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境練心

活动:2018默照禅七义工心得分享
撰文:曾秀容(3/10/2018)

2015年开始接触法鼓山道场至今,当中有三次护七,而参与打七就仅仅那么一回,极之惭愧。这并不是要炫耀什么数据,表示自己奉献了什么,承担了多少;而是在在提醒,护七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什么,学习了多少,与提升个人品格的养分是否更拉进一点距离,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是否与佛法禅修连结上?美其名是无所求的奉献承担,但,利人的过程中,最受益的还是自己,诚如圣严师父説的“利人便是利已”。

虽然,进禅堂用功是我很渴望的功课,但是,清楚知道当下自己应该提得起什么,而又应该放得下什么。固然,能进入禅堂精进用功是非常难能可贵及特别殊胜的一回事,这也并不意味着,没进禅堂将会少了一点什么,仰或是多了一点什么。毕竟,行住坐卧皆是禅。

我把护七看成是“借境练心”的功课。在动态中虽然身心是在活动着,但心也可透过观察外境事相,而沉淀自己的念头;从观察中有所体会,不论处在静或动态中,练习让心念念与法相应,依法修行,进而在观照中,给予他人恰到好处的互动关系。我个人倒是觉得在与外境互动时,更需要用上方法与观念。敏鋭觉照,当情绪还没浮现时,就要清楚洞悉起心动念的状态。

由始至终,我非常珍惜每一次承担的因缘,并且在奉献中学习放下得失与期待。禅七圆满落幕,然而,实践禅修为一种生活方式,乃至生命的态度是永无止尽的。祈愿单纯的这颗心永不退转。

感恩所有的众缘和合,促成因缘让我持续的练习,并且在修行过程中让生命与佛法、禅修的距离由点至线连接成面。深深感恩。

第一次擔任外護的感想

活动:2018默照禅七义工心得分享
撰文:卓家慧(3/10/2018)

第一次担任默照禅七庶务组组长,从一开始忐忑不安的心,到后来慢慢用上方法——身在哪里,心在哪里 ;  清楚放松,全身放松。再慢慢调整心态,用禅修的方法,让自己安身安心。在这九天里,心中一直坚秉着法鼓山义工的信念,尽心尽力,边做边学习;奉献我们自己,成就社会大众 ;  加上义工团队们的互相协助与帮忙,法师的关怀舆鼓励,大家共同学习,让我充满能量慢慢一步一脚印带着欢喜、放松自在的心把工作顺利完成。凡事「随缘尽力,尽力随缘」,这是我在整个禅七活动里一直提醒自己的两句话,主要是不让自己起心动念,起烦恼心。

感动有圣严师父慈悲与智慧的开示,听到每个人心里都为之动容,动人心弦。

最后,非常感谢62位前来参与禅七的学员,是他们成就了我们这一群内护、外护的义工,让我们大家共同在一起互相学习与进步。虽然我们的身体是累的,但心不累。感恩大家!

特别感谢黄丽珠菩萨无心插柳的推荐,成就了我这名小小的法鼓山义工。

感恩 ! 感谢 ! 法喜充满 !

法喜充滿來護七

活动:2018默照禅七义工心得分享
撰文:郑敏思(24/9/2018)

我们约27位外护义工在禅七的前一天早上便分别到达万达镇佛学会或道场帮忙,开始上下货、打扫及场布。人多好办事,大概下午2点多禅七的场布就已经完成,一切准备就绪,等待学员们的来临。

这次禅七正逢雨季,因此整个禅七学员都是在室内经行,没有到户外去。还好,好几个早上还是可以到户外做“八式动禅”,接触大自然。早晚课时,大家唱诵的声音,非常地和谐、安定,连音阶和运气好像也是一样的,聼起来感觉好像是一个人唱出来一般,却又嘹亮,那是发自内心,真正梵唱的声音,令人非常感动。

由于禅七期间,有几位学员和义工受伤、生病或身体出现状况,法师和义工们也忙于奔波,照顾这些学员和义工。义工之间充分发挥了互补互助的精神,让其他学员可以继续安定无碍的完成禅七,非常赞叹大家的无私付出。

