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1-1212 兒童生命教育營 學習互相尊重與包容

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于2016年12月11日及12日,举办两天一夜的悲心班儿童生命教育营,共有14位孩子,到有机农场度过了欢乐又有趣的假期。

儿童营的第一天,一抵达活动地点,首个进行的课程,就是让孩子们相互约法三章,请他们订立这两天生活里,需要遵守的「生活公约」,借此学习互相尊敬和包容,以及培养自觉自律的品格。孩子们从对自我、对他人、对环境这三方面,拟定了14条公约,包括要把食物吃完、对人要有礼貌、保持环境的清洁等,并且在写了公约的大纸上各自写上名字及盖上手印,以作为约定。

中午时分,孩子们到小溪戏水,同时学习如何保护大自然里的流水,使之不受污染;通过数个团体游戏,学习如何多为别人着想,以共同完成目标。晚上的营火会,大家围成一圈祈愿,同时难得的以天为被,躺在大地上,静静的聆听四周的虫鸣,体会夜的美。

第二天,孩子们摸黑早起,先是协助为传统的烤炉——“窑”生火,然后赤脚到菜园摘菜、做堆肥,并且亲自动手揉面团做烙饼,送进窑里烘烤。当吃到香喷喷的烙饼时,孩子们乐得一口接一口,停不下来。

下午是亲子活动,家长与孩子通过玩游戏,促进亲子互动,同时加深了解。另一重要环节,即家长携同孩子分享上半年的功课——让世界更美丽,爱心送礼计划书。多个家庭,为了支持孩子完成作业,在今年下半年分别探访了老人院、孤儿院、麻疯院、难民学校、贫困家庭,他们也分享如何陪伴与送礼,为对方提供温暖,以及学习付出与关怀的心得。

演祥法师主持结业典礼,颁发结业证书。法师开示时提及此次儿童营中,孩子们更为独立,完成了多个不简单任务,展现相互包容、礼让与沟通的一面。法师也感谢家长的陪伴与支持,并勉励勇于发愿助人,持续以自利利他的心态,陪伴孩子成长。

报导:庞晓慧,摄影:陈善沛

◆欲浏览此活动的相簿,请点击以下右边的FB Logo:

~姗姗来迟的活动照片~年尾的学校假期,悲心班24位义工老师带着14位小菩萨来到古法田园 古法田園 Newera Organic Farm…

Posted by DDM 法鼓山馬來西亞道場 on Saturday, December 24, 2016

悲心班的第二天重点活动也很多哦!小菩萨们赤脚下田体验厚土种植,大家收集材料的过程中都很开心呢~!😃除此以外,还有学习如何DIY披萨。最让大家惊喜的是亲子环节,亲爱的爸爸妈妈也加入悲心班了!在亲子互动中,仿佛看见大马版的《爸爸去哪儿》在这里进行着,大家都玩得很高兴,还有温馨的抱抱呢😘经过一整年的时间,悲心班的小菩萨们和父母们终于完成了2016年的课程,并得到了法师的鼓励和祝福。☺摄/ 陈善沛

Posted by DDM 法鼓山馬來西亞道場 on Saturday, December 24, 2016

20161126 大悲心水陸法會網路共修

大悲心水陆法会於11月26日正式启建,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也在同一天开始了网路共修。这8天7夜以来,平均每天40至50位菩萨参与以及近10位义工护持大众修行,他们暂时放下自己的工作和家庭在道场挂单,诚挚护持大众的心让人感动。

在义工菩菩萨们的尽心协助下,禅堂被布置成庄严的坛场,并在顺畅的连线下完成了洒净、总坛说法和晚课。第二天一早,虽然吉隆坡下了一早上的雨,仍然无阻信众前来道场参与《梁皇宝忏》共修,约50人在道场里精进用功。菩萨们在精进用功中,透过念诵一卷卷的忏文感受了文字的优美、佛菩萨的慈悲,借由礼忏清净身心而轻安自在;在一次又一次的进出忏中一览十地菩萨的心灵境地。

‎参与共修的信众区珊珊菩萨表示,这是她第一次全程参与水陆法会,跟她以往随喜来参加的感觉不一样。她感受到了共修的力量所营造出的摄心氛围。虽然网路共修和正式法会是两种不一样的模式,但是排除了形式,其实其它都一样,让她觉得参与者的「心」最重要,不在乎现场的人数多少,只要每一个人能专注安心,就能凝聚成好磁场,她体验到身在其中能够非常安心地拜忏。

