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準提菩薩以「滿願」著稱;
神咒之王〈準提咒〉更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
準提法門為優質的大乘密教行法,顯密二教融通相成,易學易修,
其修持效驗頗受僧俗二眾所肯定,可滿足各層次的學佛需求。
從消災祈福的人生願望,到福慧圓滿的佛果菩提,
在誦念神咒的加持之下,皆得以快速實現。
本書兼顧教義解析,及儀軌、壇場、當代實踐等修持的務實面向;
已持誦或對〈準提咒〉有興趣的讀者,務必一讀。
【聯合推薦】
本書對於準提法門的論述,不但完備整全,並且深入細緻,除了經典的文義疏解之外,也涵蓋了經咒儀軌的修行與禮懺方法,包括:經典的持誦指引、壇場的布置要點、儀軌的修法次第、「身、口、意」三密的修持相應等,可說是面面俱到。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對於自力修持與他力加持,有不少論述,最後總結強調自他二力相輔相成,不宜偏廢。
——釋慧開(佛光山寺副住持暨南華大學講座教授兼人文學院院長)
最後一篇〈準提法門的現代啟示〉,讓我最是讚歎。聞、思、修最終要落在踐行的環節,就像手中握著大把地圖,並不能代替我們行走。現代修學意義與價值的提振,告訴人們,只有實修才能認識宇宙,安頓人生。
書寫者突出準提法門的現代價值,就如同將一條魚放入水中,看到牠的游動。準提法門不是「文物」,不是「化石」,而是萬古傳燈,依然活靈活現。
——溫金玉(中國人民大學淨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暨香港珠海學院佛學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國清兄對「準提」教法的儀軌施設、歷史發展、版本考據各方面,研究全面而細緻,既嚴守學術矩矱,同時保守修行歸趣。而此書著墨於準提教法的生活實踐,及其人間淨土宗旨的抉發;舊籍新詮、老樹新枝,契理同時兼顧時代機遇,尤見用心。
——林其賢(國立屏東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
作者簡介
黃國清
國立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碩士、中華佛學研究所畢業、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碩士、博士。曾任南華大學宗教所所長,現職南華大學宗教所副教授兼唯識學研究中心主任、圓光佛學研究所兼任老師。研究領域包括初期大乘佛學、中觀思想、唯識思想、法華天台思想、華嚴思想、佛教生命教育、佛學與管理。著有《金剛經與藥師經的當代釋讀》、《真諦大師:漢傳唯識學先驅》、《星雲人間佛教與現代管理實踐》。長年在海峽兩岸推動佛教學術論壇,弘講佛教經論,致力於傳統佛典的現代譯釋工作,期望將寶典轉化為易為現代人所理解的表達方式。
張精明
南華大學宗教所碩士、逢甲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班在讀。曾任空軍飛官與民航機長,因感悟生命無常而專志投入佛法研修,學而不倦。碩士論文以《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為研究對象,探討準提法門的義理與實踐課題;博士論文專攻《華嚴經.十地品》思想研究。
目錄
〔推薦序〕修持準提法門的武功祕笈 釋慧開
〔推薦序〕一場漸行漸深、步步踏實的準提之旅 溫金玉
〔推薦序〕顯密相成,福慧圓滿 林其賢
〔代 序〕依經據典話準提
第一篇 準提行法的歷史之旅
前言
一、準提菩薩的印度行跡
(一)準提行法的流傳時代
(二)準提名號與形相示現
二、準提密法的中國傳譯
(一)準提經典的漢文翻譯
(二)準提儀軌的西天東來
三、準提法門的漢化演進
(一)顯密融通的理念開拓
(二)明清佛門的持誦風氣
