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拜《梁皇寶懺》調柔內心

(現場參加2023大悲心水陸法會-大壇《梁皇寶懺》之心得)

我回來了!
回去台灣總本山參加2023大悲心水陸法會是我的夢想,沒想到近鄉情怯,過於期待的心導致很緊張,帶著這樣複雜的心情踏入總本山,反而讓我更深刻感受到山上獨有的平靜安寧氛圍,頓時放鬆了下來。

從禮拜梁皇寶懺體驗到「四感
在疫情期間坐困愁城的日子裡,我曾參加過法鼓山《梁皇寶懺》線上直播共修,當時的心情很悲傷憂鬱兼焦慮,又無法回到道場,只能將自己的心寄託在懺文中,當拜到前面述說關於佛菩薩即使被眾生背離也不捨眾生時,我突然被佛菩薩的大慈悲心感動到落淚。雖然我沒有真正見到佛菩薩,但是透過祖師大德優美莊重的懺文和悅眾法師莊嚴虔誠的唱誦聲,我自然而然生起了對三寶的信心,有一種打從心底找到了真正的皈依處。

於是我發願要在現場參加《梁皇寶懺》法會,想要親身體驗一下臨場感。今年水陸的大壇很特別,設在禪堂舉辦,大概是禪堂磁場很好,我覺得第一天就很攝心,很容易投入在懺文之中。我原是一個內心很堅硬的人,也因此在與人相處中常遇到挫折、打擊和不認同,變成一個保護色很重比較封閉的人。我強烈的自我中心也導致我在與人互動的時候過於為自己設想而討好別人,不懂得保護自己而讓自己受到不必要的傷害,反而讓自己的防衛心變得更重了。但是透過禮拜梁皇寶懺,懺文裡面所揭示的眾生造罪的心念和所召感的果報,初讀會心生畏懼,但長期熏習下來會發現,原來因果絲毫不爽,一切都是自作自受,會讓我更反觀自己,更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關注自己這一刻的行為是為了利己還是利他?懺文除了講皈依三寶和因緣果報,也不斷提醒我們要發菩提心,也就是利他的心,因為不只是我們自己有苦,其實每一個眾生都有他自己需要承受的痛苦。當利他的念頭升起時,煩惱就好像少了很多,因為我不再只是為自己著想,心胸也變得比較開闊,也比較容易換位思考。這是一個用佛法來感化自己後,比較容易與慈悲心相應的體驗。 當心變得柔軟的時候,我比較容易對於曾經給我打擊、嘲諷、批評、指責和挫折的朋友升起感謝的心,包括我突然離世的父親。曾經對於這位不完美的父親有很多的不理解和抗拒,在這次拜懺的過程中甚至發現心底對他還有一絲怨恨,而我這一次選擇原諒和理解,並感謝那些朋友和我的父親給予我學佛和做義工的機會,讓我有因緣透過各種在道場學習到的修行方法更認識自己的心和看見自己不圓滿的地方。

最後是很感恩眾因緣成就我來山上參加大悲心水陸法會,也感恩陪伴我一起拜懺的母親,更感恩監香法師的開示教導、悅眾法師的帶領、義工菩薩的護持和一起拜懺的同行善知識。願生生世世不離三寶,將拜懺的功德迴向眾生和全世界,國泰民安,世界和平。

感恩三寶和學佛的因緣

【线上快乐学佛人】心得,学员:丘岩立 (第十组)

因缘俱足之下,弟子有幸参加了法鼓山所举办的【线上快乐学佛人】课程。第一堂课就让弟子有了满满的收获,正确地认识了何谓皈依三宝,也特别荣幸能在之后的卫塞节,如此殊胜的日子里皈依了三宝。

皈依过后,弟子发现自己最大的改变就是能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这是之前弟子一直不断尝试但不能做到的,应该是皈依后有护法神护持的缘故吧,只要想发脾气时,想到自己现在是位佛弟子,就能控制住情绪,在此弟子深深感激、感谢和感恩。以前因为不善于控制情绪,所以时常都会伤害到身边的人,尤其是最亲近的人,自己也为此懊恼无比但又无能为力,坏情绪就像颗无形的炸弹,碰到一些事情就可能爆发,导致大家都会受到伤害,现在终于能把这个最大的缺点改正,觉得自己回到生活的正确道路上,身心安定,也能改善人际关系,和谐共处,这也令弟子时常提醒自己要成为更好的人。