另外非常感恩在护七的空档时间可以进入禅堂聆听师父的开示和打坐。印象最深刻、最感动的是师父提到“佛光普照”的比喻。佛菩萨的“照”爲何可以做到“普照”呢?那是因爲佛菩萨没有分别、对立和自我的心,因此他们的“照”是普遍性的、无选择性、充满慈悲的去普照一切。因此万物和一切衆生,只要需要佛菩萨的帮助,都可以接受到利益和救济。所以,师父提醒大家学习禅法应该要发“大菩提心”来帮助衆生,因为没有慈悲心,不可能做到无我。

虽然这次护七压力蛮大,大家却法喜充满,因为能够共同成就这么多的菩萨在这七天内精进用功。

默照初體驗

活动:2018默照禅七学员心得分享
撰文:庞晓慧(15/9/2018)

这是第一次认识默照禅,虽然观照全身不是照得很好,但还是用得上方法。虽说不比较,但还是得说与数息比较,默照禅能让我打坐的时间较长些,妄念少些,而且很快能察觉妄念来了,并停止。

另,这一次很高兴有另一突破。之前一直对跑香很挂碍,午斋后就开始担心了。第一天跑香,几乎想冲出禅堂的大门到外廊道去,幸好忍下来了,因记起法师在心经研读班说的,抗拒只会越苦,越苦越烦恼。不抗拒,用四它面对,至少知道我是不能跑还是害怕而不跑。能处理还是好的,虽然跑得不快,还是能跑一点的,至少以后参加禅修活动,不用一开始就提心吊胆了。

實踐佛法是最好的報恩

活动:2018默照禅七学员心得分享
撰文:张凤枝(28/9/2018)

短短七天的密集禅修活动圆满,心里那一份自在、清楚,彷佛无法言语或用文字叙述。之前考虑良久才决定报名是次默照禅七,并怀着七上八下的心情入营,因为担心自己学习禅修并不得力——得失心是如此的重!

我来了!也圆满结束了!虽然过程中坐得并非安稳安定,但是逐步地,我竟然能够坦然与平和的接受现在自己的这一状况。看似无所得,着实受益良多。因为禅坐而得以体验身心的自在,很是欢喜、感恩!

深深感恩圣严师父非常完整、有次第的教导默照禅法的观念与方法。师父深入浅出以日常生活举例来讲解深奥难懂的默照禅法——宏智正觉禅师的『坐禅箴』。师父慈悲开示:“默照禅——无法之法的禅修方法。是顿悟法门,也是有次第的渐修法门。”师父更是再三提醒“放松身心”是学习默照禅法的前方便。身为初学者的我受用无穷。

师父的教导让我领会到默照禅法是没有严格、繁杂的步骤必须去遵循。这样的教导很有力量地帮助我逐步放松身心,进而只是纯粹的“体验”身心放松,完全没有心理负担;鼓励我生起大信心,不怀疑自己非禅修的料子,踏实的一步一步往前走。

感恩总护果毅法师的循循善诱:“学习禅修,基本功不扎实是不会得道的,要下苦功才有收获。修行要循序渐进,不能盲修瞎练。”这番话再再提醒我回到方法,回到最基础的数息开始。勿心急,勿与旁人比较,只管自己用功。

观身体的各种反应与觉受,尤其右边膝部的痛楚非一般,类似扭伤的痛;尾龙骨则酸痛不已。这是前所未有的身体觉受,对“因果”有另一番体会——因为平常日子里放逸不精进,在密集禅修就得面对并接受“身心是粗”的结果!

身体的不自在导致坐得很不安稳,心是急躁的,观情绪的起伏,练习着回到方法。渐渐身体比较放松时,心也随之安定,稍微可以平和地觉察自己情绪生起的背后讯息。情绪刹那刹那的起落,快速得来不及觉察即灭去了!又一个新的情绪迎面而来,非常忙碌的应接不暇!首两天根本无法好好的用上方法。我的身心我无法自主,苦!

默照禅法是可深可浅的。密集精进的禅七是禅修路上一个必须的学习过程。惟有密集的不断往内观,才能够细细的看到自己情绪背后的实际讯息,坦然的面对自己、认识自己。

我尝试把这一份体验内化,不流于表面而已,不让自己的“禅悦”数日就没了。无法内化就无法感化自己,心力自然就无法提起。正如师父举例“三兽过河”——修行层次不同而对佛法有不同层次的体会。惟有把佛法内化了,才能真正的受用于佛法。透过文字来整理和记录自己的体验,也是一种努力吧!

