一定的帮助。法师也分享打坐时常见的障碍,让学员们了解到促成障碍的原因和如何避免的诀窍。除了理论的建立和端正禅修的心态,课程也有行门的部分,包括坐姿八式动禅,和体验不同的禅修方法。

由于学员们都上过【初级禅训班】与有过集体共修的经验,因此上课的氛围很和谐,学员们都会自发性地打坐、经行和大休息,空档之时也与组员们分享自身的禅修经验与心得。课程最后安排了一段法鼓山创办人圣严师父说明“中华禅法鼓宗”的概述,师父提到法鼓山所推广的禅修方法,源头始于释迦牟尼佛,经过历代祖师的锲而不舍,也因应现代的需求而产生。结业典礼后,学员踊跃分享这两天的所学。

学员陈诗韵表示,在体验时用上法师说明的方法:打坐时不给名字、不做比较、不给形容,她就单纯去体验身体的感觉,却有了意外的收获。另一位学员刘文彬分享说,课程以小组进行,在解门与行门的交替中,对他帮助很大,使他对方法更加有信心了。大堂分享之时,学员们都一致认同法师所介绍“不取不舍”的观念很受用,并想要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好的不贪恋,坏的不讨厌”的态度。

法师最后勉励学员,时间就是生命,让每时每刻都是全新的开始,把生命留在现在。

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于每周二和周五晚间举办例行的【禅坐共修】,无须报名,欢迎【初级禅训班】结业的学员前来参与,透过共修的力量,彼此互相增上成长。

文 / 陈允洁
图 / 林振东、陈永亮

*欲查看更多活动照片,请点击道场FB相簿:
20240330-0331 中级1禅训班

念念不離佛號,以「信願行」航向成佛解脫之道

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于三月十六日和十七日举办【念佛禅二】,这是继2012年之后时隔十二年再次举办念佛禅活动,邀请到法鼓山禅堂监院常乘法师带领和指导,每天皆有近100人参与。

念佛禅是禅修的法门之一,以念佛为方法,而来达成禅修的效果。圣严师父在念佛禅二第一天的开示影片中提到:「念佛禅一定是知道自己在念佛,清清楚楚在念佛,而不是要入定。念到心安定、安静,没有杂念妄想,跟佛号合而为一,融入其中。」总护常乘法师在第二天的大堂分享后,进一步讲解到因为入定会让心没有作用,而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够使用定慧同时的原则,即清楚放松的同时也观照到整体,就是在修行。

总护常乘法师与悦众常寂法师、演明法师和多位悦众菩萨在【念佛禅二】这两天内带领大众经行绕佛、跑香念佛和坐念止静。常乘法师在第一天便开示大众「信愿行」之中的「信」即首先要相信自己现在正在使用的修行方法,相信自己最终能成就佛道,也在大众念佛声逐渐微弱的时候,慈悲鼓励和鞭策要清清楚楚高声念佛,念念不离佛号。

此次【念佛禅二】有许多第一次参加「念佛禅」的学员,大家纷纷表示受用于法师教导的四种念佛方法和念佛时的换气方式,而且清楚专注和高声念佛能有效地减少妄念,让身心更收摄。学员黄清云惊喜发现跑香念佛竟是如此喜悦的修行方法,轻松又摄心;王书卿则表示当听到大家同声念佛的时候非常感动,因为可以和这么多善知识走在成佛解脱的道路上;张凤枝很感恩常乘法师这两天来对大众的慈悲砥砺,让原本陷入身心疲累天人交战的她提起心力继续前行。

文 / 郭紫薇
图 / 陈永亮、林振东

*欲查看更多活动照片,请点击道场FB相簿:
20240316~0317 念佛禅二

2024學佛營【佛陀教我 It’s ok not to be ok】

为了响应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对人类精神健康的关注,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于2月29日至3月3日,首次举办以“【佛陀教我It’s ok not to be ok】——从《阿含经》学习自我疗愈”为主题的4天3夜学佛营。

约60余位参与者相聚在万达镇佛教协会,透过经典的导读、小组讨论及互动游戏,解行并重地体验规律团体生活,并从中找到真正疗愈身心的观念与方法 ——觉照并清楚知道每个当下自身五蕴变化,练习以无我的态度为烦恼解套,重拾自在人生。

授课暨监院常藻法师把课程编制成四大单元:如实觉知五蕴变化;烦恼不等于我;对一切受不期待也不讨厌;心安于四念处,与《阿含经》中的小故事相结合,透过8堂各一小时的课,为营员们剖析讲解烦恼的本质,厘清学佛路上的迷思与束缚。