以前我在学佛方面没有接触到系统性的学习方式,只是自行念经迴向,知道关于因果轮回、贪瞋痴、戒定慧这些基本佛法,也不知道自己做得是否正确,內心充满了许多疑问。在参加了5次各3小时的【线上快乐学佛人】课程之后,让弟子大开眼界,增广见闻,收获满满。之前弟子连问讯都不知道正不正确,所以就以合掌拜拜了事,现在学会了如何问讯、五戒十善、何谓三净肉、注意自己的身口意等等事项。

课程中法师们细心、柔和、不缓不急、字字珠玑的讲解,小组间的讨论,也让弟子充满法喜,获益良多,对此非常感恩。心灵处方签里的方法,如四它(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该要)、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业),也让弟子茅塞顿开,能在现今烦躁的社会里运用它们来解决各种问题。

解行並重,意即理解及行动同样重视;福慧双修,福是指知福、惜福、培福、种福,慧是指提升生命,超越烦恼的智慧,两者都很重要。法师所讲的阿罗汉及白象的故事也让弟子印象深刻,心领神会,弟子必以此故事时刻提醒自己,解行並重及福慧双修的重要性。接着法师们也因应时代的进步而细心及详实地为大家讲述如何获得法鼓山的学佛讯息,方便大家透过各种渠道学习正信的佛法。整个课程设计让弟子感觉非常用心及工整,实在是圆满成功,功德无量。


最后弟子在此深深感激,感谢和感恩法鼓山、圣严师父、各位法师们、弟子的关怀员、每一位工作人员及弟子的组员们,因为有你们的辛勤付出,弟子才能正确地认识三宝,亲近三宝,接触浩瀚的佛法,成为更好的自己,心中的法喜实在无法用言语描述。在此祈愿和各位菩萨一起在佛法上精进努力,把佛法应用及融合在生活里,让世界更美好。

弟子诚心跪拜,感恩。

學習用佛法化解煩惱

【线上快乐学佛人】心得,学员:黄佩芬

弟子是这一次【快乐学佛人】的复课生。这次的复课对我来说是真的收获满满。早在好几年前,也就是疫情还没发生的时候,第一次上的【快乐学佛人】是实体课,而这一次的复课是网课,所以一直很期待并想知道网课和实体课有什么不同之处。于是,我就抱着期待和学习的心态参与了这次的线上课程。对我这60后的安娣(阿姨)来说,在学习佛法的当儿,我也学习到了更多关于电脑方面的操作,也庆幸我家的几位小菩萨可以帮忙我解决网络连接的问题,还有帮忙用电脑打字及发电邮交功课,真的很感谢我的几位孩子。

此外,对于自己在学佛的道路上,我要感谢善知识和一班同参道友的陪伴让我在这条路上不会感到孤单和寂寞。这是因为在还没学佛之前的我是多么地愚痴,遇到负面的事和物都很在乎,执着心和得失心都看得很重。当我开始学佛后,我学会慢慢放下并珍惜当下。说真的,学会放下,心里真的开心了许多。

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有跌跌撞撞的时候,要慢慢地学习变得强大。我不敢说自己现在变得很强大而且完全没烦恼,毕竟生活中多少都会有心烦意乱的时侯,但是我学会运用佛法的观念来化解烦恼,这样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事情。我也因为觉得自己的智慧不够,所以需要参加线上课程来增加智慧,让我可以更好地处理各种不同的事情。

最后,弟子要感恩所有的因缘和合,让弟子能够圆满完成这五堂【线上快乐学佛人】。谢谢【线上快乐学佛人】里所有的法师和义工菩萨。

獲益良多的線上學佛課程

【线上快乐学佛人】心得,学员:邓翠莲

【线上快乐学佛人】课程是我第一次参与的线上佛学课程,是孩子帮我报名的。当初是抱着战战兢兢的心情参与,因为害怕自己不能明白太深奥的道理,担心无法理解或跟不上同修们的脚步,因为我觉得我对佛学的理解并不深入。

当第一天法师给我们开示,谈的是三宝,让我更深入理解及认识三宝(佛、法、僧)。法师很详细地告诉我们佛法僧的意义,用浅白的方式说法,让我们这些初学学员更容易明白,并且不会感到吃力。除此之外,法师还给了我们心灵的药方-四它,就是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我希望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好好利用四它来应对身边的人、事、物。现在,我也开始在自己和朋友的身上运用四它的精神。