铭记师父的话:“感恩不光是嘴巴说了算,而是要行动报恩啊!如何报恩?精进用功自我提升,让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就是最好的报恩方式!”

感恩所有一切因缘成就今次的默照禅七;感恩众学员们的陪伴;感恩自己也期许自己:在禅修与学佛路上,细水长流的精进用功!

放鬆是活在當下的關鍵

活动:2018默照禅七学员心得分享
撰文:王丹怡(29/9/2018)

禅七结束快两个星期了。每当回想起自己是在什麽因缘之下报名的时候,都感到非常欣慰。本来我并没有太想要参加默照禅七,一来因为觉得自己大概还没到达那一个禅修的程度,二来九月通常是需要出国公干。那自己到头来在最后的时刻又报名了,有几个原因。第一,出国公干的日子移到八月去了。第二,曾经我在周二的禅坐共修中,有过一种非常放松的体验,使我相信单单用放松的方法,也能够拥有某种禅定和内外统一的效果。第三,是在上佛法研读班时,法师把心经的内容和默照连贯起来,当时记得法师说着不生不灭的状态时,我马上就发现这是我体验过的经验。所以我就放胆去报名了,而也庆幸地被接受成为学员了。

禅七开始了,经法师们的带领下,我慢慢地发现这是一个进阶禅七,法师并没有带领我们逐步做前方便的动作,如放松数息随息,而是让学员们自行调身调息调心,然后直接从圣严师父开示的默照方法,自己去揣摩和练习。这当中有不习惯,有怀疑自己到底能不能够做到,可是也就把这些念头当作是念头,自己是什麽就是什麽,没关系。师父和法师教的方法依然要试着用,而且全体60多位学员一起用方法,感觉上像是回到学校上课一样,还蛮兴奋的,是大家共修的力量让我有继续学习的动力。

禅七的前三天是昏沉的,心还系着种种工作和家庭的烦恼,但因为规律的生活与禁语,让自己比较能够清楚自己的内心状态——是紧张的?是担心的?是匆忙的?很庆幸师父一开始就给了我们苦和无常的观念,使自己能够当下面对烦恼,用观念慢慢地去接受和转换。总护法师在带领我们经行的时候也提醒说,每一个脚步都是当下,而生命的长流也一直地往前走,永远都不可能后退。我体验到了活在当下的重要性,了解到了自己的心常常往外攀缘。心一直被外境转个不停,又怎麽会知道什麽是当下的珍贵呢?放松是活在当下的关键,但它不等于懒散、慢吞吞或慢半拍。后来我试着注意法师们,看看他们会不会这样。欸,没有耶!反而常常是快速,但又精准。我曾经听过的一句话『要赶不要急』,猜想应该是这个样子。这个观念后来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我发现到因为心很专注放松,所以心力相对增加,效率很好,每一个时刻都很珍贵,即使身体有些疲惫,但只要心是清楚放松的,还是可以忙得很开心,连睡眠品质也提升了。

禅七期间,我发愿自己要精进练习用方法,不管是动中或静中。过程中我发现自己默的能力没有很好,常常是跟着念头跑,但我想这也是需要经验去揣摩的,想太多也没用。禅七快要结束的时候,圣严师父介绍了惭愧忏悔感恩的观念。有别于以往的介绍,这一次我了解到原来自己一直让心往外攀缘也是需要惭愧的,而念头的不清净,也必须要忏悔,否则它会变成一种业障,因为心不能够坦然的关系,而影响打坐的身心状况。我这时才领悟到持戒的重要性,五戒十善,乃至菩萨戒,与自己心的状态原来是息息相关的,不只是局限于外在的表象而已!这让我对修行更有信心。我期许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能提起这样的精进心和惭愧心,好好保护自己的心,照顾身边的人。

解七快两个星期了,我很感恩自己有机会参加这一次的禅七。虽然回到了日常生活,生活常态和习性也恢复了,但我不担心,因为现前心才是最重要的。自己是什麽就是什麽,能修行多少就修行多少,有在修行,就有学习,就有快乐了。我相信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修行也一样。很感恩道场护持的法师菩萨们能够让我有生命重生的机会,饮水思源,我也发愿会好好地报答这份养育之恩。