另外一位负责音响的义工刘心仪菩萨,则为大家精进用功的心而感动。她看见许多老菩萨不受年龄限制,坚持用跪拜方式拜忏。她也感受到,只要抱着一颗诚心拜忏,一心一意跟着唱诵,其实和现场的法会没有距离。

‎水陆法会正式圆满後,常尊法师和共修的菩萨们分享设立水陆法会网路共修的因缘,是为让无法亲临法会现场的大众也能一起来精进用功。常尊法师鼓励大家每年持续来参与道场的网路共修,也欢迎有意愿的菩萨们来护持网路共修,成就大众的修行。

报导:郭紫薇、郭秀花,摄影:杨培福、Matt

大悲心水陆法会今天正式启建!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今天也开始了网路共修,在义工菩萨们的尽心协助下,禅堂已被布置成庄严的坛场,也在顺畅的连线下完成了洒净、总坛说法和晚课。欢迎菩萨们明天来参与《梁皇宝忏》共修喔!😉摄/ 杨培福 Yong Pf 、文宣组

Posted by DDM 法鼓山馬來西亞道場 on Saturday, November 26, 2016

水陆法会网路共修最后一天 – 送圣摄影:杨培福

Posted by DDM 法鼓山馬來西亞道場 on Friday, December 2, 2016

20161112-1113 佛教當代關懷研討會

由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马佛青)主办,孝恩集团、马来西亚佛光山和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协办的“2016年佛教当代关怀研讨会”在2016年11月12日和13日于吉隆坡蕉赖孝恩馆举行。两年一度的研讨会今年以“禅与现代生活”为主题。大会邀请了法鼓文理学院校长惠敏法师和文理学院助理教授温宗堃教授,以及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监院常藻法师担任其中两个议题的主讲人。

主办单位关注到近来社会大众热衷于通过禅修来疏解生活压力与负面情绪,因此各种禅修活动应运而生。针对此现象,马佛青举办“禅与现代生活”研讨会,探讨现今禅修在各领域的发展,以及正确的佛教禅修观念。研讨会得到热烈的回响,现场约300位民众出席。

研讨会共有四个议题,分别从佛法、社会、科学和疗愈的角度探讨禅与现代生活的关系。法鼓文理学院校长惠敏法师与梁伟强医生探讨的议题是“禅修与科学”。梁医生在发表中提到禅修的医疗效用,他认为未来“非药物治疗”将是辅助医疗的重点,而禅修将在这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惠敏法师则以佛教的“四念处”以及科学的三重脑理论,探讨禅修与心智科学之间的关系,进而谈到佛教禅修如何协助现代人类培养博雅的生活好习惯。

惠敏法师提到人类的三重脑分别是掌管生命功能的原始脑(身)、掌管本能情绪的次生脑(受)、以及掌管智慧的新生脑(心)。法师发现三重脑的演化理论与身、受、心、法等四念处的观察顺序,有不谋而合之处。如何让这三重脑好好发挥?就是通过禅修训练心智肌肉。当我们能观察、面对、处理心念的生灭,最后就能进入法念住的修习,了解无上真理。惠敏法师指出修行的关键是培养好习惯,法师提供了好习惯十戒:身心健康五戒——微笑、刷牙、运动、吃对、睡好;终生学习五戒——阅读、记录、研究、发表、实行。法师提到禅宗注重日常生活,小止观也提到五调,因为有了好习惯才能身心安定,进而得智能、得解脱。

常藻法师和温宗堃教授主讲的是“禅修与社会”。常藻法师首先厘清一般人对禅修的误解,并说明禅修是开发无我智慧的方法。法师提到禅修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关怀,并举出生活中落实禅修的四个妙用:一、情绪的调和与身心的安定;二、提得起也放得下;三、心中无事,安住当下;四、超越对立的慈悲关怀。常藻法师总结:禅修可以帮助我们从认识自我达到无我,以无我的态度来关怀社会,放下自己的利害得失,从个人的净化趋至社会的安定。