接下来,法师也介绍台湾法鼓山道场的风貌,原来是那么大的一座寺院。法师介绍了很多寺院的建筑物以及寺院礼仪,例如抵达时先礼佛,离开时和佛菩萨/法师告假,及不使用正中央/前方拜垫等。除此之外,我也对法师介绍的知客处、大寮和斋堂印象深刻,脑中能够想象法师说的情景,真想亲自到法鼓山看看。

第三堂课谈四要: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能要该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该要的绝对不要。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犯下一些毛病。日常用品中,我们需要的并不多,但我们时常都会买得太多,过后才发现并不是我们需要或该要的。听了法师的开示后,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这些东西是不是该要的。我会学习在日常生活中,不该要的绝对不要,能要该要的才要。

5月8日那堂课,我认识到了学佛的基础知识以及法鼓山的历史。法鼓山于1992年提出心灵环保,从自己的身、心、口、意做起,达到心灵的环保。另外,出坡禅也让我印象深刻。百丈禅师的一日不做,一日不食,在劳动中修行,身在哪里,心在哪里,原来禅就在日常生活中。禅修有坐禅、立禅、睡禅、行禅、吃饭禅。而日常生活中,目前我以坐禅为我的定课,我也想学习这些随时可应用的禅法。

这几次的学习也让我重新了解法会的意义与利益,让我对法会的学习升起兴趣,想要练习与法相会。借由听闻佛法,净化身心,增长智慧与慈悲。很多时候都说自己是佛教徒,但是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做一个佛教徒,课程中分享的佛教徒的生活方式很有条理,可以提醒自己学佛就是从身口意中开始实践。我愿意把戒守好,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和不饮酒。除了恪守自己的行为不伤害自己和他人,也通过四安- 安心、安身、安家、安业来学习如何关照及培养自己的心。

最后一堂课,法师在课程里提到怎么样才可以踏实走在学佛路上。首先,必须先确立学佛的正确方向。什么是学佛? 法师说很简单,那就是学习佛的智慧与慈悲,修正和提升我们的人格。所以我们需要解行并重,解门是多闻熏习,如理思维;行门是体验佛法,实践佛法,解门行门缺一不可,才能累积更多的学佛资粮(福慧双修)。

总的来说,【线上快乐学佛人】的五堂课,真的让我受益不浅,谢谢线上的工作人员、法师、主持人和关怀员,还有来自各地的学员,让我们一起好好学习佛法吧!祝福大家!

安己方能安人

【线上快乐学佛人】心得,学员:陈愉强(第六组)

学佛修的是自己的智慧。在面对小孩和另一半的时候,我对他们都有一定的要求。 “四要”中提到的”想要的太多”,而发现自己对别人的要求也不少。转一转心态,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吧。运用”四安”中的”安家”方法:互信互敬、互勉互谅,希望自己身处的环境和人际沟通都会有所提升。

想起之前自己在职场上,想要用佛号让自己平静下来,但反而越来越糟糕,工作难以完成。在这五次的【线上快乐学佛人】课程中,领悟到应先从内部自身管理-把自己先安下来。如”四安”-安心於事,安宁身和情绪;先深呼吸,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身在哪里; 才念佛号,口、身、心跟着,清楚在念佛号。

念佛号虽简单, 但要清清楚楚自己每念一句佛号,口在念, 心跟着念,身也在佛号上。把不安或烦恼接纳了,这时才面对它、 处理它 、放下它。有此领悟后,在上班或回家的路上遇到堵车,一想到功课就用口、身、心念佛号。抵达公司或到家后,心境就平和多了。

如以上提到学佛修行是修本身的佛、自己的智慧。不给自己和别人起烦恼,在三宝的庇佑下成长、领悟,修的是自己呀!多多用功,放下,大家一起加油,阿弥陀佛!

學習佛法的幸福之道

【线上快乐学佛人】心得,学员:李进权 (第十一组)

参加法鼓山【线上快乐学佛人】课程是一个很正面的经验。佛教告诉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源自我们的内心,而不是外在世界。

以下是我在这一段时间中所学习到的:

学习面对问题、接受它、处理它和放下它。

学习区分生活中需要的和想要的。

学习安心、安身、安家、安业。

第一次学习法鼓山的原则和规矩。

了解圣严法师生平。

学习法鼓山基础禅修。

学习十善法。

学习法师们智慧的教导和引导。

学习如何在生活中应用「学习佛法的幸福之道」。

在我第十一组小组的讨论和分享中探讨如何把佛教的观念和方法融入生活,还有找回我们内在的平和。

在今天的数码时代,社会重视物质的拥有,使我们趋向追求我们想要的,但其实我们应该思考:这是我们需要的吗?

