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募成長營】報導~勸人來學佛,募人來護法弘法

在学法、弘法、护法的过程中,“劝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让道场得以正常营运,接引许多与三宝有缘的众生前来学习。然而,对“劝募”的不完整诠释,却让许多有心护法的义工面对许多的害怕与顾虑、裹足不前。5月13日,适逢母亲节前夕,近50位义工菩萨齐聚殿堂参与【劝募成长营】,了解这个以禅法净化身心的道场,如何透过“募人、募心、募款”,孕育及启迪无尽藏的生命,以达致弘传佛法的使命!
直面心中的害怕与顾虑,在承担中建立自己的信心
监院常藻法师开示时表示,大家此生有机会学佛并从佛法中受用,除了自己累世与三宝结的善缘,也不乏是被相关的讯息或人接引而来,都是劝募的受益者。大家也在受用于佛法后,不断地影响身边的人,与他们分享佛法,提供他们布施的管道,这些都是劝募在做的事,只是当被问及是否要当正式的授证劝募会员时,心中难免会害怕自己做得不好、觉得向人募款很尴尬而不敢承担。法师把授证成为劝募会员比喻成学佛皈依,透过发愿与承诺皈依而确定自己未来学佛的方向,而授证为劝募会员亦是如此,在发愿与承诺承担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建立自己的信心。法师勉励大家,授证后无需担心自己募到多少人与款,而是藉由劝募来关怀许多想要多了解佛法或法鼓山的人。过程中练习着如实地面对自己与他人,以一颗为利益大众的心,便能吸引到相应的人前来。
以募款为方法,以募心为目标
当天,劝募组辅导法师——演让法师与学员分享劝募源自于佛陀时代,佛陀让弟子们藉由托钵的过程与布施者结缘、传授佛法。劝募的主要功能亦是如此,透过劝募的方式,接触更多被烦恼所困的有缘众生,透过禅修让他们有机会意识到自己正处在烦恼当中,认识并体验佛法如何协助他们改变应对烦恼的模式与观点,继而推动转法轮的事业。法师强调“劝人来学佛、募人来推动佛法”才是劝募的最终目的,而募款只是一种方法,无需追业绩。法师表示,募款过程中,由于需要与他人分享佛法,无形中也会鞭策自己好好地修行,让这些分享更俱感染力与影响力。劝募过程中所需具备的三种心:“信心、热心、恒心”也会不断地扎根学佛的信心。
募款亦是培福,让现有的福报存进无尽藏的银行里
当天学员们也分阶段地观看了二支圣严师父的开示影片,对劝募工作有更深更广的理解。第一支影片谈到劝募亦是鼓励大家来培福,透过捐款及当义工来修福修慧与更多的人结缘,就像把自己现有的福报放进无尽藏的银行般,得到的不是有限的利息,而是无尽的福德。第二支影片中,师父透过分享佛陀时代的小故事补充道,布施不分贫富贵贱,是有心人的事,不是有钱人的事,劝募会员有如扮演着输血管的角色般,把捐献的血液输到有需要的人身上。
劝募推动了自己的修行,也募人来学佛
二位資深的劝募义工——叶文珊与黄淑铃也与学员们分享自身的劝募经历与成长。亦是课程组组长的文珊抱着“募人来学佛” 的心态来规划与筹办道场内的课程,不论参与者的多寡,只要有人愿意来学佛,课程仍会办下去。她坦露劝募与弘法的使命无形中推动她认真完成自己在职场上被赋予的任务,也照顾身心的健康,让她有更大的能力去做布施。性格内向的淑铃也表示,承担劝募会员后,自己的善意也影响了公司的其他同事一起做布施与学佛,而自己在学佛路上持续的修行也让她变得谦卑,並且愿意为了大众的利益,而突破自己的舒适圈,与学员们分享所学。
了解劝募的机制与款项的用途
劝募组的秘书——李欣洁講解体系内现有的募款机制、如何成为护持会员、护持经费的可扣税与不可扣税之相关事项、不同经费之使用侷限等,让学员们知道募集款项的用途,在劝募或捐款的过程中,可以如何协助财务人员建构一个更透明化的运作模式,也让善款发挥其最大的功能。
共同建设更稳定及走向国际化的禅修道场
此外,护法会的召委——戴淑媛也分享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在2019年11月9日获批一片位于Kwasa Damansara 地铁站附近宗教地的好消息。她也向大家展示了这所宗教地新道场的设计蓝图、功能与未来发展之潜能。筹募其建设经费的事项也将在今年下半年对外公布。
积少成多,力量倍增
课程之余,“大风吹”的破冰环节,让来自不同组别的学员们有机会彼此了解,也在“掌声的力量”游戏中发现,结合众人所发挥的力量是无限倍增的。
结束前的小组讨论,学员们纷纷表示今天的【劝募成长营】协助他们理清对劝募的错误诠释;有的学员发现积少成多的力量,计划让孩子每日储蓄RM1来当护持会员;有的学员发现自己转换思维模式后,劝募不再是一件让她倍感压力的任务。
法鼓山是众缘所成的
常藻法师在总结时谈到“募人、募心、募款”是一體的,三者不即不离,同时也分享在申请到获批宗教地的过程中,有許多默默付出的护法大德们所给予的诸多协助,这些举动与因缘的促成都不断地在提醒着大家“法鼓山是众缘所成的”!愿大家能够以一颗“感恩心”与“长远心”来承担劝募的任务。
文/叶丽芹,图/苏鸣凤
*欲查看更多活动照片,请点击道场FB相簿:
20230513 劝募成长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