温教授则以个人的专长,站在“正念减压”的角度来探讨禅修与社会的议题。他提到正念是一种不带批判的觉察力和生活态度,因此正念减压课程不带宗教色彩,让非佛教徒也能得到修习正念的利益。温教授指出正念课程目前面临内外部的挑战,其中佛教界认为此课程将佛教世俗化,教学不如法。他以个人的经验和佛典为例,说明正念减压帮助了许多人,而佛陀曾允许非佛教徒学习正念禅修,因此现代社会应该思考要如何加以弘扬推广,并以跨领域研究加强正念的深度和应用方式,利益更多大众。

“禅修与社会”的议题引起广大的回响,出席者非常踊跃地向主讲人提出许多问题,显示大众对于社会课题之关注。

报导:郭紫薇,摄影:陈善沛、林铭訫 

◆欲浏览此活动的相簿,请点击以下右边的FB Logo:

由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马佛青)主办,孝恩集团、马来西亚佛光山和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协办的《2016年佛教当代关怀研讨会》在2016年11月12日和13日于吉隆坡蕉赖孝恩馆举行。两年一度的研讨会今年以“禅与现代生活”为主题。大会邀请了法鼓文理…

Posted by DDM 法鼓山馬來西亞道場 on Thursday, November 17, 2016

20161029-1030 首次舉辦中級1禪訓班 近百學員同來體驗

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于2016年10月29日至30日,邀请到远从台湾前来的传灯院监院常愿法师,带领近80位学员和禅修组学长,参与两天的中级1禅训班。法师用许多生活譬喻来引导学员们对禅修建立更深一层正确的见解与体验。

常愿法师以禅法修行的终极目标、面对禅修中的障碍如昏沈、妄念、身体酸痛的方法,以及聆听圣严师父对中华禅法鼔宗承先启后的开示来贯穿这两天的禅修内容,并以数息或数数念佛、局部体验身体的感觉、随息、坐姿动禅、吃饭禅、走路禅来练习生活中的禅法。法师也点出,只要禅修者在生活中的每一刻都踏实地回到方法的练习,不断提升我们的觉照力,其实禅修可以是那么的简单。

常愿法师首先为大家解疑,为何有初级和中级禅训班?其实禅没有层次,人有差别;方法可以弹性,但目标不变。每个人的根性不一,才会提供多元方法让根性不同的人学习,趋向目标是一样的,即是开发每个人的智慧与慈悲,学习自我消融。甚至用温暖的心来面对三毒,生起惭愧心和感恩心来调整自己的心态,以致圆满智慧,离苦得乐。此外,禅修过程中需要细水长流的精进和保持身心皆平静的两个重要心态,方能身心放松,情绪稳定;身心统一,心智开拓。

为了让修行中更能提起毅力和身心放松,修行者可从生活作息的五调,即是调饮食、调睡眠、调身、调息和调心开始。调饮食方面,食物份量七分饱,不要过度饱或过度挨饿。每顿饭,先观闻饭菜的色香,以生起感恩心。身体学习放松用餐,这样用心地吃,吃出平静的心来。睡眠需要足够,而且是个质量良好的睡眠。在白天零散的时间鼓励有小睡的练习,如卧禅和大休息。

 平日的行住坐卧皆要养成正确的姿势,以轻松端正为原则。这原则又是以16字心法“身在哪里,心在哪里。清楚放松,全身放松”为基准。我们用清楚来放松,练习让心平静,不受身体所产生的种种感受而影响。这也可以逐步训练心的清明。坐姿八式动禅也是平日调身的练习。

当来到调息,数息的练习能让修行者安心、去妄念,心很快平静,因为所缘境是很清楚的,就在鼻端上。我们可以慢慢放掉数字,自然地进入随息。呼吸有四种不同的阶段如鼻息、腹息、胎息和龟息,我们只能亲自体验这个过程,不需要想象,更不可以好高骛远。

调心七层次的前五层练习,能从认识自己、成长自己,到肯定自己和消融自己。一旦熟练方法,便能淡化习性。

常愿法师也提及修行的条件:信心、愿力、惭愧心、决心和取舍心。禅修是随时随地跟自己在一起,跟自己的身体感觉在一起,放松、保持清楚,以致身心安定。让禅修成为习惯,对自我生命有其方向与价值。学习与自己独处,用方法来调伏妄念,止息自己的烦恼。

