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工就是修行——2018福田班生命故事分享

文:郭紫薇

和法鼓山的因缘起源于2012年的中文初级禅训班。当时的我对于自己的未来感到极度迷茫,内心苦闷,情绪容易波动,我很想为自己的心找一个出口,所以选择学习禅修。报名禅训班后不久,爸爸突然往生,顺势将我推向了学佛这条道路。

来道场当专职前,我曾做过报馆编辑和老师。离开报馆是因为当时爸爸刚往生,激励了我应该把握时间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可是我又不知道应该要做什么。后来经过428公民运动的启发,觉得做教育工作可以帮助这个社会和国家,就去了一家语言中心当4岁至6岁小朋友的中文补习老师。最后我和老板沟通不良,在很不愉快的情况下离职了。

离职后常来道场当知客组义工,因此知道办公室有空缺。当初没有多想什么,只是单纯地想帮忙道场,就来当专职了。没想到从知客组义工跨越到办公室专职这一段过程,其中的收获、磨练和成长却是出乎我所预料的。

从前——知客组义工

会来当道场当义工是因为一份感动。参加活动时,看见义工们付出很多来帮助我们,觉得受之有愧,因此想当义工来报恩。原本想帮忙2013年的慈悲三昧水忏法会,无奈因缘不具足,一位师姐就问我要不要来道场帮忙知客组。其实我完全不知道这一组要做什么的,大概知道是坐在柜枱回答问题,所以我就答应了。

后来才知道知客组是接待信众的义工,它的挑战在于我们面对的信众来自四面八方,你不知道对方会问什么、想要了解什么。由于刚接触道场不久,道场对我而言还是很陌生,在所知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去服务大众?很简单,我没有想太多,可以做多少则多少,知道多少就分享多少,这就是圣严师父说的:”会的就做,不会的就学。学中做,做中学。”

在接待信众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自己对于道场和道场推广的理念了解有多少。能够很有自信、很顺畅说出来的,就表示自己有一定的了解。如果回应信众或分享时卡住了或不是很确定,就表示自己其实不是很清楚。相信对自己有所要求的人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当下会有一种挫折感,但其实它是学习的契机,表示我需要在这一个部分多努力了。个人在学习上比较被动,我会在上课的时候多留意我不熟悉的部分,努力去消化和了解它。或者遇到会主动分享的义工,就会尝试请教对方。

现在——办公室专职

在办公室里工作的这两年多来,个人的成长是非常巨大的,不论在工作上或心理上。工作方面真的开发了我许多的潜能,因为我从来没做过行政工作,所以办公室所有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全新的。我学会了使用Excel整理名单、档案整理、管理网络宣传管道、和义工们的沟通协调等等都是我来道场之前都不会做的事情。

其实我本来就不喜欢行政工作,因为觉得很琐碎、太简单,所以有点看不起。这跟我的个性有关系,我是一个喜欢活在自己世界里面的人。在我的世界里,我是很强大的,怎么可能扮演行政人员这样一个小螺丝的角色?如此脱离现实生活的我,对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一点都不了解,说穿了我不过是一个眼高手低的高傲自大之人,骄傲自大却又是我缺乏自信的另一面。因此行政专职这个工作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它让我踏出个人的世界,回到现实的生活中,学习回到每个当下,好好地踏实地生活。

加入办公室后才发现行政工作说简单不简单,要很有条理和有效率地完成那么多小小的事情,非常考验我的规划能力、耐心和专注力,偏偏这三项都是我很缺乏的。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被工作追着跑,电脑荧幕旁贴满未完成工作的便利贴,当时觉得身心都很疲累,无力感吞噬了我。当面对如此不如意的事情,最直接的反应就是认爲这一切都是环境的错,工作太多了,又没有人来帮助我。我期待工作自动变少,那么我就不必这么辛苦。原来我在期待环境自动地变成我想像中那样的美好,而不是主动去规划工作和沟通。

说穿了是我太保护自己,原本就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所以我的惯性是排斥、抗拒、埋怨让人觉得压力的人事物。我陷在自己的烦恼里而看不清真相,幸好当时身边有很多善知识适时地拉了我一把,非常谢谢他们愿意主动帮助如此被动消极的我。但善知识不会永远都在,这就是无常,而面对无常最好的方式是学习。我开始观察身边的善知识,在他们身上我学会了”整体观”、”因缘因果观”和”同理心”。

当我开始试着去运用整体观的时候,我发现以前的我看见有人没收拾东西,当下就会计较为什么对方要留给我那么多工作。运用整体观促使我去联想到我们每个人都是道场的左右手,我们就是一个共同体。你会去埋怨你的左右手给你带来麻烦吗?不会,因为他们都是我的一部分。于是,从以前种恶因——计较谁做得多谁做得少,渐渐改善至现在选择种善因——看到需要做的事情,就会提醒自己能做的马上去做,以照顾道场、照顾整体为主。事后还是会去沟通,因为原则还是要遵守的——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职务负责任。当道场里每个人都清楚自己该做的事情,而且都尽责尽力去做的话,道场才会持续地健康成长。

由于工作关系,我们专职经常需要和别人沟通。在这一方面我学习最多的是如何没有情绪和站在对方立场来进行沟通,要做到这两点都是必须”不带着自我”。当你已经升起情绪了,最好不要选在这个时候去沟通,因为对方只会听到你话语中的情绪。会有情绪多半是我们觉得自己受到伤害了(受委屈、不公平、不甘心),也就是很在意这个”我”。如何不带着自我去沟通呢?我体验到的是:倾听,倾听就是练习同理心的一种方法。把对方看得和自己一样重要,不给对方贴标签,然后专心聆听对方。同一句话,一个带有情绪,一个平静叙述,我发现对方比较能接受后者。

尽未来际——佛弟子

从当义工到专职是一个修行的过程。我从一个非常保护自己而害怕接触大众的人,到如今可以自在地接待信众,实在是跨出了成长的一大步。本身受惠于禅法很多,从持戒、闻思修和观察自己每一个当下的起心动念中,渐渐变成一个身心平衡、情绪稳定和踏实的一个人。发愿自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禅法,真正地活在当下,也希望继续深入了解汉传禅佛教,和更多的人分享佛法的好,为弘扬佛法奉献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