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跟著聖嚴法師讀《如來藏經》,
願如此經莊嚴,智慧莊嚴,福德莊嚴!
《如來藏經》是「如來藏思想」經典的代表,
放眼未來世界佛教的發展,
將以「如來藏思想」為主軸,
既可滿足哲學思辨以及信仰的雙重要求,
又能連接緣起性空的源頭,
貫通究竟實在的諸法實相。
《如來藏經》的內容,相當單純,全經以九種譬喻,說明眾生皆有佛性如來之藏,讓大家知道,一切眾生雖被煩惱覆蓋,迷失了成佛方向,而其「如來之藏,常住不變」。
如來藏思想所闡述眾生皆有佛性的觀念,能使人願意接受一切眾生都是現前菩薩、未來佛,進而願意尊敬每一個人,能將順逆的兩種因緣,都看作是菩薩的現身說法,幫助自己改變對人生的態度。
因為如來藏思想較能適應不同的文化,而被各種民族所接受,所以印度大乘傳入漢地後,最受中國歡迎且被發揚光大的,是和如來藏相關的宗派,例如禪宗、淨土、華藏、天台。揆諸當前世界佛教,最受歐美人士歡迎的日本禪、西藏密,也都和如來藏的信仰有關。
本書是聖嚴法師對於《如來藏經》的語體譯釋,著眼於實踐方面的時代適應,採取短篇文章式的敘說及論例,能幫助讀者體悟不假外求的如來自性。
目錄
自序
緒論
一、如來藏思想
二、《如來藏經》宗旨
三、經題及譯者
經文譯釋
一、說法因緣
二、如來神變
三、萎花有佛喻
四、群蜂繞蜜喻
五、糠糩粳糧喻
六、金墮不淨處喻
七、貧家寶藏喻
八、菴羅果種喻
九、弊物裹金喻
一○、貧賤醜女懷輪王喻
一一、鑄模內金像喻
一二、勸持本經功德無量
一三、世尊因地與《如來藏經》
一四、圓滿
附錄
《大方等如來藏經》
精采書摘
金墮不淨處喻
復次善男子!譬如真金,墮不淨處,隱沒不現,經歷年載,真金不壞而莫能知。有天眼者,語眾人言:此不淨中,有真金寶,汝等出之,隨意受用。如是善男子!不淨處者,無量煩惱是;真金寶者,如來藏是;有天眼者,謂如來是。是故如來廣為說法,令諸眾生除滅煩惱,悉成正覺,施作佛事。
【語譯】
此一譬喻,將煩惱喻作不淨處,將眾生本具的如來藏喻作真金,將佛喻作具有天眼的人,告知眾生早除煩惱速現佛性。語譯如下:
善良的男士們,再為大家說一個譬喻吧!例如有一大包真金,多年之前被一位富人不小心失落在不淨的糞坑裡,就被糞便等不淨之物隱沒起來看不見了,不論經歷多少年代,在不淨中的真金雖未變壞,卻已無人知道有這樣的事了。結果來了一位具有天眼通的人,告訴大家說:「在此不淨的糞坑之中,有一包真金的寶物,你們取出來隨意地花用吧!」
也就是如此,善良的男士們唷!我說的不淨處,是譬喻眾生心中的無量煩惱;我所說的真金寶物,是譬喻眾生身中的如來之藏;我所說的有天眼通的人,是譬喻如來出世為眾生說法。如來因此要為大眾普遍演說正法,令一切眾生都能除滅心中的煩惱,成就正等正覺,普施佛法而作佛事。
【註釋】
不淨處
從經律中所見的不淨處及不淨物,範圍相當廣泛,凡是被生活中視為不潔的,都名為不淨,主要是指大小便坑、垃圾堆、棄屍場等,均為不淨處。人的身體各種穢垢、各種器官、各種內臟,各種分泌物,包括體垢、牙垢、汗液、唾液、淚水、精液、月經、膿血、皮、肉、骨、髓、筋、脈、毛、髮、齒、爪、肝、膽、腸、胃、心、肺、脾、腎等,所謂三十六物,都是不淨的。也就是說,凡是人體,以及由人類的生活造成的環境汙染,都是不淨處及不淨物。
進一步說,人類是自然環境遭受汙染的最大原因。古代的不淨處及不淨物範圍雖廣,遠不及現代人類的科技文明對大自然的汙染,已可說是躲無可躲,防不勝防。除了日常生活中製造的廢棄物汙染之外,尚有醫療用品汙染、農業汙染、工業汙染、商品汙染,使得水資源、土壤資源、空氣資源、各種物種資源,都已受到了汙染。因此連帶日常必需的果菜、穀類等食物也多多少少受到了汙染。
古代的不淨處與不淨物,尚可轉化為肥料及土壤,讓人類循環使用,永續使用。如今受到科技化學廢棄物、輻射廢棄物等汙染了的處所及物品,遺毒之深且巨,遠非古代佛經中所稱的不淨處可比了!也因為如此,我們要積極推廣四種環境保護運動,以免不淨的狀況持續地惡化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