法师用心与细心地陪伴学员们学习两天的禅训课程,让学员们更有所体会。郑淑微菩萨表示,感恩常愿法师课堂上的引领,让她能够清楚地理解禅修,在课堂上体验及练习禅修的方法,让她可以在无压力的环境下接近禅修。陈俊宏学员也表达他的学习心得:这课程里,学到了数息、随息、八式动禅、吃饭禅、走路禅等,在每一个方法里,法师都给大家细心的引导,让他在过程中,从体会身体每个部位的肌肉和筋络的感觉,再自然延伸到觉知内心的变化。他感恩能够认识这么好又有系统的方法。陈允洁菩萨则分享自己从师父的“中华禅法鼓宗”开示中,逐渐明白师父的愿心和指引的方向。她感恩常愿法师的讲解,让她了解到师父提倡心灵环保的基础和方法,而身为一名心灵环保的实践者,时时保持安定和平稳的心是先决条件。她期许自己每年能够护持其他人到禅堂来,和她一样幸福地接受法益。

 报导:姚凤玮,摄影:李锦成、方迎璋 

◆欲浏览此活动的相簿,请点击以下右边的FB Logo:

远从台湾总本山的传灯院监院常愿法师向近80位学员上了两天的中级1禅训班,大家在这场首办的课程中,除了练习数息、随息、坐姿动禅,也了解如何以禅法修行及聆听圣严师父对中华禅法鼓宗承先启后的时代意义。菩萨们在法鼓山马來西亚道场精进学习,渡过了法喜禅悦的两天连续假日。文/ 秀花摄/ 锦成、迎璋

Posted by DDM 法鼓山馬來西亞道場 on Sunday, October 30, 2016

20161022 雙溪毛糯希望之谷義工行

位于马来西亚雪兰莪州的双溪毛糯疗养院(Sungai Buloh Leprosarium),占地约570英亩,建于1926年英国殖民时期,1930年落成启用,曾经收容高达2000多名被无期限隔离的麻风病患。该疗养院现为国家麻风病控制中心(Pusat Kawalan Kusta Negara),也被称为“希望之谷”(Valley of Hope)。

‎在麻风病可以抗生素取得治疗之后,麻风病者已不再需要被隔离,麻风病为不治之症的事实也从此步入历史。该疗养院人烟逐渐稀少,随着时间洪流,现已成为记录着历史的文化遗产,也因此面对着被拆除的危机。

‎2016年10月22日(周六)早上九点,法鼓山二十四位义工有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清理仅存且残破零落的两栋古迹,用作将来办活动、展览、义卖和导览说明的地方,继续发挥关怀生命的功能。

‎清理工作开始前,组长对义工们说明这是80多年来多少人用生命在维护与经营的地方,成就了多少人安身立命的家园,为了对这些人间英雄致敬,提醒义工们以恭敬心来打扫每一寸的空间;以感恩心来用心整理,感恩有机会参与此等有意义的工作,延续前人的用心和努力,利益未来的下一代,让它发挥更广大安定人心的功能;以回向心来将感受到的法喜,分享给法界一切众生,愿众生都能安顿身心,离苦得乐。

‎男众负责搬移破旧且沉重的橱具,女众则帮忙清洗被灰尘污泥掩盖的旧建筑,带着欢喜心为维护古建筑出一份力,令它焕然一新,继续把历史承载下去。清理完毕,义工们在痲疯病院参议会委员兼协调员陈彦妮小姐的导览之下,踏上时光机回到1930年,重温希望之谷还是麻风病疗养院时的点点滴滴。陈小姐称当年病人们从疗养院大门走入办公室的短短两百米路,是病人们踏上与世隔绝的抗病之路,心里充斥着恐惧与寂寞。

‎在陈小姐的导览下,义工们了解到病院启用后采用了人性化的管理,因此设备非常齐全,宛若一个小小区。里头曾经设有综合医院、研究中心、诊所、病患宿舍、菜市场、社交中心、学校、警局等,甚至设有各个宗教场所,扮演着安定人心的重要角色。原来义工们刚清理完毕的两栋古迹,曾经是牙科诊所和眼科诊所。

该疗养院当时虽住满了麻风病人,但病人间相处和睦,自力更生,躲开了大都市高压生活,宛若小小的世外桃源。病人们更透过自己的巧手学习园艺,种出了许许多多令人赏心悦目的花卉,更打响了双溪毛糯“花都”之名。该疗养院甚至在麻风病的治疗取得突破性的贡献,并将治疗方法传至世界卫生组织,使得麻风病最终成为一种有药可治的疾病。

