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5【红尘不迷亦不离《维摩诘经》的现代运用】
转秽土成净土,除去二元对立之法门【红尘不迷亦不离——《维摩诘经》的现代运用】讲座会
25-1024x769.jpg)
您可想过维摩诘长者和佛陀是如何共同策划及上演一出舞台剧?这剧情与剧中的角色是如何相互搭配与演示,让现代的我们打破自己的思想窠臼,除去二元对立的思想局限而将秽土转成净土?法鼓山僧伽大学教务长常启法师于10月15日晚,在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主讲【红尘不迷亦不离——《维摩诘经》的现代运用】讲座会,现场迎来了近200名的与会大众共沾法益!
法师开宗明义指出《维摩诘经》的三要旨即是:教导我们如何探索自心“净土”、然后以禅修的方法入“不二法门”,再于此世间行持与众生为一体的“菩萨道”。整部《维摩诘经》共有十四品,故事的情节主要围绕在佛陀和维摩诘长者与诸大罗汉声闻弟子、诸菩萨的智慧对答来展现大乘佛法的精神。
净土的实现
在《维摩经.佛国品》中记载道:“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净土的理念要在人间实现,法师强调即可实践四种环保的运动:心灵环保、礼仪环保、生活环保及自然环保。若能向心内探索,观察到自己身心的运作,会发现迷妄烦恼的根源也是源自于心;外在的国土要清净则须从心着手。心净了,行为也得以调整。若人人也推行这四种环保的运动,那就像无尽灯,众生净、国土净的世间便可实现。
不二法门
法师有趣的开示,我们的心就像一面镜子,透过镜中影子看到自身,透过感官与想法认识自心;但我们往往都把的这些影子、想法或感受当作是“我”(固有或实质不变的)。禅修的方法能让我们看清,原来自我价值观的建立,很常时候都是落入了这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大乘的禅法,即是定慧一体的运作,次第性修学止观、中观、再到空观,能训练我们的心像镜子一样,看见所有来去的影像(包括贪、嗔、痴三毒烦恼)但不受其干扰,即能从二元对立的框架里梦醒过来。透过次第性禅修方法的练习,心的空间会逐渐宽广,此时便能理解世间万物的来去变化,以及身、心运作的反应或情绪等皆是缘起的、暂时的,我们应当随时转念,运用不落二边的不二法门在生活里。
68-1024x769.jpg)
36-1024x769.jpg)
慈悲喜舍的菩萨道
若如维摩诘长者云:“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那我们该如何行持自调亦能调他的菩萨道?所谓的自利,便是运用中道观的不二法门来调整自己,观众生如幻如化,不以心中的贪执与爱染和众生相处,又能以不舍众生受苦的那份慈悲心来对待众生,即是利他。
法师最后勉励大众,行菩萨道不容易,但也因为有众生方可成就菩萨道的修学。我们应善用《维摩诘经》的智慧,当视众生与我们是一体的气度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而不感疲厌,人间净土就有希望实现。
文/林洄如
图/蔡谨如
20241015 【红尘不迷亦不离《维摩诘经》的现代运用】- 即时报导 – 点击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