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9【菩萨生涯笑哈哈】弘法会 – 在欢笑中行菩萨道

笑是世界的共同语言,学佛行菩萨道为何要“笑哈哈”?2月9日适逢农历新年,法鼓山弘讲师演究法师应邀前往砂拉越古晋佛教居士林 Kuching Buddhist Society开讲【菩萨生涯笑哈哈】,籍由选择相应的〈生涯卡〉,引导大众探索自己的生命价值观,进而思考自己与菩萨愿力的连结。
#认识自己:从生涯卡到生命价值
认识生命、与生命交流,是这场活动的核心。法师首先让大众各自挑选出10张最重要的生命课题,并进行小组分享。法师指出,每个人目前重视的价值观,往往与过去的生命经验息息相关,因此不该轻易评判他人的选择与行为;先认识与尊重自己,才能真正尊重他人。
#佛法的智慧:超越对错,陪伴众生前行
“佛菩萨从不以高高在上的角度评断众生,而是以缘起法的悲智陪伴我们,走向少烦少恼的方向。”法师强调,佛教的角度是承认有对错,但同时也超越对错。“修行的关键,在于回到自己的心田。”法师劝勉大众认真探讨自己的价值观与菩萨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是否相应?
#照见五蕴皆空:了解情绪,破除我执
佛教的五蕴是指人的身心状态。法师进一步引导大众审视:日常中,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情绪?当外在环境符合期待,我们就感到快乐;当无法得到想要的事物,便感到痛苦。法师剖析,这种情绪与意识的结合,往往让人陷入追逐和抗拒的循环。“真正的快乐,是觉察自己的身心状态,并超越它;人事物虽有好坏之分,但我们也应学会超越好坏。”

#菩萨生涯:愿力无穷,引领向前
常言道:“人生不止一世,我们能带走什么呢?”法师提醒大众:“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善业与恶业都会随我们而去,但我们可以选择带走一份永恒的菩萨愿力。”法师补充道,有别于五戒或出家戒,菩萨戒的戒体是一受永受,是一种生生世世持续行菩萨道的精神,直至成佛。法师播放了一段法鼓山创办人圣严师父在新加坡接受媒体采访的片段,影片中,师父分享了自己“尽形寿,献生命”的愿心。短短三分钟的影像,让现场大众深受触动,更深刻领悟到师父以欢喜心践行菩萨道的精神。
#修行于日常:从定课到生活实践
法师勉励大众在修行的道路上,要培养做定课的习惯,多回到道场参与共修、服务、学习,“静态的修行如念佛、禅修,能帮助身心沉稳;动态的修行如当义工、出坡劳作,则是练习将佛法落实于生活。”如此一来,就能真正体现出“我在哪里,净土就在哪里”的精神意涵。
文 / 罗志豪
图 / 黄俊杰、施钡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