(三)明清學人的準提著述
第二篇 經咒儀軌的修行方法
前言
一、準提佛典的修行要義
(一)準提法門的修持功德
(二)準提密法的修行條件
(三)準提經典的持誦指引
二、準提儀軌的修持規範
(一)準提壇場的布置要點
(二)準提儀軌的修法次第
(三)身口意密的修持相應
第三篇 準提法門的漢傳模式
前言
一、顯密圓通的觀行實踐
(一)顯密共通的菩提心戒
(二)華嚴為本的顯教觀門
(三)統合諸部的密法修持
二、明清佛門的漢傳行法
(一)準提經典的文義疏解
(二)準提法門的持誦儀軌
(三)準提法門的禮懺修行
第四篇 準提法門的現代啟示
前言
一、準提行法與人間淨土
(一)心淨土淨,人間修行
(二)深信因果,懺悔修善
(三)立足世間,放眼佛果
二、準提法門的生活實踐
(一)發菩提心,指引人生
(二)自力他力,豐富生命
序 / 後記
推薦序:【修持準提法門的武功祕笈】
很高興接到黃國清教授的邀請,囑我為他的新書《讀懂準提法門》寫一篇推薦序,我欣然應允。
黃老師是我在擔任南華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期間,應聘來到宗教學研究所任教,與我有將近二十年的同事之誼。對於黃老師的熱心教學、認真研究、勤於著述,以及用心指導學生寫論文,我非常欣賞與肯定。國清老師除了教學、研究、著述、指導學生之外,也非常關心宗教所所務的發展,與海內外的學術界以及各個宗教界,都有密切的往來互動與交流。所以我在擔任副校長時,極力向林聰明校長推薦,請國清老師擔任宗教所所長,後來他在所長任內,對於南華宗教所的發展,有很多貢獻。如今黃老師又有新書出版,嘉惠廣大讀者,我感到十分歡喜與讚歎。
黃老師的這本新書《讀懂準提法門》,有別於多數的佛學著作,不單是就經典教義或史籍考證的義理論述,而是顯密融通、解行並重,兼顧教義哲理的闡釋解析,以及修行法門的務實踐行。國清老師用了相當多的心力,深入準提法門的經典、史籍與相關文獻資料,同時還兼顧準提法門的經咒、儀軌、壇場等修持的實務面向,旁徵博引,嚴謹論證,引導讀者從歷史的時空脈絡,了解準提法門的緣起與發展;從經典的義理深度,解析準提法門的修持要義;從修行的儀軌與方法,說明準提法門的觀行實踐。對於有心修持準提法門的佛弟子與學佛者,不啻是一部武功祕笈,殊為難得。
我們都知道,佛法的修學,超越一般世間純知識性的學問,強調解行並重、定慧等持、福慧雙修的實證工夫,而不能偏廢。然而,現實的情況是,不少佛弟子與學佛者,對於佛法之中的諸多解門與行門,往往有所偏執,並且多半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於連「知其然」,也往往是「不求甚解」,含糊籠統地帶過,而流於盲修瞎練。究其原由,與華人傳統的宗教觀與宗教態度不無關聯。自古以來,普羅大眾的宗教態度有三大特徵:一者現實導向,祈求功名利祿、消災延壽等現實利益;二者功利導向,希求靈通感應、有求必應、威靈顯赫等信仰回報;三者融合導向,上焉者主張「三教同源、五教合一」,下焉者認為「有燒香就有保庇」等,即使是知識分子也往往未能免俗。
黃老師在本書中,也於多處論及一般大眾的功利主義取向態度,並且引以為戒,提醒讀者,勿將佛法降格為世俗善法,造成佛法的智慧含金量遭到大幅地稀釋,殊為可惜。黃老師在序言中,就明確地表達了他撰述本書的旨趣,是幫助那些有心研讀準提經典與儀軌需求的讀者,期許大家更加明瞭其中的菩薩法義、修持條件與實修方法,然後依教奉行,從而增益其修行功德,可說是苦口婆心。
本書對於準提法門的論述,不但完備整全,並且深入細緻,除了經典的文義疏解之外,也涵蓋了經咒儀軌的修行與禮懺方法,包括:經典的持誦指引、壇場的布置要點、儀軌的修法次第、「身、口、意」三密的修持相應等,可說是面面俱到。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對於自力修持與他力加持,有不少論述,最後總結強調自他二力相輔相成,不宜偏廢。