禅七结束快两个星期了。每当回想起自己是在什麽因缘之下报名的时候,都感到非常欣慰。本来我并没有太想要参加默照禅七,一来因爲觉得自己大概还没到达那一个禅修的程度,二来九月通常是需要出国公干。那自己到头来在最后的时刻又报名了,有几个原因。第一,出国公干的日子移到八月去了。第二,曾经我在周二的禅坐共修中,有过一种非常放松的体验,使我相信单单用放松的方法,也能够拥有某种禅定和内外统一的效果。第三,是在上佛法研读班时,法师把心经的内容和默照连贯起来,当时记得法师说着不生不灭的状态时,我马上就发现这是我体验过的经验。所以我就放胆去报名了,而也庆幸地被接受成爲学员了。

禅七开始了,经法师们的带领下,我慢慢地发现这是一个进阶禅七,法师并没有带领我们逐步做前方便的动作,如放松数息随息,而是让学员们自行调身调息调心,然后直接从圣严师父开示的默照方法,自己去揣摩和练习。这当中有不习惯,有怀疑自己到底能不能够做到,可是也就把这些念头当作是念头,自己是什麽就是什麽,没关系。师父和法师教的方法依然要试着用,而且全体60多位学员一起用方法,感觉上像是回到学校上课一样,还蛮兴奋的,是大家共修的力量让我有继续学习的动力。

禅七的前三天是昏沉的,心还系着种种工作和家庭的烦恼,但因爲规律的生活与禁语,让自己比较能够清楚自己的内心状态——是紧张的?是担心的?是匆忙的?很庆幸师父一开始就给了我们苦和无常的观念,使自己能够当下面对烦恼,用观念慢慢地去接受和转换。总护法师在带领我们经行的时候也提醒说,每一个脚步都是当下,而生命的长流也一直地往前走,永远都不可能后退。我体验到了活在当下的重要性,了解到了自己的心常常往外攀缘。心一直被外境转个不停,又怎麽会知道什麽是当下的珍贵呢?放松是活在当下的关键,但它不等于懒散、慢吞吞或慢半拍。后来我试着注意法师们,看看他们会不会这样。欸,没有耶!反而常常是快速,但又精准。我曾经听过的一句话『要赶不要急』,猜想应该是这个样子。这个观念后来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我发现到因爲心很专注放松,所以心力相对增加,效率很好,每一个时刻都很珍贵,即使身体有些疲惫,但只要心是清楚放松的,还是可以忙得很开心,连睡眠品质也提升了。

禅七期间,我发愿自己要精进练习用方法,不管是动中或静中。过程中我发现自己默的能力没有很好,常常是跟着念头跑,但我想这也是需要经验去揣摩的,想太多也没用。禅七快要结束的时候,圣严师父介绍了惭愧忏悔感恩的观念。有别于以往的介绍,这一次我了解到原来自己一直让心往外攀缘也是需要惭愧的,而念头的不清净,也必须要忏悔,否则它会变成一种业障,因爲心不能够坦然的关系,而影响打坐的身心状况。我这时才领悟到持戒的重要性,五戒十善,乃至菩萨戒,与自己心的状态原来是息息相关的,不只是局限于外在的表象而已!这让我对修行更有信心。我期许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能提起这样的精进心和惭愧心,好好保护自己的心,照顾身边的人。

解七快两个星期了,我很感恩自己有机会参加这一次的禅七。虽然回到了日常生活,生活常态和习性也恢复了,但我不担心,因爲现前心才是最重要的。自己是什麽就是什麽,能修行多少就修行多少,有在修行,就有学习,就有快乐了。我相信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修行也一样。很感恩道场护持的法师菩萨们能够让我有生命重生的机会,饮水思源,我也发愿会好好地报答这份养育之恩。

踏實地修行——2018默照禪七學員心得分享

文:梁康尉

被问及可否为禅七写心得报告时,爽快地答应了。过后脑袋却是空空,写不出一字。打坐的状况,比之前好一些,至少腿痛不会为我造成太大的困扰。念头依然很多,但也慢慢能够不时回到方法上。


这样的密集训练,平时的练习用不上,坐久了,会酸痛。我也为此而烦恼。后来意识到,禅修的目的,不是为了练习能够保持身体舒服地坐多久,而是要训练我们无论处于什么状况,心都可以保持平静。我就是贪着每一支香都能坐好,心不平静。意识到这一点,我就尽量把身体疼痛放下,有时就可以用上方法,心也没有太多挂碍了。