学佛的人常以自身烦恼是否有递减,快乐是否有递增来衡量自己学佛的进度,无形中为自己定制了“要呈现完美形象”的枷锁。学佛是以学习佛陀的慈悲与智慧为目标,但在转凡为圣的过程中,自己种下了什么因与缘更为重要。并非为了维护完美的形象,而压抑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或让自己变得麻木无感。法师表示,唯有如实觉知自己当下的情绪,不为它添加自身过往的经验及未来的担忧,不与其对抗,了解情绪背后是由五蕴的因缘和合组成,没有单一主宰,也不会永恒不变,知道一切现象都是暂时组合存在的,才能为自己的心松绑,让自己有回应方式的选择权。同时也不因自身对情绪的惯性逃避,而让它成为一触即发的雷点,导致无法掌控,或需要收拾残局。

烦恼的升起亦是如此,并没有实质不变的唯一导因,而是多个因素相互推动汇集而成的结果,所以烦恼不等于我。在解释“五蕴”及“我”的观念时,有营员发挥巧思地以马来西亚有名的菜肴“四大天王”为譬喻:五蕴就是组成这道菜肴的臭豆、长豆、茄子、羊角豆及辣椒,而“我” 就是这几道菜肴暂时组合而成的假名。正因世间万物当下呈现的现象皆是诸多因缘聚合而成,所以佛陀在入灭前对弟子的最后叮咛是以观“四念处”的身、受、心、法为依归,让自己能够正念觉知地活在当下,不与因缘法则相对抗。法师进一步补充到:心不期待也不讨厌地接受每个因缘的到来,既是真正的安心,而非表象上的须具备哪些条件,才能安心。法师也以经文说明许多佛弟子在经历病痛,以及从凡夫至解脱道的过程,都是以四念处为修行方法。

为了让营员有机会思考及消化所学,每堂课结束后也设有小组讨论环节,透过实际例子的讨论与探究,厘清学习盲点,也将这些新观念与自身生命连结,让佛法不仅有理论,更是实用及有生命力的!营员们也有机会在结业呈现中,集体创作,汇整所学,以戏剧演出和图表的方式简述呈现。营员们生动且幽默的诠释,让观众席的笑声及欢呼声无有间断。

此外,营间八式动禅、早晚坐、出坡及瑜伽运动等环节,让营员们将课程所学立即运用和体验:练习着回到当下,觉知当下。营间的三大互动游戏,不仅紧扣课程主题,更让营员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认识自己。当中【生命曲线】让营员们有机会回顾自己的生命历程,重新检视自己生命里重大事件所要给予的馈赠;【价值拍卖会】让营员们深刻体验“得到的雀跃”及“失去的失落”,在急速起伏的情绪状态中,学习如实地面对自己、了解自己,发现生命中最珍贵的、可取舍的、求而不得的价值,也在这变幻莫测的游戏过程中,理解善用如梦的人生,提升自身的修行——“借假修真”这回事;【海难余生】的突发事件,则让营员们有机会体验无常,面对求生的抉择,珍惜及感恩所有得来不易的因缘汇聚。

结业前的大堂分享更是精彩:有位学员表示参加营队后才明白,原来学佛的人不需要否定自己焦头烂额的一面,只要清楚最终想要朝往的方向,过程中,如实地面对自己及身处的因缘条件,一点一滴的觉照调整即可;也有学员重新诠释“爱自己”的方式,不是靠外在物质的满足,而是如实地接纳自己的情绪,无需耗费力气与它们对抗,内心即可安稳自在。

离营前,授课暨监院常藻法师跟大家分享了促成本次营队的诸多善缘,而这些善缘的聚散显示了佛陀教的因缘法是触手可及的,同时也勉励大家,不论顺逆境皆要好好照顾好自己与佛别无差别的五蕴!让它时时刻刻回到当下,不为过去懊悔,不为未来担忧;相信活好当下的每一刻,既是在为未知的将来储备资粮!愿大家从这份佛陀及祖师大德遗留的智慧中受益,并将其惠及予更多有需要的人,让大家有机会净化自身的烦恼,开启幸福自在的人生!

文/叶丽芹
图/李梓铭

*欲查看更多活动照片,请点击道场FB:
1. 20240228 学佛营~集训
2. 20240229 学佛营~Day 1 报到
3. 20240229 学佛营~Day 1 课程
4. 20240301 学佛营~Day 2 特别活动
5. 20240302 学佛营~Day 3 出坡
6. 20240302 学佛营~Day 3 晚坐
7. 20240303 学佛营~Day 4 各组分享
8. 20240303 学佛营~Day 4 圆满

活出生命的精彩~ 【如何用禪修來安身、安心、安家、安業】座談會

为将佛法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法鼓山创办人圣严师父于1992年提出了“心灵环保”。自2016年起,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举办【心灵环保禅修营】,旨在接引社会及企业领袖来学习禅修和认识佛教。作为第三届【心灵环保禅修营】的热身活动,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于2月25日午间举办一场座谈会,由马来西亚伟事达企业教练黄家建居士主持,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监院常藻法师和机兴集团 Khind Holdings Berhad 执行主席郑秉吉居士对谈,与近50位受邀对象一同探讨禅法如何达到安定身心的作用,进而延伸到家庭、职场和社会。