綜觀漢傳佛教的發展,在顯密融通的歷程中,除了準提法門形成單一獨特的修持方法之外,黃老師也提到,密教中有不少咒語及手印,也廣泛受到漢傳佛教的吸收及採用,在佛門的早晚課誦以及法會儀軌中處處可見,用來祈求與諸佛菩薩相感通,加持佛事與修法成功。也因此,黃老師特別提醒大家要正確認識佛教的修行意義,以及他力法門的功用與價值,這一點非常重要,否則很可能會淪於貌似學佛,而實際上是在佛法之外空轉。
佛法的真理是超越時空的,佛法的修持也是跨越時代的,眾生的煩惱苦厄也是無分古今的。最後,黃老師特別論及準提法門對於現代人以及現代社會的啟示,鼓勵大家將準提法門融入日常生活實踐。我也呼籲讀者,要認真研讀本書的內容,然後身體力行,在自力與他力的協作之下,福慧增長,結出豐碩的修證果實。
釋慧開
佛光山寺副住持暨
南華大學講座教授兼人文學院院長
推薦序:【一場漸行漸深、步步踏實的準提之旅】
又一個萬籟俱寂的夜晚,收到國清教授的書稿電子版,拜讀之下,除了感慨他的勤於筆耕,更讚歎他的一份悲心。如今資訊發達,知見紛紜,若無擇法眼,太容易迷失於光怪陸離的資訊海中。感恩此書示以正知見,導以正法行。
首先,梳理出一條清晰的準提法門演變的脈絡。這體現出佛陀教法的歷史意義,更呈現了書寫者的歷史觀。本書將準提法門置於中、印文化交流的歷史背景中,從中看到文化互動中的排斥、接納、吸收、融合,如同一幕幕連續劇,情節緊湊,角色眾多,令人仰面長思。
其次,提供了一份準提法門完整的教學大綱與實驗手冊,詳細排列出準提經典,讓我們驗證教理的源頭活水,這是正信確立的基礎。除了理體上的展示,更有事項上的操持。經咒儀軌的解讀,讓我們更能看到準提法門的殊勝性,是一個身、口、意三業相應的綜合。理事的圓融,體用的統一,透過莊嚴儀式的演繹,未信者令信,已信者令增長。
第三,本書不是一本泛泛的入門讀物,而是一場漸行漸深、步步踏實的準提之旅,全書在宏觀史學描述與系列經典覆蓋下,以遼代道㲀《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及明、清二代的準提著述為個案,強調古德的修學智慧與持誦體驗。每個先賢,如同夜空下閃耀的明星,成為行者前進中的北斗。
最後一篇〈準提法門的現代啟示〉,讓我最是讚歎。佛法作為一套信仰系統,核心是放在正見與正行上。於準提法門而言,既要有知識層的認知,也要有智慧層的抉擇,更要有實修上的體證。聞、思、修最終要落在踐行的環節,就像手中握著大把地圖,並不能代替我們行走。現代修學意義與價值的提振,告訴人們,只有實修才能認識宇宙,安頓人生。書寫者突出準提法門的現代價值,就如同將一條魚放入水中,看到牠的游動。準提法門不是「文物」,不是「化石」,而是萬古傳燈,依然活靈活現。
我家中佛堂供的就是八臂準提觀音,但我於準提法門知之甚少,最初的印象來源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撰寫《觀音菩薩》一書時的閱讀,後來主持山西佛教文化研究所的工作時,曾於一九九九年八月在佛教聖地五台山與臺灣學界合作召開「中國佛教與五台山」學術研討會,有藍吉富、蔣義斌、游祥洲、闞正宗、陳一標等教授蒞臨參會。會上藍吉富先生發表了有關道㲀《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的學術論文,由此開始關注活躍於五台山地區的準提信仰,二○○九年還與首愚長老一起參加了在河北省蔚縣小五台金河寺召開的準提菩薩信仰研討會。此後曾帶五位博士生去山西省晉東南地區考察地域性的準提信仰。二○一八年十二月國清教授約我赴臺灣嘉義水上妙蓮禪寺分享淨土經典《無量壽經》學習心得,結束後專門安排我至新竹峨眉十方禪林安住,夜裡就歇於首愚長老關房旁的客房,至今想來,仍是溫馨一片。
準提法門是紅塵中的修練法,乃佛陀為憫念未來薄福眾生可入準提三摩地的緣故而說。這一法門不揀根機,無論淨穢,持誦此咒,無量劫來所造十惡、五逆等罪,皆悉消滅。在家者縱然不斷酒肉、妻子,若依法修持,無不成就,體現出無上的號召力與救贖性。
