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4生命·源与流【探索菩萨戒】讲座

菩萨戒是不是很高级?五戒都难以持守,我还能受持菩萨戒吗? 如果犯戒了怎么办?

大众带着这些疑问参与了由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于11月14日举办的生命·源与流——【探索菩萨戒】讲座。讲座由常寂法师主讲,约120人前来探索菩萨戒。

常寂法师娓娓道来佛陀制戒的缘由,逐步引导大众了解戒律的精神内涵。戒律是佛教的伦理,非限制,而是保护与提醒,是引导我们不误入歧途的指引。佛陀为了帮助弟子断除烦恼、令僧团和谐安乐,才制定戒律。佛弟子遵守戒律,正法才能久住。法师进一步说明,佛陀并非一开始就制戒,而是因生活需要,僧团随犯随制。戒律是主动推动良性循环的助力,是保持人品的防腐剂,也是社会安定的规则。

为延续这种良性循环,法师鼓励大家学习修行大乘菩萨道,发菩提心,成为菩萨行者。菩萨道是福慧双修的法门,是佛教的核心根本,持受菩萨戒是我们生生世世通往成佛之路的导航。菩萨意译为“觉有情” ,是觉悟众生之意,既需有上求佛道的自觉,也需有下化众生的觉他。菩萨戒包括三聚净戒、十善戒及十无尽戒,是菩萨所受持的戒律核心。

法鼓山创办人圣严师父早在1961年便怀抱推广及改良菩萨戒的愿心,并提出戒律应适应不同时空的社会需求。为达成净化社会的目标,师父对菩萨戒进行了全面整合,探寻易于实践的方法。经过三十余年的酝酿,首次在纽约东初禅寺传授在家菩萨戒,随后又在农禅寺弘扬菩萨戒。圣严师父在普及推广菩萨戒的过程中,始终注重保持学术基础与精神内涵。

常寂法师在问答环节中指出,菩萨戒是成佛的正因,若想圆满佛果,就须受持菩萨戒并将其精神落实于生活。法师总结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受菩萨戒、行菩萨道,是成就佛果的资粮,是一切诸佛菩萨的摇篮。”

此外,代理监院常献法师鼓励大众把握因缘,到法鼓山总本山受持菩萨戒。今生能受菩萨戒,必是过去生曾发愿受戒,为确保来生能继续学佛,应珍惜这一殊胜因缘。法鼓山义工被称为“万行菩萨” ,圣严师父更勉励所有万行菩萨共同受持菩萨戒,共同走向成佛之道。

文/赖慧璇
图/林振东

*欲查看更多活动照片,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