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演辰(女众第七组 )
与法鼓山的邂逅:参加生命自觉营的因缘
会认识法鼓山、圣严师父,是因为大学时期固定地参与继程法师和继持法师所带领的禅修课程。后来,因缘和合,在一次的自助旅行来到了法鼓山总本山,被法鼓山宁静安心的磁场和环境所摄受。 那天,我默默地在祈愿观音殿许愿:如果能有这么一天, 有机会到法鼓山这片净土来修行,那会是多么棒的体验啊!
自从那次与法鼓山的邂逅,我就开始注意法鼓山道场的活动,包括每一年自觉营的资讯。
能请那么多天的假期,我的工作(学业)基本上是不可能。
恰巧去年下半年老板给我招来了一个学生协助我,同时也非常幸运的,这个学期我也没被安排到教课和上课。这么好的因缘,我知道我一定不能错过。 于是乎,我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计划如何让我老板点头批准我的长假。
一月二十六日当天, 我带着朋友们对我的满满祝福,一个女生搭飞机从新加坡飞往台湾法鼓山。
参与自觉营的心态与发愿
乘坐游览车去法鼓山的路途中,带领的菩萨用了一个非常肯定的语气,加上笃定的眼神让我们发一个愿。她说:”相信我,你发的愿肯定会在自觉营里实现。”当下,我非常有信心地许了一个愿:好好修行。
第一次小组交流,带组法师问我们对这次的自觉营有什么期许?我的回答是:”没有期待。”
是的,没有任何期待,就只是以一颗平常心,专注和投入在法师们安排的课程,用心地学习把心安在方法上,好好地在法鼓山修行。
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我开启了自己 12 天自觉营的小体验。
最触动的体验:正授、舍戒
自觉营开始的前几天,都是为了正授仪式。
而对于穿海青搭幔衣,还有一系列动作都一窍不通的我, 确实感到吃力和困难。我们的带组法师,演明法师和演皎法师真是非常有耐心,一遍又一遍地教导,可我就是法师这里教,我就那里忘。两位法师却仍不厌其烦地教到我们正授演礼的最后一刻为止,法师们慈悲无怨言的精神,让我很是感动。
正授典礼时,一边唱诵搭衣偈”善哉解脱服, 无上功德衣, 我今顶戴受, 世世不舍离”,一边搭着衣,我那笨拙的动作突然之间竟是那么地自然熟悉,仿佛这曾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唱诵”我今顶戴受, 世世不舍离”时,心里升起了前所未有的惭愧心, 眼泪不受控制地缓缓流下。我问自己:”我何德何能,可以搭上这件功德衣?是不是自己曾在多生累劫发过愿,世世不舍离这无上功德衣,今生才得以搭上它?”
再来就是三皈五戒。我还记得常格法师为我挂上佛牌的那瞬间, 她轻轻柔柔地在我耳边说”记得常回来”,再一次触动我心。到舍戒时我也哭了,觉得修行的时间太短,似乎对自己没有用尽全力好好用功而感到有些惭愧。舍戒当下,我又再次默默地发愿,希望生生世世能再搭上这件珍贵的功德衣,即使不是在这一生。
赴一场生命觉醒之旅
我是一个喜欢了解和学习佛教法义的人。因此,在上这堂课,心里满是兴奋,觉得法师都在帮我温习过去我曾学过的法义,乃至于到后来法师抛出的三个问题,我也能很快速和轻易地去整理和归纳答案,以佛法的角度来剖析法师问题的核心。后来法师请同学们出来分享。我听了大家的分享后觉得还不是很到位,请示带组法师说我也想出去分享。后来在因缘不允许之下,也只能作罢。只是,这时候我察觉到我为什么会有”觉得大家分享得不到位而自己的答案比别人优”的这个心态。这不就是我慢心在作怪吗?学佛是要降服我慢,而不是提升我慢,当下就和带组法师说:”没关系, 自己太冲动了。”通过这个课程,意识到自己的”我慢心”和”自我中心”竟是如此强烈。自己的那颗心,习惯性地去追逐喜欢的东西,而抗拒不喜欢的事情。 那刻,我认识到自己的”傲慢”,而修行应该是要自我消融,是要把自己缩得越小越好。
