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隱逸詩僧寒山、拾得與豐干,
以癲狂的行徑點化世人,
留下一首首傳奇的醒世詩歌。
寒山,一個看似瘋癲的出家人;拾得,一個路邊拾回的野孩子;豐干,終日漫步雲端的騎虎和尚。
這三位「大士」湊在一塊兒,會發生什麼趣事?
天台山國清寺,住著三位聖僧,多嘴的豐干,洩漏了菩薩的祕密。
寒山與拾得因此逃進深山、退入寒巖,不識菩薩真面目的眾人,終於痛失了當面請法的良機。
樹林中,村屋裡,聖僧寫滿醒世的詩句,提醒世人好好用功,各自努力。
菩薩化身天台三聖,不可貌相,人間處處有菩薩,眾人要珍惜寶貴的因緣……。
作者簡介
林淑玟
1956年生,修學佛法近二十年,但仍很慚愧,每日以「真正修道人,不見他人過」及「已生善根令增長」警惕、鞭策自己。現住在桃園龍潭鄉下。目前參與推動閱讀的工作,是《國語日報》「快樂讀報」講師、故事人培訓講師、讀書會帶領人培訓講師。多本著作中由法鼓文化出版的有《南山大律師──道宣律師》、《兩京大法王──神秀禪師》、《風狂三聖僧──寒山‧拾得‧豐干》、《捨命入紅塵──安世高大師》及《老實念佛人──蕅益大師》。
插畫簡介
劉建志
1966年生於雲林縣北港。
自學繪畫,常受邀為國內知名作家文章繪製插圖。1999年築「一澄舍中」殊畫坊,期以摹古畫風重飾佛經圖像。2008年並受「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籌備小組力邀,創作水陸畫系列。代表作品有:法鼓文化《高僧小說系列》、靜思文化——小沙彌系列、皇冠版《吳姐姐講歷史故事》、中國兒童故事大百科三十六鉅冊等。曾榮獲1995年中華民國視覺設計展「插畫創作」金牌獎、1997年中華兒童文學獎「美術類」年度。
目錄
原版總序 智慧與慈悲的分享 聖嚴法師 003
推薦序 人生要通往哪裡? 蔡志忠 006
自序 一首首醒世的詩歌 010
01上山找菩薩 015
02真假菩薩 021
03菩薩的身世 027
04真相大白 033
05避不相見 039
06露出曙光 043
07蒐集詩偈 051
08絕妙好辭 057
09拾得的趣事 067
10寒山、拾得與靈佑 085
11寒山與趙州 095
12天台三聖 107
13幾則小故事 113
佛學視窗
● 時代背景 126
● 寒山大士的詩及其特色 129
● 寒山大士的影響 132
● 寒山詩賞析 134
精采書摘
天台三聖
話說閭太守雖然有心面見寒山、拾得兩位大士,想不到他們兩位卻避入寒巖中,不再出來,連豐干禪師也不再回國清寺,從此消失了蹤影。這教閭太守搥胸頓足了好一段時間,大嘆自己福薄,只能和三位有一面之緣,無法將他們請到家裡來供養。
幸好,寺院裡的僧眾及他自己的家丁,到處蒐羅來的詩偈很多,讓閭太守在拜讀的同時,大大地提起警醒的心。加上許多人提供和寒山、拾得相處的經驗,更是教閭太守覺得不可多得。
而經過多日的彙集和整理,可以找到的詩偈,大概都已抄錄完畢。閭太守為了讓寒山的詩偈可以流傳後世,而不被誤認為是鄉野俚語之作,想在篇頭寫一篇序文,做為見證。
但是,自古以來,為人寫序,總免不了要提一提作者的籍貫、出身……等類的話,好讓讀的人在未讀文章之前,對作者有個概括的認識,相對地才能了解文章的來龍去脈。
所以,閭太守也不敢例外,想在序文中交代寒山、拾得及豐干禪師的身世。沒想到,當他追究起這件事情時,頭痛的毛病差點兒又犯了起來。
原來,這三位之中,就屬拾得還算能夠說得出來歷,因為他是豐干禪師在路上撿回來的。至於豐干禪師何時來到國清寺?來的時候戒臘1多少?在國清寺舂米幾年?何時離開?根本沒有人可以說清楚。
而寒山的身世更是撲朔迷離,沒人可以說得上來。在大家的印象裡,他就是一個來無影、去無蹤的人物,好像除了拾得,誰也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會來?什麼時候該走?
閭太守愁眉苦臉了好幾天,沒辦法只有老實地交代:「詳夫寒山子者,不知何許人也,自古老見之,皆謂貧人風狂之士……。」
洋洋灑灑地寫了一、兩千字,取名為〈三聖詩集序〉。末後,他還寫一首贊文做為結尾,除了表示自己對三位的誠敬外,也提醒後世,佛菩薩的化身有千百億,我們身邊的每個人都有可能是菩薩應化而來。所以,千萬不能以貌取人,對一切眾生都要像對待菩薩那樣謙虛誠懇,更重要的是一份感恩心。
閭太守於是寫下:
菩薩遯跡,示同貧士。獨居寒山,自樂其志。
貌悴形枯,布裘敝止。出言成章,諦實至理。
凡人不測,謂風狂子。時來天台,入國清寺。
徐步長廊,呵呵撫指。或走或立,喃喃獨語。
所食廚中,殘飯菜滓。吟偈悲哀,僧俗咄捶。
都不動搖,時人自恥。作用自在,凡愚難值。
即出一言,頓祛塵累。是故國清,圖寫儀軌。
永劫供養,長為弟子。昔居寒山,時來茲地。
稽首文殊,寒山之士。南無普賢,拾得定是。
聊申贊嘆,願超生死。
寫完贊文,閭太守擲筆長嘆,彷彿陪著風狂三聖僧寒山、拾得、豐干走過長長的一段路,心中無限唏噓!
註釋
1戒臘:又稱僧臘或法臘,即比丘(尼)受戒後經過的年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