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聖嚴法師教導:簡單、易懂、正確、安全的禪修方法,
引領我們進入禪坐的世界,體會真正的身心自在。
‧健康的禪修觀念,因人而異的禪修層次
‧灑脫自在, 又精進不懈的禪修精神
‧以禪者的修養,活用於自我的調適及環境的因應
現代人想在緊張的環境內求生存,就需要放鬆身心。然而,許多人希望放鬆自己的身心,卻沒有門徑。學習打坐,就能夠讓我們練習如何放鬆身心。
禪是什麼?從字面的意義看,禪是一種「冥想」,並用冥想的方法達到入定的境界。禪的內容,則是很難用言語文字表達的,必須親身去體證。
就像盲人問色,一個雙目從小就失明的人,想知道白色是什麼樣子?就有人告訴他像白布、白紙一樣的白,有人告訴他像白鵝、白鴿一樣的白,也有人告訴他像白雪、白粉一樣的白。結果這個盲人糊塗了,他原以為白色的潔白應該是很單純的,怎麼大家把它說成那麼複雜呢?原因是從未見過白色,所以任人怎麼說,他還是無法想像。
對於尚未進入禪門的人,禪是不能用語言文字來說明的東西,也無法依靠語言文字的說明來了解它。但語言文字卻能引導或指示初學者如何去親自體驗它。
學佛修禪的最基本要求,是先有自知之明,健全人格,建立信心,如果心理不正常、性格不穩定、觀念不清楚、行為不端正,而想藉禪修開悟,便會帶來走火入魔的危機。
打坐的功能有三項:
1. 身心平衡:就是身體平衡和心理平衡,這就是身心健康。如果一個人的身體強壯像水牛,心理脆弱像老鼠,就不能說健康。
2. 精神穩定:精神的涵義比較難理解,那不是心理,也不是生理,但是跟身心有關,它會產生無形的功能,會從有形的行為表現出來。
3. 智慧及慈悲的開發是什麼?如果有了身心統一,以及自己和宇宙統一的經驗,精神就能統一。如果把精神和身心的執著超越了,就有智慧力及慈悲心開發出來。這裡說的智慧不是知識,也不是學問,而是絕對的決斷力。
目錄
自序
禪修方法指導
一、禪修重在體驗
二、禪修入門方法
三、經行、立禪
四、對治妄念,禪修與神通
一般佛法開示
一、佛與菩薩
二、活在現在,佛在現在
三、慚愧心
四、拜佛的意義
五、蒙山施食
六、發願
七、〈四弘誓願〉
八、皈依三寶
九、感恩
一○、三寶恩
一一、迴向
一二、因果、因緣
一三、戒、定、慧三學
一四、身、口、意三儀
一五、人成即佛成
自我肯定、自我提昇、自我消融
結營前的綜合討論
一、各組心得
二、聖嚴法師結語
禪修的功能
一、菩薩的意義
二、身心的放鬆
三、打坐的功能
四、打坐的反應
五、自我的肯定
六、自我的成長
七、自我的消融
附錄一 法鼓山社會菁英禪修營活動日程表
附錄二 法鼓立姿八式動禪
精采書摘
【打坐注意事項】
當腦筋清楚,體力充沛的時候,最適合打坐,最好養成每天固定的時間打坐,例如早上早些起床,晚上洗完澡睡前各坐一次,每次至少十五至二十分鐘,如能坐到半小時至一、兩小時更佳。
早上起床刷牙洗臉後,喝些溫開水再坐較好,如覺得累,喝一杯咖啡提神亦無不可,沒有嚴格限制,但不要喝太濃的咖啡,會使心腦興奮,不易定得下來。
吃太飽、喝醉酒、太疲倦、做過劇烈運動或剛有過性行為者,身心均處在乏力狀態,不宜打坐。
向來有子、午二個時段不宜打坐的說法,但現代人的生活習慣與以前的人不同,如碰上只有子、午二個時段才有時間打坐時,只要坐的時間不是太長,亦是無妨的。
我們要學習放鬆,隨時練習在使用頭腦時能不用眼睛,用方法使眼睛、小腹放鬆,可以節省很多能源,此外,也要注意營養的均衡,使能做到「開源節流」。
能源充足能使我們身體各管道沒有阻力,氣脈便能暢通,那麼消化系統、循環系統和神經系統也都能通暢,我們用打坐、運動的方法來達到這樣的目的,這是屬於健身(調身)。
打坐時腰桿原是挺得很直的,坐久了,會慢慢彎了下來,如不是彎得很厲害,不需刻意調整姿勢,那會使自己緊張。如果氣通了,背椎腰背會自己挺直的,完全是由氣帶動,不是人為的操控,這是非常奇妙的現象。
不常打坐的人單盤腿就可以了。如果是瘦子,雙盤時雙腿會卡得很痛;如果是胖子,則兩腿的腿肉會把雙腿卡成一高一低,也不舒服,單盤比較平穩。
打坐時如覺得時間過得很慢,是因為心不能安定,心裡不自在的緣故。時間的長短跟心情有絕對的關係,心不能適應,就覺得時間長,心能適應,便覺得短。所以佛經裡說,在地獄覺得時間特別長,在天堂覺得時間特別短。當心不能適應時,便需要予以調整,方能得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