 

最近发现自己很容易与外界产生对立,所以常以「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提醒自己。但,毕竟习性太重,短时间内很难改变。禅七间,我决定做忏悔礼拜。第一拜,眼眶湿热;第二拜,鼻涕悬挂;接着,地板上就是一滩泪涕。隔了几天,需要做集体的惭愧、忏悔及感恩礼拜,泪涕继续落下。当理性浮现,我还是硬生生地控制情绪,希望把泪涕带回家。但,情绪似乎渐渐抒发完了,心里的挂碍,也消失了,暂时不用回家哭。


我常以为自己很理智,却不知是被傲慢心所蒙蔽。如实面对自己,不时升起惭愧及忏悔心,才有力量把执着一层一层地舍弃。默照禅七,并没有让我掌握「照」,更谈不上「默」了。但,却让我体会到,修行需要踏实。从师父的开示,也渐渐明白法鼓山要朝往的方向。不想太多,就决心继续在这里当义工。毕竟这里有很多菩萨不断提醒我们要把禅法随时用上。

默照,照到了什麼?——2018默照禪七學員心得分享

文:陆皓珮

「身在哪里,心在哪里;清楚放松,全身放松」

这禅法十六字箴言是我第一次参加法鼓山的活动所学到的东西。当时并还没学佛,对佛教、佛法、禅修,一概不懂,但是这十六个字我听得明白,在生活上真的很好用,而且是不管什么人都用得上,不分宗教、年龄、性别。

当时候跟我相应的是前面八个字「身在哪里,心在哪里」,学了这禅修的心法后开始留意自己的举止,做事情是不是一心多用,也常提醒自己同一个时间只做一件事!

四年后的今天,第四次的禅七,庆幸有机会参加默照禅七。在这七天对于后面八个字「清楚放松,全身放松」才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对于放松这件事应该做得不错了,每天打坐,都可以让自己放松,甚至坐着也偶尔听到自己打呼声!够放松了吧!

进入禅七的第一天,开始听圣严师父的开示,师父说首要是先让身心放松,然后开始用照的方法来关照自己,照的同时也默,就是不被外境或自己的念头影响自己,默照同时!

回到蒲团上,开始练习用方法,却发现原来放松有许多层次!首先我是用头脑引导身体放松,可以感觉到身体有一点放松了,但是在这同时,发现头脑有绷紧的感觉,妄念也纷飞不断,感觉到自己好像有做到照的功能,似乎清楚看见妄念的生生灭灭过程,其实都是用头脑想出来的,这些都是妄念,包括以为自己在「照」都是妄念。

小参法师指出我还不够放松,而且要体验放松,放松同时也要提起心力清楚照见整个身心的运作!后来就乖乖练习放松,慢慢发觉原来还可以再更深入的放松身体的每一个部位,从开始用引导放松到最后用体验放松的方法,终于感觉到身体的重量慢慢消失,手和脚也消失了!

在这个时候不得不赞叹师父的智慧!原来十六字箴言里面就是默照的方法,放松的同时是清楚的!而最珍贵的是在蒲团上的功夫是可以用在生活上的,而且是非常好用。不管有什么情绪要升起的时候,自己的心是有力量观照得到(照),也不会那么容易受影响(默),这就是汉传禅法可贵之处!只要常常把禅法用在生活就能安我们的身心。

进入禅堂是下功夫把心练好,加上听闻佛法让自己有正确的观念和方向,让自己原有的本能发挥功能和作用!

最高最厉害的秘笈——「身在哪里,心在哪里;清楚放松,全身放松」。

義工就是修行——2018福田班生命故事分享

文:郭紫薇

和法鼓山的因缘起源于2012年的中文初级禅训班。当时的我对于自己的未来感到极度迷茫,内心苦闷,情绪容易波动,我很想为自己的心找一个出口,所以选择学习禅修。报名禅训班后不久,爸爸突然往生,顺势将我推向了学佛这条道路。

来道场当专职前,我曾做过报馆编辑和老师。离开报馆是因为当时爸爸刚往生,激励了我应该把握时间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可是我又不知道应该要做什么。后来经过428公民运动的启发,觉得做教育工作可以帮助这个社会和国家,就去了一家语言中心当4岁至6岁小朋友的中文补习老师。最后我和老板沟通不良,在很不愉快的情况下离职了。

