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12【福田班】首度開班 · 近百位義工熱烈參與

法鼓山圣严书院福田班10103马来西亚班于2012年2月12日早上九点正,在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的禅堂内正式举办开学典礼。第一次举办的福田班总共吸引了98位悦众及义工菩萨参与,其中还包括来自怡保及台湾的信众。

主持人林忠鸿菩萨带领同学们恭诵 『四众佛子共勉语』 后,由班导师常慧法师致词及介绍福田班的悦众团队。班长陈淑玲菩萨及副班长邱素晴菩萨,连同十位关怀员共同负责关怀分成十组的学员,带动学员一起分享与学习。

课程正式开始前,主持人先讲解上课的须知及学员用品介绍。接着才进行课程的第一个环节– 『相见欢』,让组员互相介绍与认识及分享参加福田班的原因。

来自台湾的普化中心副都监果毅法师,首先说明福田班的意义及缘起。希望每一位来到法鼓山的菩萨可以有次第地更完整地了解佛法及法鼓山的理念。整个课程设计除了解门与行门并重,还包括实务体验的注重。课程内容从法鼓山的历史、理念、组织、硬体规划、教育类别等均会一一地详细介绍。

认识创办人圣严师父的环节由同样来自台湾的常用法师为同学们开示。法师通过和同学们互动的过程中去了解同学们对圣严师父的印象及为人。法师从历代高僧大德的分享中带出师父的特质。最后,法师再讲解师父一生的五个阶段—发愿期、潜修期、弘法期、开山期及圆满期。这个环节结束前,法师勉励大众要好好地利用师父留给我们的礼物,把它应用在生活中。

用完午斋后,常慧法师带领同学们认识佛曲。透过 『法鼓颂』 的影片带动同学们思考当中的讯息。师父以这首歌示说法鼓山的根本精神、弘扬佛法的重要性及方法。法师分享师父完成这首歌的过程中,反映出师父做事的态度是充满热忱、负责人、不畏辛苦、严谨及一丝不苟的。

果毅法师再次为同学们上课,从法鼓山的历史开始解说以让我们更了解整个历史演变的过程促成后期法鼓山的成立。法师的开示涵盖法鼓山的意思、山徽的意义及弘化特色。法鼓山的弘化特色是以心灵环保为核心主轴,透过三大教育来弘传汉传佛教。其主要的目的是以教育达成关怀的目的,以关怀达成教育的任务。

最后一个课程由常峪法师讲解学佛行仪。法师一一地细细解说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的正确姿势。佛教徒来到寺院的基本礼仪就是问讯及礼佛三拜。法师透过图片解说每个动作的细节。

林素珠菩萨从台湾远道而来和我们分享她接触及认识法鼓山的因缘。经过多年推广法鼓山活动后,过程中曾起退心。然而师父的愿心、待人处事的态度与方法深深地触动着她的内心,让她不遗余力地继续走在这条路上,一直发愿跟随师父、法鼓山的法师们继续学佛、护法与弘法。

在课程结束前,各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回顾一整天上课的内容、分享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及新的收获。经由法师们精心设计的课程中,希望我们各自把佛法的种子种到心田里,让它发芽的过程中继续种福、培福,更要惜福与增福。

报导:陈秀梅

20120209 第一屆【禪學班】開班囉!

马来西亚第一届禅学班,在2012年2月9日晚上8时,终于在马来西亚法鼓山开课了。吸引了40多位菩萨参与这一届的禅学班,共分爲六组。禅学班是三年的课程将以静坐、听讲、小组讨论和大堂分享来上课。

当天晚上学员们都准时报到,工作人员引导学员入座,每位学员都会得到一本学习记录表以及讲义。常慧法师简约介绍班级悦众如班长、副班长、縂务、音控以及关怀员。除此以外,常慧法师以圣严法师引言告诉学员如何以福定慧,修菩萨道?同时,也为学员讲解禅学班的课程规划及什麽是禅学?禅学以戒,定,慧三学为基础。解行并重,福慧双修。禅学班上课所用的书都是来自法鼓文化的书籍。

接下来,便是相见欢以及小组讨论。这段时间各组就分别讨论,小组个别分享法师所发问的问题:自我对禅学班的期许以及爲什麽会参与禅学班?学员要如何成就彼此共同圆满这三年的慧业、福业、行业。学员们也踊跃的讨论如何成就彼此,大家讨论得不亦乐乎。

在大堂分享的时间,各组便派代表与大家分享讨论的结果。大部分的学员参与禅学班是因爲想了解更多什麽是禅学。各组的代表也与大家分享如何成就彼此这三年,其中一组爲了可以成就彼此,如有组员没来上课,全组组员要到缺席者的家关怀他。

常峪法师是禅学班的助教,为学员説明学习事项,关于升级资格,如何填写学习记录表、普级及结业资格。要升级的资格,必须以解门、行门、福业圆满才能结业。解门就指上课的次数、行门是共修、福业是义工服务。过后,常慧法师为大家讲解课程的架构,这三年的课程将如何规划。禅学是禅学史与中国禅宗史的结合,师傅如何把中国禅法现代化,让更多人受益。

当接近课堂的尾声,常慧法师分发考卷给学员,测试学员对禅学的知识。学员做完后,便交回给法师,在下一堂课再做讨论。班长做班务布达,请大家帮忙善后。最后,大家行礼如仪及发喜充满地结束这一堂课。

报导:林演修

20120131【緬懷師恩】心靈茶會紀實報導2

2013年1月31日(正月二十九)圣严师父圆寂3周年,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由常慧法师带领一场缅怀师恩心灵茶会。

自由禅坐和《您的远行》是开启参与者跟师父心灵交汇的第一扇门。还记得师父说过:“本来没有我,生死皆可抛”;可是愚痴的我们“原以为(您)永远做我们智慧之窗,您不会病不会老;原以为(您)永远做我们慈悲之灯,您不会熄不会灭……”看完了两遍的音乐视频之后,法师希望大家能够从师父的行谊之中激起一些内在的东西,以便在修行路上提起精进修行之力量。

何谓内在的东西?精进修行的力量又是什么?