不杀害任何形式的生物,不随意取用或偷盗任何未被给予的东西,戒除婚外情和感情泛滥,不说伤害别人的话或谎言,避免喝醉酒导致失去理性。

人们应该要透过中道来成长,不激进也不无知。开悟是明了我们的自心,所有事物是无常的,不是固定不变的个体。智慧是不轻易相信被灌输的事情,而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去体验、觉知和了解真理与现实生活。智慧需要一颗开放和无障碍的心及情感,当面对某一个处境或心境时,如果妄念止息,就是开悟,如果妄念不止,就会陷入迷惑。

在这一段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分享、同理、同情和关心需要一颗慈悲的心。在佛教中,我们透过觉照,在日常生活里学习如何真正的了解彼此,以便能够由内而外真正的了解自己。简单叙述我的经验,我在年轻叛逆期的时候曾造下口业,其中一种是诅咒,导致我们身边的人容易受到言语伤害,尤其是老人家、小孩和女性。

当我第一次参加法会,屈膝面对释迦牟尼佛佛像时,眼泪开始落下,觉得惭愧和忏悔过去与现在的业力。内心好像在重播着过去的错误。

以上所述让我有机会观察生命:平安来自于内心而不是外在世界,这就是成为一位更好的菩萨的意义。作为一位初学者,希望能在法鼓山做更进一步的学习,以便获得心中的法。

最后,引用佛陀说过的一段话:

佛陀叫信仰他的人不要把他的话当真理盲信,应该要深入经藏和亲自验证佛法。如此一来,每一个人都能为自己做决定和为自己的思想行为负责任。

愉快的線上學佛時光

很感恩与开心可以参与和顺利出席每一堂【线上快乐学佛人】的课程。

之前上学时,学校会安排家里信仰的宗教课程,长大后有慢慢的开始好奇家里拜的和学校学的到底有什么关系。【线上快乐学佛人】这门课符合我以上的要求,今年终于有机会上课了!

每个星期天下午都抱着期待和快乐的心情上课,可以和这么多想要学佛的人一起学习,让我感到非常温暖。

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很多力量,让独自在国外生活的我能量满满的继续努力上班、过生活,也有心力往更好的发展方向走。

Read more

【线上快乐学佛人】心得,学员:张铭芳 (第八组)

很感恩与开心可以参与和顺利出席每一堂【线上快乐学佛人】的课程。

之前上学时,学校会安排家里信仰的宗教课程,长大后有慢慢的开始好奇家里拜的和学校学的到底有什么关系。【线上快乐学佛人】这门课符合我以上的要求,今年终于有机会上课了!

每个星期天下午都抱着期待和快乐的心情上课,可以和这么多想要学佛的人一起学习,让我感到非常温暖。

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很多力量,让独自在国外生活的我能量满满的继续努力上班、过生活,也有心力往更好的发展方向走。

Read more

從禪修的角度看滿意與滿足

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线上禅坐共修】心得分享

《从禅修的角度看满意与满足
文/ 郑美强

调好了七支坐法,从局部的放松到全体的放松,再到体验呼吸的感觉,然后能够用上方法,心就应该是满足的。不管方法用得如何,不管能坐多久,不管妄念有多肆虐,心应该是满意的。

这个满意和满足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只因为修行的人,都清清楚楚地知道,修行就是在实践佛陀证悟的缘起法则。

内在的心是缘起的,外在的环境更是无数的因缘合成的。如果一直与外境对抗,与身边的人过不去,有太多的喜欢和讨厌,期待和抗拒,心就不能平静了。当心无法安定下来,妄念纷飞,身体绷紧了,方法就用不上了,禅修就离我们更远了。

在禅训班学习时,法师们一直提醒我们:宁可短,不可断。就是要我们坚持不懈,不管坐得如何,都得每天练习。通过不断的练习,配合佛法的观念,渐渐地,我们就学会接受与放下。觉察到身与心的状况,觉照到无时无刻都在改变的外境。对抗,只会造成身心疲惫,于事无补;面对与接受,再调好心态,心是欢喜的。 然后不停地提醒自己,回到方法就好。

禅修时如此,在日常生活中更是如此。常常保持这样的心态:能有这样的表现,能够做到这样,很满意了;能够有这样的生活,能学佛,太满足了!

师父常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应该是满意和满足的。

阿弥陀佛。

1 2 3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