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8 【临终病患及照顾者之关怀】交流会

9月18日,近150位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义工参与了由资深安宁疗护志工——张宝方居士主讲的【临终病患及照顾者之关怀】交流会,倾听张居士多年来在照顾临终病患及陪伴照顾者的故事与心得。
张居士陪伴母亲的抗癌之路是开启她了解安宁疗护的契机,让她领悟到临终关怀不只是医疗,更是心灵的关怀与陪伴。推动安宁疗护约33年的她表示,志工之路不仅是修行与奉献,更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张居士对安宁疗护的了解是“疼惜”。我们在接触及陪伴临终病患或丧亲者时,常会有不懂得如何安慰对方;担心他会哭;哭了不会停等的顾虑。她表示,一般只要在言语上多些留意即可,因为临终病患正处在身体剧痛,器官败坏的煎熬中,也对未来会前往何方而迷茫;家属则在面对亲人离世的哀伤中。在面对往生者的一些突发状况,若不知缘由及如何处理,也可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不给家属过多建议。与他们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因缘具足之下,便能逐步灌输他们念佛的观念。
“在面对逝者或其家人有着跟我们不同的信仰时, 若对方想用自己相信的方式为临终病患做祈福,此时我们需要暂时先把自己的观点或立场放一边。”
关怀这件事不该因对方的宗教和喜好而有所分别,反而应该以如何让临终患者和家属感到放松与安心为主。在面对现场义工的提问时,她举例:若因缘许可,可先得到临终病患的同意,再置放念佛机,或请家属在处于弥留之际的病患耳边,邀请他一同念佛号,祝福他,减少临终病患内心的强烈反弹及抗拒是非常重要的。即便对方拒绝放念佛机也是可以被接纳的,允许对方用他舒服的方式往生。

张居士表示,身为助念义工的我们,如果刚经历亲人的离世,自己还处在哀伤期,需要暂时卸下助念义工的角色,以照顾好自己为首要,避免触景伤情,造成更大的创伤。允许自己有时间与空间来调适,能够稳住自己,心不受影响,才能给临终患者和家属更有力的帮助与陪伴。
最后,张宝方居士鼓励大家从自我觉察开始,觉察自己的身心状态,如实面对;不预设立场地观察及了解对方的需要,才能让临终关怀这件事做得更全面。她也让大家思考,关怀真的要等到临终吗?
文/ 叶丽芹
图/ 陈心兰
专题报导:20241007 中国报-媒体报导
– 忘不了寒流里一杯暖茶 张宝方从此离不开慈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