离职后常来道场当知客组义工,因此知道办公室有空缺。当初没有多想什么,只是单纯地想帮忙道场,就来当专职了。没想到从知客组义工跨越到办公室专职这一段过程,其中的收获、磨练和成长却是出乎我所预料的。

从前——知客组义工

会来当道场当义工是因为一份感动。参加活动时,看见义工们付出很多来帮助我们,觉得受之有愧,因此想当义工来报恩。原本想帮忙2013年的慈悲三昧水忏法会,无奈因缘不具足,一位师姐就问我要不要来道场帮忙知客组。其实我完全不知道这一组要做什么的,大概知道是坐在柜枱回答问题,所以我就答应了。

后来才知道知客组是接待信众的义工,它的挑战在于我们面对的信众来自四面八方,你不知道对方会问什么、想要了解什么。由于刚接触道场不久,道场对我而言还是很陌生,在所知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去服务大众?很简单,我没有想太多,可以做多少则多少,知道多少就分享多少,这就是圣严师父说的:”会的就做,不会的就学。学中做,做中学。”

在接待信众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自己对于道场和道场推广的理念了解有多少。能够很有自信、很顺畅说出来的,就表示自己有一定的了解。如果回应信众或分享时卡住了或不是很确定,就表示自己其实不是很清楚。相信对自己有所要求的人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当下会有一种挫折感,但其实它是学习的契机,表示我需要在这一个部分多努力了。个人在学习上比较被动,我会在上课的时候多留意我不熟悉的部分,努力去消化和了解它。或者遇到会主动分享的义工,就会尝试请教对方。

现在——办公室专职

在办公室里工作的这两年多来,个人的成长是非常巨大的,不论在工作上或心理上。工作方面真的开发了我许多的潜能,因为我从来没做过行政工作,所以办公室所有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全新的。我学会了使用Excel整理名单、档案整理、管理网络宣传管道、和义工们的沟通协调等等都是我来道场之前都不会做的事情。

其实我本来就不喜欢行政工作,因为觉得很琐碎、太简单,所以有点看不起。这跟我的个性有关系,我是一个喜欢活在自己世界里面的人。在我的世界里,我是很强大的,怎么可能扮演行政人员这样一个小螺丝的角色?如此脱离现实生活的我,对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一点都不了解,说穿了我不过是一个眼高手低的高傲自大之人,骄傲自大却又是我缺乏自信的另一面。因此行政专职这个工作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它让我踏出个人的世界,回到现实的生活中,学习回到每个当下,好好地踏实地生活。

加入办公室后才发现行政工作说简单不简单,要很有条理和有效率地完成那么多小小的事情,非常考验我的规划能力、耐心和专注力,偏偏这三项都是我很缺乏的。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被工作追着跑,电脑荧幕旁贴满未完成工作的便利贴,当时觉得身心都很疲累,无力感吞噬了我。当面对如此不如意的事情,最直接的反应就是认爲这一切都是环境的错,工作太多了,又没有人来帮助我。我期待工作自动变少,那么我就不必这么辛苦。原来我在期待环境自动地变成我想像中那样的美好,而不是主动去规划工作和沟通。

说穿了是我太保护自己,原本就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所以我的惯性是排斥、抗拒、埋怨让人觉得压力的人事物。我陷在自己的烦恼里而看不清真相,幸好当时身边有很多善知识适时地拉了我一把,非常谢谢他们愿意主动帮助如此被动消极的我。但善知识不会永远都在,这就是无常,而面对无常最好的方式是学习。我开始观察身边的善知识,在他们身上我学会了”整体观”、”因缘因果观”和”同理心”。

当我开始试着去运用整体观的时候,我发现以前的我看见有人没收拾东西,当下就会计较为什么对方要留给我那么多工作。运用整体观促使我去联想到我们每个人都是道场的左右手,我们就是一个共同体。你会去埋怨你的左右手给你带来麻烦吗?不会,因为他们都是我的一部分。于是,从以前种恶因——计较谁做得多谁做得少,渐渐改善至现在选择种善因——看到需要做的事情,就会提醒自己能做的马上去做,以照顾道场、照顾整体为主。事后还是会去沟通,因为原则还是要遵守的——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职务负责任。当道场里每个人都清楚自己该做的事情,而且都尽责尽力去做的话,道场才会持续地健康成长。

