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由金山鄉法鼓山的建設,至美國舊金山的弘法,
聖嚴法師進行一連串的遊化記行,
便是以這樣的觀點為自家開鑛,助他人冶金,從中流露法師的弘願悲心。
相信諸佛是鑛中的純金,相信眾生是純金在鑛中,
鑛與金雖有別,同樣是金則無異。
我自己不善於寫遊記,只是喜歡讀遊記,尤其是那些具有思想深度、文學修養及史地知識的遊記,最令我心折。可以透過作者的觀察感受,便能達成淨化、美化、知性化、感性化這個現實世界的目的。
我是凡夫,我所生活的環境,也跟常人相同,只是我用出家人的心地,站在佛法的立場,對所接觸的人事,多一分投入即多一分收穫,多一分關懷即多一分感受。 ──聖嚴
目錄
自序
一、前言──處處是金山
二、人覓山山尋人
三、法鼓山在金山
四、法鼓山的護法會
五、大型演講
六、慰問巡視
七、輔導課程
八、又要去香港
九、隨行與迎送
一○、沙田
一一、大會堂演講
一二、亞洲電視台的「俗世梵音」
一三、香港的護法居士
一四、明星和歌星
一五、大嶼山
一六、天壇大佛
一七、香港再見
一八、舊金山
一九、訪問美西的因緣
二○、柏克萊大學
二一、東亞圖書館
二二、史丹福大學
二三、柏克萊禪中心
二四、綠谷農場禪中心
二五、蘇諾瑪山禪中心
二六、三藩市禪中心
二七、三藩市總醫院
二八、大覺蓮社
二九、矽谷
三○、學者與我
三一、座談會
三二、一天禪訓
三三、整合研究所
三四、金門大橋
三五、猶卡雅
三六、舊金山的法師
三七、熱心的護法群
三八、哥倫比亞大學
三九、布洛倫學院
四○、密西根大學簽合約
四一、密大演講
四二、探鑛尋寶
四三、紐約第五十次禪七
四四、冰島來的禪行者
四五、到美國十五年
四六、出入學府在北美
附錄一:沒有床的大家庭/李佩光
附錄二:夢中的拓荒者/李果然
附錄三:法雨普施在紐約/蘇妧玲
導讀
【前言】處處是金山
地名叫作「金山」的,在《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和《讀史方輿紀要》所載,共有十四處;跟佛教有關而且家喻戶曉的,是江蘇省鎮江縣的金山。它在佛教史上有名,是緣自佛印禪師和蘇東坡的傳說,以及圜悟克勤禪師主持金山禪堂之時,曾於一夜之間,有十八人開悟。它在民間,則因小說《白蛇傳》中有個水漫金山的故事而名聞遐邇。跟本書要記述的地名相關者,乃是台灣省台北縣的金山鄉,以及美國加州的舊金山。若用佛眼觀察世間,既然眾生都是佛,也該處處是金山;眾生心中藏佛性,金山石中全是金。所以《寶性論》要用「真金在金廣」、「地藏珍寶」來鼓勵我們,珍重一切人,勿小看自己。
凡夫不是佛,所以看到的人也不像佛;因為尚是未見佛性的凡夫,所以既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他人。如能相信佛法,便能化解不安的自私,也能漸漸地自信信人。相信諸佛是鑛中的純金,相信眾生是純金在鑛中,也可以說,鑛與金雖有別,同樣是金則無異。如以這樣的角度看一切人,雖尚未能見到人人是佛,總可承認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雖尚未能將金山擁為己有,總可接受處處金山、處處有金的觀點。但願我們都能以這樣的觀點,為自家開鑛,助他人冶金。金山鄉法鼓山的建設,便是為了喚起世人,共同掀起開鑛得金的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