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7-14 【中阶禅七】

来自海内外的近90位禅众,参加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于10月7日至14日在百丈山吉隆坡国际参禅中心举办的【中阶禅七】。处于森林之中的百丈山,宁静宜人、氧气充沛,是禅修的理想环境。本次八天七夜的禅七不仅有常捷法师担任总护法师、僧伽大学专任讲师果彻法师和法鼓山僧伽大学教务长常启法师为小参法师,更有六位法师担任监香及外护法师,可说是阵容强大,因缘殊胜。

封堂后,总护法师劝勉大家暂且放下万缘,以度假的心态体验禅七与自己相处的时光,认真以待自己的烦恼心、执着心和自我中心;要有“大死一番”的决心,精进用功,方能证得清净的自性。禅七以瑜伽拉筋运动开始,让禅众把紧张的情绪和往外攀缘的心,慢慢地收摄和沉淀。

法鼓山创办人圣严师父在【中阶禅七】的开示影片中表示,法鼓山所教导的禅修并没有初、中、高阶的难度之分,而是方法的不同。只要把初阶的“止观”的数息基础练得扎实,自然而然进入中阶的“中观”,既是用随息的方法、再进入高阶的“空观”,既是默照或话头的方法。从调身、调息、调心开始,再进入调心的不同阶段,从散乱心、集中心、统一心到无心。佛教修行的目标是“无心”,也就是无我的智慧。

总护法师鼓励禅众以全新的心态打坐调心,圣严师父也勉励大家,“要驾驭自己的心,就如学习开车,唯有不断地练习,熟能生巧,方能得心应手,不手忙脚乱。”

本次【中阶禅七】主要以练习“中观”的随息方法为主,将所缘境或着力点都放在呼吸或体验自身动作的变化或觉受上,练习让心“止于一境”,清楚觉照身心变化皆是无常的。师父引用《金刚经》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来诠释佛法中“无常、无我”的重要观念。总护法师善巧地以一根稻草,具体演示上述的观念,提问到:“若稻草的一端是过去,另一端是未来,那么现在就是在中间?”当法师用剪刀在稻草中间剪下后,再问:“现在又在哪里?”原来“现在”是稍纵即逝的,一个刹那又成为了“过去”!

圣严师父透过《六祖坛经——定慧品》,纠正大众将“定慧”分开的错误观念,并指出“定慧一体,不能分开,当心止于一境时,在慧的当下,定在慧里面;在定的当下,慧在定中,定慧不二。”此外,师父解说真假开悟的区别,调整学习禅修是为了追求开悟的错误心态!修学汉传禅法的目的应是为了开发内在慈悲与智慧,看见自己本具足的清净佛性。

汉传禅法是具有包容性与入世精神的,透过了解完整的禅修及佛法观念,让我们在行菩萨道或与他人相处时,能时刻保有觉照力,对自己犯下的过错即刻惭愧、忏悔、感恩、发愿改过,减少自我中心和对立心所引发的一连串烦恼。因为体验到被烦恼所困时的身心疾苦,而更能理解他人,长养心中的慈悲心;并以无常、无我的观念来待人处事。

户外经行时,禅众练习用“直观”的方法:看见什么就是什么,心如一面镜子,只有反照的功能,不给名字、不形容、也不比较,不妄加任何念头。禅众们也透过集体小参和个人小参的时段,透过提问,让小参法师指导如何调整自己在练习时,面对的困境,增加对禅修方法、观念和三宝的信心。

解七当天,果彻法师为代说皈依法师,为禅众主持简单暨庄严的皈依仪式。随后,总护法师带领大家一起礼祖,感恩诸佛菩萨和让禅法与佛法流传至今的历代祖师。禅修的用功,不能一步登天,总护常捷法师譬喻,若要搭建漂亮的三层高楼,不能直接建第三层,而是需要由底层基础打稳,才能盖建第二层,乃至最后华丽的第三层楼才能展现。法师赞叹大家在禅期中的精进,勉励大家要将禅修中觉照身心的“马步”练得扎实,持续地透过布施及当义工累积自己修学禅法的福德资粮,透过自身的改变提升自己生命的品质,还能进一步影响周围的人、社会,乃至国家与世界。

感恩成就本次【中阶禅七】的所有因缘!

文/陈妍杏、叶丽芹
图/黄贞全

其他报导:
20241007 中阶禅七 – 场布与报导 – 点击查看照片
20241014 中阶禅七 – 圆满结束 – 点击查看照片

*欲查看更多活动照片,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