禅修小体验:放松为先决条件
某一次静坐时,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一直东歪西倒,惊觉这是个昏沈的徵兆。 因为想要用功,所以用力地把当下的自己拉回方法上。此刻,察觉心跳加速,肩膀也开始缩起来。经过带组法师和营主任的慈悲关怀和开示,才晓得要达到身心平衡。后来慢慢体验,也自我审查,这几天的自己,似乎太”用力”用功了,殊不知语默动静乃至起心动念,先决条件是让自己的身心先放松。或许之前总是提醒自己,能有因缘来到法鼓山修行是多么难得,所以心里总会无比珍惜,但也却无比的用力和执着。其实,如果每个当下都很清楚自己的起心动念,保持觉照, 每个当下都在用功修行。到后来,我就不会去执着每个休息时间一定要到禅堂拜佛或静坐来用功,而是在该休息时好好放松睡觉,上课时好好专心听,出坡时好好扫地,走路时慢慢地走,吃饭时清楚地咀嚼每一口食物,拿椅子放椅子时也尽可能做到不发出声音,把心沈淀下来。每个动作, 我都把它当作是修行的机会,那就不会升起 “没有到禅堂用功”的懊悔。其实,对应生活,这似乎也能办到。清楚知道自己每个当下烦恼升起的念头,清清楚楚保持觉照,然后回到方法上。
学习的对象:慈悲智慧的圣严师父
“我今天有没有”白吃饭”?”
“你快乐吗?”
这是在常格法师分享圣严师父的悲愿时,让我鼻子很酸的两句话。
第一句话,师父的晚年身子非常虚弱,却依然不忘履行自己的义务,时时忆念着自己是不是还没把所知道的佛法传授给众弟子们。
第二句话,晚年被疾病缠身的师父,关心的竟不是自己,而是弟子和他人是否快乐。
这也让我建立起一个观念: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有义务为我做任何事情,但是我们却有应尽的责任;时时扮演好我们的责任:孩子的责任,学生的责任,员工的责 任;时时刻刻问自己:我今天有没有”白吃饭”?抱持着这样的态度运用在生活上,突然觉得烦恼减少了!
而在我的心中,圣严师父 就是 人间的真正大菩萨。若没有大菩萨的慈悲胸襟,如何在自己受苦受难的时候,时时刻刻想着的,是众生的快乐? 若没有大菩萨的智慧,怎么能把那么深奥的佛法和禅法,用很简单而让人容易明白的方式说出来,甚至还能流传到世界各地?
就算没见过圣严师父,却非常崇拜师父的精神,而促使我更想向师父和法师们学习。
用生命唱诵的果增法师 、 “与众不同” 的 演广法师
果增法师唱的叩钟偈,听得我好震撼,似乎那把声音已经悄悄地叩进我的心,如此地澎湃激动。或许,法师真的是用生命来唱这个叩钟记!那时候的我突然有一个想法: 那我有没有用生命来修行?
演广法师 开示 的”与众相同,与众不同” ,让我了解到 学佛学禅并不是要学到让别人觉得你变得很奇怪(与众相同),而是让别人知道和发现你的修学是有种种好处而激发他们也想来一起学习(与众不同)。 真正的修行,是让每个靠近你的人都觉得很舒服。 我想,我似乎找到了修行的方式。
结语:现在才是起点
在净土里的自觉营结束了,带着所学到的观念和方法,还有临别前,演明法师和演皎法师送给我们的礼物和祝福:圣严师父的《学思历程》和《圣者的故事》,回到了红尘。随着自觉营的结束,虽没有出家,但也并不意味着修行告一段落,因为现在才是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