接下来,法师分享了两个师父的故事:桶底脱落和棒下出孝子;或以师父被师公磨练的路程当中想到与自己有关联的事情、或想想大家这一生里头的善知识、善因缘等一系列的问题,以便激起大家生命中的困惑和从中找到化解的方法。其中一位悦众说:“师父这一路走来的都带着耐心,而他老人家的开悟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过后法师补充说:“对,师公是在磨练师父的自负和我慢,这一切不过是想锻炼师父的耐心,更稳定的往佛道前进。”

茶会的尾声,法师还播放了几位资深悦众菩萨的分享片段。师父曾经对他们说过:“生命就是在提起与放下。”因而,他们排除心中万难来继承了师父的精神。

师父虽走了,但他的精神并没有因而带走;相反地,他的心灯已传下来了,而且令悦众们的力量更凝聚,意志更坚定地继续走下去。诚如师父所说的:“我的法鼓山已经建好。”那敢问我们的法鼓山开始建设了么?

报导:茹丽真

20120131【緬懷師恩】心靈茶會紀實報導1

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为了纪念圆寂三周年的圣严师父,特别在农历正月初九日这一天,举办《缅怀师恩~~心灵茶会》,简单、典雅的场布,渗透一丝丝禅意,现场播放师父过去弘扬佛法的影音画面、写给师父的一首歌,弥漫着感伤与鼓舞,大家仿佛领受到师父师父的教诲。

首先,自由禅坐为序幕,监院常慧法师带领大家放松约20分钟。接着,一首由张光斗写词、戴维雄谱曲、杨培安演绎的“您的远行”作爲开场,屏幕上出现师父的身影,师父说过的话、师父走过的足迹,刹那间,缅怀的感觉油然而生。这首歌曲说的是师父的离去,是法鼓文化2012年出版《远行—圣严法师音乐故事》中的一首歌。常慧法师提醒我们,虽然师父的色身已不在,但是法身还在,希望从师父的行谊,激起我们内在的东西,没有任何企图,希望有一些力量。

是晚法师准备了两个关于师父的影片:《桶底脱落》和《棒下出孝子》。播放影片时没有旁述,只有背景音乐,让大家静静地看着影片上的文字,从中了解师父还俗从军的过程、身体不好的师父又如何面对困难的环境、与灵源老和尚的相遇让师父有所顿悟;师父与师公东初老人之间的相处方式、师公磨练师父的方式等等。第三个影片《芒鞋踏痕第四集》听义工们分享与师父的相遇、师父的行谊、对师父的怀念,可以感受到师父的慈悲与智慧。

每看完一个影片后都会有心灵交流的时间,大家边享用茶点边分享,你一言我一语,现场很快就热闹起来了,大家对师父有很多想法,师父也影响了很多人。建立法鼓山16年的过程中,逆境不断,需要过人的耐心与毅力才能面对,东初老人当年对师父的磨练,造就师父建立今天的法鼓山。师父的行谊、面对问题的处理态度,影响了很多人。

师父的礼物我们都收到了,这份礼物也就是佛法,除了实践在生活上,还要把佛法传扬,传到各个领域,净化每个人的心,我们身处的这个娑婆世界才能变得更美好。

师父与伟大的禅师初遇,心安了。

我们与伟大的师父相遇,心也安了。

报导:方玉莲

20090812 方丈和尚果東法師為法鼓山馬來西亞道場發布成立訊息之新聞發布會

2009年8月12日上午10时正,为法鼓山(马)护法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地点位于护法会禅堂内。会上,方丈和尚果东法师郑重公布,『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成立的讯息,并表示为顺应着法鼓山(马)护法会的未来发展,僧团决定委派三位马来西亚籍法师回来服务,推广佛法及法鼓山的理念,为国家、各族人民进而可扩大至世界和平做出奉献。委派本地法师回国弘法,符合师父的遗愿 ,让佛法与法鼓山理念在地化,进而整合此地各种可结合的资源, 迈向区域性而向国际化。

方丈和尚代表僧团感谢此地各界善士及教界长老、法师大德,过去十年来的爱护及支持,同时也希望各界承续以往的爱护精神,继续给予鼓励与护持,使佛法及汉传禅法在此地更加普化及惠益大衆。

监院常慧法师感恩法鼓山多年来的养成与培育,同时也感恩各界多年的爱护支持及建设成立此道场, 让法师们有现成能奉献的地方。过去的十年艰辛地开拓,从零到联络処,从点到分会。经历四次的搬迁,每次搬迁都是茁壮成长的一个过程。每一个过程都是大家的艰辛及汗水所堆砌的成果。法师们将会珍惜这份因缘,会更加用心经营。 以佛法及法鼓山的理念回馈国家及各族人民,并且也恳请教界长老大德多加指正教导, 让佛法、心法、禅法落实到社会各阶层, 安定人心。

召委林忠鸿菩萨布达了‘大悲心起愿愿相续’十周年纪念及‘感恩千人晚宴’的缘起及时间地点。同时,也宣布此次的赞助总额之半数(50%)均分拨给五个佛教教育单位。

监院法师于闭会时指出, 再次感谢各界以往的用心及努力, 才能促成今日马来西亚道场的升格,未来的方向将以法鼓山的理念,契合社会动脉,顺应社会需求而开展;以‘心灵环保’的观念为重点, 作为终生学习的原则指导。

报导:莫泰材

1 ... 57 58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