报导:吴国俊,摄影:陈善沛

◆欲浏览此活动的相簿,请点击以下右边的FB Logo:

您是否知道马来西亚有个希望之谷? 离吉隆坡市区约半个小时的双溪毛糯(Sungai Buloh) 有座曾经与世隔离的希望之谷…

Posted by DDM 法鼓山馬來西亞道場 on Tuesday, October 25, 2016

20161015 學習放鬆 再忙也不煩

您的心是否还在为零碎繁琐的生活困扰着?不知道要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吗?对”再忙也不烦”此主题感兴趣的逾80位菩萨,在10月15日带着不同的因缘来到了”心灵讲座暨歌曲分享会”的第二站——彭亨州劳勿佛教会。”再忙也不烦”不仅仅是一个主题,而是一个推广心灵环保的实用方法,以及分享心灵环保概念专辑的活动。

就像监院常藻法师所说的,忙其实只是一种现象。当我们在忙的时候会觉得不快乐、不耐烦,其实都不是因为某一件事或某一个人,而是我们没有把心照顾好,任由外境影响我们可以快乐的权利。

要做心的主人,需要找对心的着力点。我们需重新思考正在忙碌的事情是否让自己和身边的人少烦恼、多快乐。因为只要是自己想做的事,再忙都不会觉得辛苦。

当自己很烦躁想发脾气的时候,请记得要提醒自己先停下来、学习放松、再享受每个当下。通过Stop, Relax and Enjoy (SRE),我们将体会到每一次的互动其实都是全新的,感受当下的幸福才是最可贵的体验。

‎不要和忙碌敌对,因为逆境中的成长才是丰富人生的养分。我们可以赶,但不急;就算再忙,都不会乱。不是改变生活,而是改变心态来欢喜面对充满挑战的生命。

最后压轴的是活力澎湃的法青,他们为大家呈献与”再忙也不烦”主题相关的生活戏剧、歌唱和手语表演,赢得了观众不少的掌声。在劳勿佛教会和法鼓山义工菩萨们的热心帮忙和配合下,两个小时的讲座会在晚上九时圆满结束。

报导:陈静惠,摄影:陈善沛

◆欲浏览此活动的照片,请点击以下FB相簿的连结
【心靈講座暨歌曲分享會-勞勿站】(15.10.2016)

20161009 用真誠的心 接待每一位來訪者

10月9日,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知客组特别邀请来自台湾的资深义工李馥安菩萨,再次前来指导义工们学习接待的礼仪。常施法师关怀开示时勉励大众:培训是让义工们不断复习,进而把所学的东西内化,就能够真正的发心来奉献,真正的体会到何谓法喜充满!

自二月进行了第一梯次的礼仪入门培训,相距八个月的时间,馥安菩萨赞叹义工们把曾经所学的内化并运用在各项活动中。她举最近八月才圆满的慈悲三昧水忏法会为例,表示被义工们诚挚温暖的微笑与身影感动了!

42位知客组和其他小组义工们欢喜齐聚一堂,认真地学习第二梯次的培训——”优质的服务—接待实务”。馥安菩萨提醒义工们把接待礼仪的三大原则铭记于心:一、 接待是没有困难或简单之分,唯有诚心对待每一位信众。二、接引信众的心态是服务,不是管理;是协助,不是指引。三、要谨记:信众来自不同阶层,他们前来道场的目的也不尽相同,可是大家皆希望得到一视同仁的接待。

馥安菩萨进一步与大家分享策划一场活动的基本流程,以及该注意的细项。之后,义工们在馥安菩萨的引导下,实际地演练迎宾礼仪。每一位义工都有机会轮流上场演练如何接待贵宾,大家因此获益良多。

报导:张凤枝,摄影:方迎璋 

◆欲浏览此活动的照片,请点击以下FB相簿的连结
【第二梯次知客培訓】(9.10.2016)

20161001 從認識到創作 帶領親子走進繪本的世界裡

10月1日这天,是特别的。14位悲心班的小菩萨及12位父母们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旅行,一起进入绘本的秘密花园,体验绘本的所带来的快乐与幸福感。

