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觀音菩薩普濟一切有情眾生,如母親般親切慈愛的形象,成為民間最親近的菩薩。
在觀音菩薩的諸多法門中,你認識了多少?了解了多少?
藉由聖嚴法師翔實地解說,帶你領會觀音菩薩的慈悲智慧。
我自己,是修觀音法門的;方式很簡單,僅只是念觀音、拜觀音,心中恆常有觀音。也依此,勸大家一起念觀音、拜觀音,常於心中見觀音。
我如此一個普通的凡夫,只能以自己修行的法門,勸導大眾共同發心修持觀世音菩薩的法門,自利利他。
經由自己,觀世音菩薩悲智的力量--他的梵音、海潮音也從此傳播、弘揚出去;那麼,就某一方面說,自己也代表了觀世音菩薩;肯以此發心修持,實踐觀世音菩薩精神的每一個人,也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了。
目錄
自序
聞聲救難,度一切苦厄
認識觀世音菩薩
正信修學觀音精神
正信佛教與民間信仰的差別
觀音法門的真實義涵
自利利他的七種法門
如吸音板的耳根訓練
《楞嚴經》的耳根圓通法門
〈大悲咒〉與《大悲懺》
體解生命的元素–五蘊
照見五蘊皆空的法門
《心經》中的時空觀
《心經》的解脫觀
持誦聖號的法門
在家居士的修持之道
後記:江心上的月影
附錄一:《心經》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附錄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附錄三:《大悲懺》(含〈大悲咒〉)
精采書摘
認識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是誰?是否具有真人、真事?
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是由印度迦毘羅衛國的王子悉達多,悟覺宇宙真理修行而成。他大約出生於周元王八年(西元前四六八年),寂滅於周安王十四年(西元前三八八年),遊行弘化四十九載,具有歷史上足以考據、驗證的背景、足跡與行化。但是,觀世音菩薩呢?他是歷史時空下真正存在的人物嗎?
觀世音菩薩的形象一向是透過不同的經卷,由釋迦牟尼佛稱說、引介的。依著不同的經典,而有著不同的界說、身分、特質與形象。
〈普門品〉中描述觀世音菩薩具有三十三種化身-但是,觀世音菩薩當真只有三十三種化身嗎?一部分的經典以為他具有千百億化身,而另一部分的經典則認為觀世音菩薩本身即是佛;是過去早已成就的佛,佛名即號「觀音佛」,或號「正法明如來」。
因是「過去佛」,自然不是我們這一世界的人。也無從考證他的出生朝代、背景、本紀。
《觀無量壽經》則提到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中,脅侍著兩尊菩薩,一名大勢至菩薩,另一則是觀世音菩薩,兩者皆是「一生補處菩薩」-「一生」,即是在這一生過後,即會立即成佛;「補處」,即是遞補阿彌陀佛的位置。意思是,當阿彌陀佛弘化願滿,即會在某一時間涅槃、入滅;此時,觀世音菩薩即接替阿彌陀佛的位置,於西方極樂世界成佛,即是「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如來」。
既然缺乏現世時空的佐證,觀音信仰者何以認為南海的補怛洛迦山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而紛紛前往「南海」朝聖?
它出自《華嚴經》中著名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發願起修的善財童子,一站一站向諸善知識、大菩薩們參學諸法,於印度南海的島嶼「補怛洛迦」上,謁見了觀世音菩薩,聆聞法要。因之,後人即以南海的「補怛洛迦」做為觀世音菩薩道場。
宋以後,中國人將浙江定海縣的島嶼,視為「補怛洛迦」,也就是觀世音菩薩所在的「普陀山」。但是,「南海」究竟在何處?我想,中國、印度、日本、韓國……,不同的民族、區域,各自有心目中理想的「南海」,也有各自不同的認知和地理。
此外,民間流傳的《觀音得道》一書,最早是彈詞,稍後演變為小說。內容敘述觀世音菩薩原本是一位國王的女兒—妙莊王有三位公主,大公主好文、二公主好武、三公主則悅好修行,慈悲善美的三公主妙善歷經劫難,於大香山修行成道,即是後世的觀世音菩薩。
正如《西遊記》一般,《西遊記》中的「唐三藏」的確真有其人、其事—唐朝的「三藏」法師玄奘,的確西行求法,履涉顛沛,齎回經藏。但是,《西遊記》中的故事卻是小說家構想、偽編出的傳奇,並不是歷史的紀實。《觀音得道》一書的狀況,也是一樣。
由於觀世音菩薩的妙感很多,靈驗、感應事蹟極眾,通過藝術家的技藝,根據不同的流傳,即塑造出不同的繪畫、雕刻—不同的觀音形象即就此廣為流布、流傳;例如擁有四臂的「四臂觀音」、具現十一個面相的「十一面觀音」、具足千手千眼的「千手千眼觀音」。乃至於即使是天主教中懷抱著聖嬰的聖母瑪莉亞,中國的佛教徒也願意將之視為「送子觀音」來朝拜。
觀音信仰如是則在真實與虛構、風俗與流行中蓊沛茁壯,混融了經典、小說、傳奇、美感與民俗。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