由于工作关系,我们专职经常需要和别人沟通。在这一方面我学习最多的是如何没有情绪和站在对方立场来进行沟通,要做到这两点都是必须”不带着自我”。当你已经升起情绪了,最好不要选在这个时候去沟通,因为对方只会听到你话语中的情绪。会有情绪多半是我们觉得自己受到伤害了(受委屈、不公平、不甘心),也就是很在意这个”我”。如何不带着自我去沟通呢?我体验到的是:倾听,倾听就是练习同理心的一种方法。把对方看得和自己一样重要,不给对方贴标签,然后专心聆听对方。同一句话,一个带有情绪,一个平静叙述,我发现对方比较能接受后者。

尽未来际——佛弟子

从当义工到专职是一个修行的过程。我从一个非常保护自己而害怕接触大众的人,到如今可以自在地接待信众,实在是跨出了成长的一大步。本身受惠于禅法很多,从持戒、闻思修和观察自己每一个当下的起心动念中,渐渐变成一个身心平衡、情绪稳定和踏实的一个人。发愿自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禅法,真正地活在当下,也希望继续深入了解汉传禅佛教,和更多的人分享佛法的好,为弘扬佛法奉献更多的力量。

20180603 禪修組戶外禪聯誼會記錄

文:李美芳
在三月二十五日的禅修组培训结束后,大家喜见禅修组已经壮大成几十个人的团队了,因此,原定于法师们结夏时期举办
的禅修组联谊会,在组长建议下决定以户外禅的方式进行,日期定于六月二日及三日。后来集合组员的意见,决定不过夜,时间定于六月三日的早上九点至下午四点。

在活动前的两个星期,几乎每一天的下午都会下大雨,法师蛮担心并建议如果天气不好,可以换日期。然而,当日天气全日放晴,我们很感恩。

地点选在万挠的康情瀑布,因为它方便,从停车场走阶梯或道路就可以到达瀑布,不需要爬太多崎岖的山路。虽然康情瀑布平时的周末都很多人,但是因为是斋戒月,所以群众不多。

大家在入口处不远的凉亭处听了讲解、流程和所需注意事项之后,就在凉亭前的草地上做简单的瑜伽拉筋运动。接着大伙儿用经行的方式步行至瀑布区,在副组长的讲解后就各自找地方做听溪禅,听到摇铃声后接着做大地观。

和平时我们关在室内的禅修不一样,我们不止要对治自己的妄念,还要对治外境,例如瀑布的声音、人潮的声音、猴子、蚊子、风、阳光、树叶等等,但是可能就因为有了外境,妄念反而少了。与此同时,这也让我们训练没有分别心,纯粹的听,不分辩是什么声音、大小声、声音的方向等。这一切的一切——阳光、空气、水都不是理所当然的,我们感恩大地赋予我们丰富的资源和可以生活的环境。

大地观过后,我们经行至上一个阶段,在吃饭禅过后,大家自由的找地方观溪、打坐、大休息等。不经意的再往上经行,却发现了一处人烟稀少,只有潺潺流水,非常宁静的地方,大伙儿心生欢喜,就地或打坐或休息起来。直至大概下午两点,大伙儿才收拾下山。

回到入口附近的凉亭,大家边享受下午茶,边分享这次禅修的体验、接触禅修的因缘以及各自的禅修经历、体会和心得。大家都觉得难得可以远离钢骨水泥、喧嚣熙攘的城市,享受这份宁静和放松,让疲惫的身心,得到大自然的沐浴,才是真正的充分休息。也有师兄因为这一次的户外禅,对活在当下和无常有了另一层的体会。

大家会聚在一起,都不是偶然,我们或多或少都在禅修中得到了好处。禅修已经不是我们的休闲品,不是因为空闲,没有事情做,才来一日户外禅游,禅修已经成为我们的必需品,它是我们生活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更加清晰,更加平静,从而减少了许多烦恼和脾气。我们感恩有机会接触佛法,有机会接触禅修,更加庆幸我们学习的是法鼓山为了众生的利益而推广,可以用在生活上的禅修方法。分享过后,大家法喜充满的踏上归途。

 

1 2 3 4 5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