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遣詞用字淺顯通俗,描摹人物真實深刻,
嚴整少欲的摩訶迦葉,一生斑斕絢麗的蓮華色尼……,
展現了佛陀教化的平等普化,
也體現了聖徒們的偉大和可敬。
聖嚴法師將散見於經律中所記載的聖徒事蹟,蒐集編寫成一則則生動的故事,運用淺顯通俗的文字,將二千多年前的歷史人物描寫得生動真切,歷歷在目。
這些曾經活躍於佛陀時代的聖徒,包括:福薄貧賤卻修得阿羅漢果的善來、改邪歸正的室利笈多、比丘尼的創始之祖大道愛、堅持信念終得正果的愚路尊者……,他們的度化故事,展現了佛法平等普化的智慧;他們的行誼,得以為後世學佛人的典範。
這些聖徒的故事,偉大而可敬,期待讀者亦能由其中獲得啟發,開啟智慧解脫的大門。
目錄
自序
再版增訂序
賴吒和羅
愚路尊者
薄福善來
鴦掘摩羅
室利笈多
貧生童子
佛母摩耶夫人
聖妃耶輸陀羅
佛的姨母
蓮華色尼
迦葉之妻
法與姑娘
附錄一:摩訶迦葉
附錄二:六群比丘
精采書摘
愚路尊者
在佛陀時代,印度室羅伐城的地方,有一位婆羅門種族的居士,他的太太雖然為他生了好多孩子,但是每次生下不久,就死亡了,這使他煩惱非常。
有一次,他的太太又懷孕了,並且快要臨盆了,這又使他焦急起來,他想他是命中註定絕子絕孫的了,這回生下的孩子,誰能擔保不跟以往所生的孩子一樣呢?
當他正在憂愁痛苦的時候,他家鄰居的一位太太來向他建議:「你太太臨盆的時候,可以來喚我一聲,我希望能夠幫助你,試試你的好運氣。」
不久,孩子生下了,是一個又白又胖的男孩子。那位鄰居的老太太,替孩子洗乾淨了,也包裹好了,又在孩子的嘴裡餵了最好的生酥,然後交給了一個婢女,教她抱著孩子,放在大路的十字街口,如果看到出家人經過之時,不管是佛教的出家人,或是外道的出家人,都要向他們恭敬虔誠地說:「聖者慈悲,接受這個小兒禮聖者之足。」直到日暮時分,如果小兒不死,你就把他抱回來。
那個婢女,照著所吩咐的話,一一做了。那天,街上來往的出家人特別多,有的是佛教的,也有好多是外道的,其中當然有著好多是得了道、證了果的出家人。那些出家人,聽說「小兒禮聖者之足」,他們便會停下腳來為小兒祝願:「願令你這個小孩子無病長壽,天神擁護,父母所願,悉令圓滿。」
最難得的,那天上午,佛陀也出來托缽行化,經過該處。那個婢女見到佛陀的威儀和相好,不禁五體投地,頂禮佛陀,並且指著小兒說:「世尊慈悲,接受這個小兒禮世尊之足。」佛陀聽了,非常歡喜,所以也為這個小兒,做了同樣的祝願。
這樣一來,一直到晚上,孩子還是好好地活著。那位居士見婢女仍舊抱著活的孩子回家,真是高興得不得了。繼續過了好幾天,孩子漸漸地大起來,他家便大會親友、大請客、大慶祝,並且為這孩子取名字。大家都說:「這個孩子既然是放在大路邊上才能活的,就應該叫大路。」
大路是非常聰明的,漸漸長大了之後,也學會了各種各樣的技能和學問。當時印度外道最高的學問是四種《吠陀經》,也被大路通通學會了。因為他有學問和大智慧,好多人家的孩子,都送到大路那裡去做學生,後來他的學生,竟有五百個之多了。
在大路出生後沒幾年,大路的父母,又為大路生了一個弟弟,也用同樣的方法教婢女抱著放在大路上的十字街口。但是婢女偷懶,只在小路邊上坐了一天,幸而佛陀在那天的上午,也在那條小路上經過了一次,並且也為小兒做了與過去同樣的祝願。因此,在慶祝會上為之取名的時候,大家又說:「這個孩子既然是放在小路邊上才能活的,就應該叫作小路。」
可是,小路的頭腦,恰恰與他的哥哥相反,愚笨的程度,簡直難以形容。他的父親也請了最有名的老師教他讀書,但他還是沒有辦法:老師教他兩個字,他記住了第二個字,便忘了第一個字;再學第一個字,又忘了第二個字;學這樣不成,換學那樣也不成。最後,逼得他的老師無法可想,只好向他的父親辭職,並說:「我是沒有辦法再教令郎了,你還是另請高明吧!」
因此,愚笨的小路,漸漸出名了,他已笨得不能再笨,大家就給他取了個外號,叫作愚路。這個愚路的外號,後來一直被人家喊了好久好久。漸漸地,他們的父母年老了。父母對於大路是能夠放心的,至於愚路的低能,卻使父母擔心。所以當其父親臨終之際,特別叮囑大路,要好好地照顧弟弟。
當他們的父親死了不久,室羅伐城裡來了很多佛教的出家人,全城的人,聽說這些出家人是由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連帶著來的,所以都到城門口去迎接,因此也引起了大路的好奇心,他也雜在人群裡去湊熱鬧,致使他聽了二位尊者以佛法的開示,他發了一些疑問,也求得了滿意的解答,這使他敬佩得無以復加。於是,大路發心出家了,出家之後,如法修持觀想,不久以後便證了阿羅漢果,這是小乘出家人修道最高的果位了。
大路出家之後,愚路無依無靠,既沒有治家理財的本領,也沒有自謀生活的能力,他只好去做乞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