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大修行者們真實深刻的生命故事
當善根成熟之時——有緣的,必定相會!
聖嚴法師將散見於經律中所記載的聖徒事蹟,蒐集編寫成一則則生動的故事。運用淺顯通俗的文字,將二千多年前的歷史人物描寫得生動真切,歷歷在目。
這些曾經活躍於佛陀時代的聖徒故事,偉大而可敬。大修行者們的人生跌宕起伏,無論貧賤富貴,終得佛陀的度化,展現了佛法平等普化的智慧。他們的行誼,亦為後世學佛人的典範,使我們獲得啟發,開啟智慧解脫的大門。
有緣的必定相會
賴吒和羅 愚路尊者 薄福善來 鴦掘摩羅
室利笈多 貧生童子 佛母摩耶夫人 聖妃耶輸陀羅
佛的姨母 蓮華色尼 迦葉之妻 法與姑娘
附錄一:摩訶迦葉
附錄二:六群比丘
目錄
自序
再版增訂序
賴吒和羅
愚路尊者
薄福善來
鴦掘摩羅
室利笈多
貧生童子
佛母摩耶夫人
聖妃耶輸陀羅
佛的姨母
蓮華色尼
迦葉之妻
法與姑娘
附錄一:摩訶迦葉
附錄二:六群比丘
精采書摘
聖妃耶輸陀羅
(一)
釋迦世尊未出家時,既是一國的太子,他的生活和經歷,也就與一般的太子一樣。但是他的父親淨飯王,時時擔心他會應了阿私陀仙人等的預言:「在家當為轉輪王,出家必將成佛道。」故到釋尊十九歲那年,淨飯王便為太子建造三時宮殿,讓太子分別於不同的季節住入不同的宮殿,一為冬宮,一為夏宮,另一為春秋宮。這也是為太子納妃而做的準備工作,用來防止太子走上出家的路。
太子成年之後,從經中的紀錄看,他先後娶了三個妃子,並建三等宮舍,第一宮納耶輸陀羅妃,第二宮納摩奴陀羅妃,第三宮納瞿多彌妃。其中以瞿多彌的年齡最大,可能與釋尊相似,耶輸陀羅的年齡最小,可能幼於釋尊十來歲。但是釋迦族重視本族的婚姻,故將摩耶夫人之兄所生的耶輸陀羅,立為正妃,後來也僅耶輸陀羅為太子生了一子。
瞿多彌也是釋迦族的女性,她是一位名叫檀荼波尼的女兒,她很有男孩子的性格,她也不喜歡帶有脂粉氣的男人,比如在她選擇結婚對象的集會上,許多男孩子為了吸引瞿多彌的注意,將他們家裡能夠穿戴的掛起來,炫耀財富、增加姿容、助長體態的種種高貴衣服及瓔珞等珠寶飾物,都呈現了出來,但是,瞿多彌看了之後的評論是這樣的:
「這些男孩,打扮得花枝招展,倒像是待嫁的女孩了,這是婦女們媚惑式的裝飾,是膽怯懦弱的表示,缺少勇敢精進的大丈夫氣。男子漢不應假借外物莊嚴,自身的氣質和相貌,才是最好的莊嚴,正好像悉達多太子一樣,他雖貴為太子,富甲全國,也沒有打扮得珠光寶氣,所以我已決定要嫁悉達多太子了。」
悉達多是釋尊出家成佛之前的本名,從年齡的考察而言,瞿多彌應該比耶輸陀羅更早進入迦毘羅衛城的王宮,她在宮中,對於太子的協助很多,並且輔佐其他的妃子,管理和照料宮中的女子們。
另外一位妃子摩奴陀羅的事蹟,經中的記載不詳。
有緣的,必定相會,雖然是修行到了最後一生馬上就要成佛的階段,仍有三位女性,要嫁給他成為夫妻,經中當然也由釋尊自己說明了這些女性之所以要嫁給他的原因——往昔生中所發生過的事蹟因緣。
(二)
釋迦世尊時代的印度社會,對於男婚女嫁的風俗,相當開明,凡是待娶或待嫁的男女青年,均有自由選擇終身伴侶的權利和機會,通常的方式是父母為他們已成年的男孩或女孩,發布消息,舉行一次為期數天的集會,就在聞名而來的與會者之中,物色理想的對象做為適當的配偶。如果遇到應徵者或求婚者超過一人以上時,便以競技鬥藝、比試學問的方法,來確定最優勝者是誰。
近代的學者之中,雖有人以為釋迦世尊並未以競技求婚的方式娶得耶輸陀羅,但在佛傳的資料中,有著如此的記述,這也反映了佛陀時代的印度社會,曾經有過競技求婚的風俗。
耶輸陀羅是天臂城主善見王的公主,她的美麗聰慧,一經傳出擇偶待嫁的消息之後,便瘋狂了全印度的王子與貴公子們,紛紛前來求婚,她成了未婚青年們戀愛和追求的夢中美人,她像一朵高潔清雅而散發著幽香的大白蓮花,玉立在風光綺麗的池中,風靡著無數賞花觀景的人。
因此,發生了一場空前的競技求婚的大會。其實,在競技之前,耶輸陀羅的芳心,已經屬於悉達多太子。
那是淨飯王為悉達多太子舉辦的徵婚集會上,從全印各地各國來的少女們,不論美醜貴賤,都能從悉達多太子手裡,得到一份珍貴的禮物。當大會已將結束,太子已將所有準備好的禮物全部送光之時,耶輸陀羅才從天臂城趕來看熱鬧,她根本沒有準備來應徵,所以也沒有像其他少女們那樣盛裝赴會,她沒有要做太子妃的心理準備,所以也不像其他的少女們,在悉達多太子面前出現時,心慌意亂地渾身不自在,羞澀地連抬頭正視的勇氣都沒有了。
耶輸陀羅來到太子跟前時,好像天天生活在一塊兒的妹妹見了大她幾歲的哥哥那樣,毫不忸怩地說:「怎麼地?大家都有禮物,就是沒有我的份嗎?太子?」
「真對不起,美麗的公主,只因為妳來遲了一步,準備好的禮物,剛才已經全部贈送完了。」太子看到這麼一位氣質高潔而又美麗明朗的少女,在七天以來的徵婚會上,這還是第一次。
「難道我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嗎?否則就是你欺侮我了,太子。」
「請別生氣,我不敢欺侮妳的,這是真的,因妳來遲了,所有的禮品已經送完了。」太子說完話,便隨手脫下一隻價值連城的寶印指環,贈與耶輸陀羅。
「我對於你,就只值這麼一點東西嗎?」耶輸陀羅接下太子的指環,同時輕蔑地一撇嘴說:「哼!還是欺侮我。」
太子遇到這麼一個俏皮的、爽直的、敏慧的、美麗的少女,便情不自禁地非常喜歡她,於是便說:「好了,妳可以把我現在身上所佩戴的一切,全部拿去。」
「算了吧!我豈能剝光你的身體。」說著,她便現出很不高興的樣子走了。
其實,這一次的會面,在彼此的心田中,都種下了互相愛慕的根,所以經中的形容是:「其女後來,太子共語,數番往復,兼且微笑。停住少時,調戲言語。太子彼女,二顏俱悅。彼此對答,四目相當。」(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