‎这次活动邀请到欧丁慧老师带领小菩萨及家长们一起体验阅读绘本的乐趣。首先掀开序幕的是亲子活动,丁慧老师生动的肢体动作和语调,三两下就把小菩萨们的心摄住了。她用《口香糖》的小律动,让家长与孩子们温馨与欢乐地互动起来;接着《妈妈的甜蜜小麻烦》的绘本演说,幽默中,也轻轻地触动了家长的心。

‎亲子活动结束后,小菩萨及家长们即分成两组,到各自的空间进行活动。在三楼禅堂里,丁慧老师先简单地介绍了绘本的种类以及不同的呈现方式,让小菩萨们对绘本有一些基本的概念及认识。接着便引导小菩萨们利用他们前两堂的作品——彩虹老鼠及自制彩色纸,制作一个属于悲心班的绘本故事。

‎绘本的故事内容以小菩萨们自制的小老鼠为故事主角。小菩萨们透过讨论以故事接龙的方式,创作出《彩虹老鼠的礼物》的故事。接着小菩萨们,在小组老师的引导与协助下,各自负责一个场景与故事情节。透过剪贴的方式发挥创意,剪贴出各具特色的布景,再构想出故事情节与对白,悲心班的绘本就这样诞生了!

‎完成绘本后,小菩萨们带着他们的作品,到《箱子剧场》去彩排。把原来是平面的绘本故事变成生动、活泼的故事剧场。

‎这时已经在二楼观音殿聆听了刘志龙老师及同修分享“绘本为家庭带来的幸福感”的家长们,也陆续进入禅堂,等着观赏小菩萨们特别为家长们呈现的故事剧场。《彩虹老鼠的礼物》的故事,以小老鼠家族举行成长礼为开端,小老鼠们被任命去寻找成长的礼物。小老鼠在森林里找到了慈悲心;在草莓园找到了感恩心;在大海里找到了包容心。虽然牠们在过程中,遇上了一些阻碍,但是牠们谨记长辈们所叮咛的口诀:“停下来,深呼吸, 放轻松,用心看。”三颗心也因此而顺利地找到了。故事的最后以老鼠长辈为小老鼠办成长礼派对,庆祝小老鼠的成长为活动的圆满。

‎小菩萨们逗趣活泼的对白,逗乐了所有在场的观众;他们敢于说故事的勇气,让在场的老师们感到特别赞叹,而家长们更是非常感动于孩子的创意与成长。

‎这次的活动中,小菩萨们也如同小老鼠一般,学习到了慈悲心、感恩心、包容心以及无所不能的口诀。带着老师送的手作小老鼠和他们自制的纸板小老鼠,小菩萨们陆续随着家长,开开心心地回家了。短短两个半小时的活动,在下午五时左右结束。

报导:陈妍杏,摄影:李欣洁

◆欲浏览此活动的照片,请点击以下FB相簿的连结:
【悲心班第5課+父母成長工作坊3】繪本樂 (1.10.2016)

20160930-1003 心靈環保禪修營 齊來學習禪法和佛法

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于今年九月三十日至十月三日,假马来西亚丹戎马林一个远离繁华都市的度假村Refreshing Spring Resort举办了一场为期四天三夜的心灵环保禅修营。此次禅修营邀请到了约58位来自不同领域的管理阶层和专业人士的参与。这是道场第一次主办此类禅修营,主要目的是为了接引管理阶层和专业人士一起来学习禅法和佛法。

禅修营由总护法师,也是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的监院常藻法师全程带领,并邀请到继程法师每天晚上为学员们开示。圣严师父的开示影片成了课程内容的主轴,除了教导基本禅修的方法外,也灌输正确的禅修观念与心态。师父有次第地叙述了禅修的境界与功能,其中包括了收心摄心、安心、放心乃至于无心等层次,来逐步达到消融自我的目的。除此之外,师父也以佛教的因缘观带出了无常无我与感恩的意义,并厘清一般认为佛教的禅修和少欲知足是消极的错误观念。师父也强调,透过惭愧忏悔来自我反省、自我提升,并把禅法运用在生活中。

除了打坐和上课,课程内容也加入了各式动禅,其中包括了八式动禅、坐姿立姿瑜伽、经行、托水钵等等。除了瑜伽运动是在室内进行,其他的动禅都在户外,以让学员能够体验远离喧闹城市的大自然。和风徐徐吹过片片竹林,伴着竹叶吟唱大地的美好,融在唧唧的虫鸣声与潺潺的溪水声中,学员们走入一片前所未有的宁静,托水钵成了学员印象最深刻的禅修项目。”一辈子可以禅修的时间不知有多少?但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开始,把禅修养成习惯”,法师语重心长地提醒学员,把握着此时此刻,活在当下,生活无处不是禅修,每一刻都是美好的。