然而,處於現世的我們得遇此殊勝法門,應存慚愧想,常懷懺悔心,不應心存僥倖,輕慢因果,做世俗功利想。有求必應,無願不從,是佛菩薩的無量悲憫,而不是我們的福德感召。我們要宣導積極向上的準提信仰,由被動的救贖,化為主動的提昇。既然〈準提咒〉被列為早晚課的十小咒中,成為修學者每日必誦的功課,那就要日日警惕,時時進步。相信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的警示,相信神通不敵業力的緣起觀。在日常生活中堅信佛菩薩平等無差的護佑,更要相信守護三業清淨的相應。準提法門作為一種大乘密教行法,具足教法、發心、戒行各方面的正知見。我們應以清淨修為,讓慈悲與智慧的福德在我們心中增長,並迴向法界有情,共同安住在準提菩薩無盡的光明之中。
經中言:「此准提大陀羅尼明咒法,過去一切諸佛已說,未來一切諸佛當說,現在一切諸佛今說,我今亦如是說。」感恩國清教授與精明仁者的慈悲,又為利益我等眾生再說。願我速知一切法,願我早得智慧眼。
溫金玉
中國人民大學淨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暨
香港珠海學院佛學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推薦序:【顯密相成,福慧圓滿】
最早聽聞準提法門,是大學時期參加蓮因寺齋戒學會,每天早、午二餐都會唱誦的〈準提咒〉。結齋時,大眾心腹飽滿,這首長短適中、音韻有致的咒詞,吟唱起來更感法味充足。進一步的學習,則是稍後,在「內典研究班」的教學課目中,發現有一門《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這正是完整的準提法教學。
「內典研究班」,一九七四年創設於臺中蓮社,是美國佛教會沈家楨居士繼創辦駐台譯經院後,啟請李炳南老居士規畫辦理的。這個班一屆四年,招收大學畢業程度的全時進修學生。師資除李老居士外,還有寫《大藏會閱》的會性法師、講經師淨空法師、中興大學王禮卿教授等名師,是臺灣佛學研究所層級開辦最早的機構。我特別搜羅了它的教學科目,用來作為進修的典範。
李老居士主張「廣學三藏教,不離彌陀行」,因此,教學中有《彌陀要解》,有《金剛經》、《唯識三十頌》、「天台三大部」……,自是當然;義解需懂文理,所以重視文字、章法、科判,有古文教學,這也可以理解;但竟然有《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課目?這就出乎意料之外了。老居士《華嚴經》一講十八年,歸宗淨土,為何開設這門功課?老居士長年推動臨終助念,又常以「光明咒沙」與往生者結緣;「顯密融通」,也許是緣由之一。
因地緣關係,多年來常受邀至南華大學宗教所參加研究生論文口試。該所研究生大多不是本科出身,短短兩年求學期間,居然能在義理思想相關論題有相當成績。指導教授國清兄在有限的課程學分之外,回應學生需求,加課補習、組設讀書會,當是重要助緣。近年有兩篇以「準提」法門為研究主題的論文,從思想義理到儀軌施行,俱見用心而有內涵。國清兄以指導論文為基礎,再加擴大深化而成此書,自是本色行當。對「準提」教法的儀軌施設、歷史發展、版本考據各方面,研究全面而細緻,既嚴守學術矩矱,同時保守修行歸趣。而此書著墨於準提教法的生活實踐,及其人間淨土宗旨的抉發;舊籍新詮、老樹新枝,契理同時兼顧時代機遇,尤見用心。
我和國清兄初識於聖嚴法師主持的天台講習會。會期中有一節把會眾分成兩組,進行交流討論。我們倆受法師指派各擔任一組的召集人。那時他才剛從中華佛研所畢業,但他以管理學碩士的資歷,放棄商學院的「光明錢途」而就讀「前途光明」的佛研所,眼界不凡,已為同儕欽敬。中華佛研所紮實的佛經語言、文獻、義理等專業訓練後,又從學於名家研習佛學與漢語,取得博士學位,經南華大學禮聘,歷任該校宗教所所長、唯識學研究中心主任等職。不但學術研究成果不斷,論文、專書每見新梓,而且活動力與規畫力奇佳,經常主持推動各種佛學教學與研究活動,實屬佛教居士青壯一代深具活力者,教界學界,多所矚目。《讀懂準提法門》的出版,不僅可感受國清兄帶領學生輩研學的勤奮猛勵,有助準提法門的研學參究,當更能帶給讀者修行上的許多啟發。
林其賢
國立屏東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