佛教的禅法

圣严师父曾说:“禅法就是佛法;即是净化人心、净化社会的观念和方法。”常藻法师进一步阐明,禅修不是佛教专有的,在古印度时代就有各宗各派的修行人在修禅。有别于其他的禅修,“佛教的禅修引导我们朝往透过安定的身心,清晰观照自身身心运作、了解自己,进而理解世间运作的真实面貌,最终产生没有烦恼的生活智慧。” 佛教的禅修不听音乐,不亮盐砖灯或点香为辅助,而是回归自己的内心。

心灵的健身房

“若要在身体上看到明显变化,短期内到健身房运动是难以获得效果的。禅修也是如此!”秉吉补充道,禅修即为心灵的训练,虽然常妄念纷飞,但透过固定的方法如观呼吸,能时刻提起觉照力,再回到方法上用功。他譬喻禅修就像驾车的导航,“及早发现走错路,便能及早做出调整,把问题纠正过来。”当问及为何愿意花费大量时间长期投入禅修活动时,他笑著说:“生意人做事会先衡量是否值得,从中学习到的无常与因缘因果观让自己在经商或是个人生活上都能应对自如。”

放下的智慧

“禅修犹如死亡体验,需要放下手机,与外界完全隔绝。”秉吉回忆起早期参加禅修活动的经历,“在禅修时,一些平时难以想出来的点子会不断涌现。”然而,正因无法做笔记,他学会了舍弃一些与当下无关的琐事。“在不被过去和未来念头所干扰,随时训练自己的心回到当下,这就是觉照力。”常藻法师认为:“当我们的心能够好好地享受当下,所训练出来的心灵肌肉,才是我们一生中在家庭和职场中能清晰做出判断的关键。不断练习舍掉跟当下不相关的事物,就能让我们的生命当下真实而丰富,展现出它最精采的一面。”

提升人品、建设净土的禅法

圣严师父曾开示道:“禅法不是世俗化的商品,不是神鬼化或神秘化的宗教,不是学术化的哲学,不是福利化的救济;禅法乃是『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的观念和方法,因为禅法就是净心与安心的方法。常藻法师强调,真正的『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需要回归到自己身心的清净与净化,不受外在环境的变动影响,让自己少一点烦恼,“这过程当中的关键不是努力去克制自己的情绪或让自己不起烦恼,而在于放松。”常藻法师指出,法鼓山的禅修指导会先引导学员放松身心。能够放松就不会将自己置入现象当中,而能欣赏它美好的一面,生活的烦恼便能减少,更能以智慧回应每一刻的变化,远离惯性反应的束缚,内心就有力量去自主自己的生命。

佛教的自我认识

佛教对于自我认识与一般社会上的自我认识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不仅仅是了解当前的自我状态和情绪,更进一步地让我们认识到情绪和反应都是因缘和合的,即是众多因素的交织而成,而非实体存在。常藻法师表示,“我们来学佛并非要求自己改变成为另一个人,而是在自己个性特质的基础上,认清自己不会永远是这样的,”透过觉照自己每个当下的反应皆是众缘所成,我们就有机会破除其中连贯性,当下就是解脱和觉悟的机会。“所谓的佛心或佛性就是当我们的心不受外在环境与身心内在因缘所影响,而能展现出本来面目时,即便是短暂的一念,也蕴含着幸福和快乐,这一念就是解脱的当下,也学着把这个当下延续下去,让它变成一分钟、十分钟、一年、甚至一辈子。”

人生的必修课

“人生会苦是因为心随境转,当遇到不如意事就会觉得生命走不下去了。”经商多年的秉吉坚信,把不如意事当作是个学习的对象,跳脱出“我”置身在其中的框架,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转化心念才有机会把事情看得透彻。在这个资讯爆炸的年代,所有资讯垂手可得,虽然我们知道了净化身心、转变心念的诸多方法,当我们一个也做不到时,这会打击我们的信心,让我们感到气馁。因此,禅修被视为是学佛的必修法门,透过禅修来训练心灵的肌肉,让所学到的观念变为实践,实现真正的心灵净化。

生活处处是禅堂

世间事绝对没有绝对的好与坏,而在经历每一件事的时候能够不起烦恼,是我们个人的修行功课。常藻法师形容,“生活好比禅堂,我们可以在打坐时把坐姿调好,专注地体验呼吸,但过程中我们或许会感到背痛、腿麻、不适,即便在生活中我们已尽力创造了最好的因缘,我们也无法确保每一件事都是顺心如意的,”若能觉察到这是自然的过程,接受并不起烦恼,当下即是解脱。阅读食谱和实际品尝食物是截然不同的体验;虽然看食谱能让人心情愉悦,但无法品味美味。期待民众能亲临法鼓山参与禅修活动,真正体验“禅悦为食”的法喜。

◎文/罗志豪

◎图/黄俊杰

*欲查看更多活动照片,请点击道场FB相簿

1 2 3 ...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