“身心放松,就是最好的疗愈”继程法师在每一晚的开示都着重在如何放松身心。法师表示,当身体完全放松的时候,会自动把体内长久堆积的”垃圾”掏空,心里的状况也是如此。法师也勉励大家生活上无论是遇到甜头或苦头,都是味道,只要以一颗放松的身心去面对接受,就会是人生的享受。由于大部分学员都是初学者,法师指导大家有层次地放松,先从外境做起,定期让自己从复杂紧绷的生活中抽离,来禅修营体验练习放松,然后再往内在较深层的放松,慢慢地学习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放松。

“签了一个旅游配套,很特别,很有意思,很不一样的旅程”,学员叶先生在心得分享中表示,他由于不能使用手机,刚开始时觉得好山、好水、好无聊,直到第二天,他终于体验到”心境突然像处在一个没有涟漪的湖水般静止….,无名的喜悦如涌泉般从心房中释放出来。”此次的禅修营让他感觉到人群中独处的自在,并了解到生命的美好就在一呼一吸间,生活的美丽就在觉知每个起心动念之间。

禅修营以一个简单却庄严的皈依仪式来写上圆满句号。经过四天的熏陶,一共有21位学员带着满满的法喜与禅悦进行皈依。声声佛号,念念清净,禅修营就在学员的合掌诵念佛号声中圆满。

文:邹委桦,摄:陈善沛 

◆欲浏览此活动的照片,请点击以下FB相簿的连结:
【第一屆心靈環保禪修營】(30.9~3.10.2016)

20160925 心靈環保工作坊 別讓以為蒙蔽了心

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于9月25日下午,举办了长达3小时的“心灵环保”工作坊系列三的第一堂课:别让“以为”蒙蔽了心。约60位学员参与,包括之前参与过系列一、二的旧学员,也有第一次接触道场的菩萨。

‎工作坊延用游戏的方式让学员自己发现和学习“如实观”,体悟缘起性空,回到清楚自在。“以为”如何蒙蔽我们的心呢?同样的一件人事物,不同的人同时听到、看到,但因为加上了个别过往的经验和设定的印象,而在各自的心里、脑海里有了不同的呈现,那就是“自我”。唯有放下“自我”,打开封闭的内心,才有机会从烦恼中解脱,进而提升生活的质量。

‎在第一个游戏中,主持人提供不同的形状,要求学员们组成自己心目中的画像。随后,当主持人在白板画出他心中的画像时,大家因为白板的画像有异于自己的想象而哄笑一堂。学员们分享游戏过程中的体会:过去自我的经验形成的“以为”产生了每个人不同的想法;随着当下因缘而画出心中的画像,没有对错,都是当下的自己。

‎第二个游戏是画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由于这个游戏与自身生活有关,引起了许多讨论与发现。有些学员不知道该怎么画,这才发现自己生活得太匆忙,没有专注当下。另有学员发现大家因为生活背景和习惯不同,每个人观察到的生活细节也不同。另外两个值得一提的发现是:人会有选择性的记忆,只喜欢注意切身有关的事物;太熟悉的反而被忽略。

第三个游戏是闭上眼、听声音,由主讲人常藻法师(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监院)从旁引导。学员们分享,除了法师的引导声,还是会听到其它让人不舒服的声音,当下也有很多的故事联想。

最后,法师分享“谛听谛观”,从聆听自己的内心开始,静下心来,才能看清自己内心制造的垃圾(烦恼源),重新用心对待生命, 这就是心灵环保 。法师期许学员们用上禅修,回到清净心,真正聆听,用心观察,就不会被“以为”蒙蔽了心!人生中每一次的相遇、相会都是唯一和全新的一次,让我们带着欣赏的心情来过每一天,活出优质的自己!

报导:王书卿,摄影:杨培福

◆欲浏览此活动的相簿,请点击以下FB相簿的连结:
【心靈環保工作坊3·別讓以為蒙蔽了心】第一堂課 (25.09.2016)
【心靈環保工作坊3·別讓以為蒙蔽了心】第二堂課 (16.10.2016)

1 ...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