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為果暉法師發表的論文五篇,深度探索中華禪法鼓宗的思想源流與修行學理。
五篇論文,原則上都是學術性論文,但也都兼具有修行上的實用性,這也是我做學術研究的本意所在。 ——釋果暉
實用方便的漢傳禪法
聖嚴法師在西方弘揚漢傳禪佛教三十年,無非為以禪法為內涵來建立起全球性心靈價值。
聖嚴法師幾乎每一次開示禪法或者演講禪學時,用「小我、大我、無我」之三層次來講解的比例相當高。雖然用的名詞不一樣,但幾乎都與這三個層次是相應的。這三個層次雖然講從小我開始修行,如果在小我之前,就是指沒有修行的一般人的層次,所以經常是在有妄想心、散亂心的狀態,那也就是散亂的我。
用基本的禪修方法,可以體會到稍為安定的我時,從而認識到禪修前的我是多麼散亂、多麼不安定。從認識自我的過程之中體會到修行的好處,並且有必要繼續修行以不斷地提昇自我,這雖還是「小我」的層次,但是對一般人而言,已有相當地受用。
法師畢生以復興承自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之漢傳禪佛教悲願。特別是根據「無我之如來藏」方便,開創簡樸、扼要的「小我、大我、無我」之具有人間性、實用性、適應性之漢傳禪法,並將其弘傳至東西方。
不僅如此,法師更將其弘揚禪法的歷程、內容記錄下來,成為一本一本的禪修著作供世人參考運用。法師也表明這些著作:「不是學問而是修行用的。這些書不是論文,但是,這些資料都是經過學術考證而來的,它的功能是實踐的。」
這都再次顯示法師於著作之撰寫,雖運用了學術方法,但其最終悲願是:要將他所體驗到的佛法、禪法毫不保留地與世人分享。
本書收錄中文論文3篇、英文論文2篇
原發表於各屆的聖嚴思想研討會,經審核後,刊於各輯《聖嚴研究》,今合集以方便讀者閱讀。
一、聖嚴法師之漢傳佛教復興運動——以漢傳禪佛教為中心
二、漢傳禪佛教之起源與開展——中華禪法鼓宗默照禪修行體系之建構
三、中華禪法鼓宗話頭禪學理思想之研究——兼論宗密的九對頓漸
四、A Study on the Phenomenon of “Sweating All Over” and the Process during Chan (Zen) Enlightenment: Historical Examples and the Case of Master Sheng Yen’s Meditation Experience
五、Master Sheng Yen’s Chan Thought and Contemporary Society: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作者簡介
釋果暉
1958年出生於臺灣雲林,1985年在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座下出家,2005年獲日本立正大學文學博士。歷任聖嚴法師侍者、祕書、禪坐會輔導師、農禪寺都監、法鼓山僧伽大學院長、法鼓山僧團副住持及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系主任,並為聖嚴法師2005年傳法法子。2018年接任法鼓山僧團第六任方丈。
1997年赴日本立正大學深造,博士論文題為「修行道之研究——以《佛說大安般守意經》為中心」,研究專長包括禪定學、安世高研究、初期漢譯禪經研究、生死學等。
身為聖嚴法師接引的第一批禪修弟子、法鼓山僧團初建的第一代成員,果暉法師發願承接聖嚴法師的悲願,弘揚漢傳禪佛教,利益眾生。
目錄
自序
聖嚴法師之漢傳佛教復興運動——以漢傳禪佛教為中心
一、前言:以心靈環保為核心,弘揚漢傳禪佛教
二、推動正規宗教教育挽救佛教
三、以如來藏思想會通東西方文化
四、從慧解脫到平常心是道
五、從有心到無心,從小我到無我
六、結論: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
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
漢傳禪佛教之起源與開展——中華禪法鼓宗默照禪修行體系之建構
一、前言:回歸印度佛教,探源漢傳禪佛教
二、慧解脫、不依禪
三、四念住、四無量心
四、結論:從止觀、慈悲觀到默照
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
中華禪法鼓宗話頭禪學理思想之研究——兼論宗密的九對頓漸
一、從俱解脫到慧解脫——以數息觀為例
二、四諦、十二因緣與話頭禪法
三、禪機之經證——《楞伽經》
四、頓與漸——從如來禪到祖師禪
五、結論:知行合一、行解並重
附錄:九對頓漸
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
A Study on the Phenomenon of “Sweating All Over” and the Process during Chan (Zen) Enlightenment: Historical Examples and the Case of Master Sheng Yen’s Meditation Experience
1. The Phenomenon of“Sweating All Over” during Chan (Zen) Enlightenment
2. The Process during Chan Enlightenment
3. Conclusion
References
中文摘要
Master Sheng Yen’s Chan Thought and Contemporary Society: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1. Introduction
2. Literature Review and Philosophical Research
3. Research Methods
4. Findings and Discussions
5. Conclusion
References
中文摘要
附錄
精采書摘
聖嚴法師之漢傳佛教復興運動 ──以漢傳禪佛教為中心
摘要
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歷經魏晉南北朝至隋唐而大盛,而南宋之後,漢傳佛教開始走向下坡,以至現今之千年間大抵呈現衰落之勢,而有明末四大師之出世,復興佛教之頹勢於一時。西元十八世紀之工業革命以來,世界大勢丕變,閉關自守之清廷終淪為列強刀俎之魚肉,生民塗炭,國家近乎淪亡,佛教亦難以幸存,幸有太虛大師出世,遠遊他國考察,登高一呼,力主佛教之現代化。太虛大師、東初老和尚與聖嚴法師之間,有先後三代師生徒之理念傳承,從人生佛教而開展出人間淨土。
太虛大師說中國佛學之特色在禪,聖嚴法師除了承繼虛雲老和尚之禪法,更以一介比丘留學東瀛,以教育做為復興漢傳佛教之根本大計,創辦高等佛學研究所二十餘載,終獲納入國家正規教育體系。法師更以弘講、禪修、著述及創建法鼓山僧團與道場,以復興漢傳禪佛教為急務,將漢傳禪法傳遍海內外。又在2000年於聯合國演說,提倡心靈環保做為世界永久和平之指針,獲得大會之肯定與讚許,其影響力是深刻而久遠的,法師的世界性貢獻可說來自漢傳禪佛教的智慧與慈悲。
本文共分四段,第一段:先以佛教之歷史背景來分析聖嚴法師「推動正規宗教教育挽救佛教」;第二段:再以文化層面來深入探討「以如來藏思想會通東西方文化」;第三段:以「從慧解脫到平常心是道」來追溯印度經論乃至漢傳修行思想來釐清「漢傳禪佛教之修行理論根據」;最後則以歸納聖嚴法師之禪法思想體系來論述其「從有心到無心,從小我到無我」的實用方便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