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與悟

RM43.20

作者:聖嚴法師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6年01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21×15 cm / 368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0400063
ISBN:9789575986919

貨號: 9789575986919 分類:

內容簡介

禪宗的悟,或是不假階梯,一觸即悟;
或是苦參實究,突然自發。

禪的思想是:空靈、豁達、開闊、明朗的人間清流。
禪的生活是:積極、自在、簡樸、自適的安心方式。
禪的理念是教人:首先學著放下自私、自欺、自怨、自慢、自我枷鎖,
才能海闊天空地任運飛翔。
禪的方法是教人:首先練習認識自我、肯定自我,
然後粉碎自我,才是悟境的現前。
──聖嚴

 


目錄

自序

禪悟與靜坐
禪與悟
禪與纏
悟與誤
情與理──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
善與惡──如何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夢中說夢
法喜與禪悅
心淨國土淨
人間淨土
禪──如來如去
禪──解脫自在
禪──平常身心
禪──擔水砍柴
禪──人類意識
禪──心理健康
禪──內外和平
禪──你‧我‧他
禪──多‧一‧無
有分別與無分別
正道與邪道
時空與生命的超越
禪與日常生活
禪與現代人的生活
禪的文化
《六祖壇經》的思想
禪意盡在不言中──〈默照銘〉解釋

附錄:〈默照銘〉全文(宏智正覺)

 


精采書摘

禪悟與靜坐

禪並不一定要靜坐,但是要有靜坐的基礎。

靜坐對我們的身心都有好處。它能促進身體的健康及心理的平衡,能使我們減少執著,也能使我們的頭腦更冷靜、更清楚;再進一步,便能產生智慧,開發精神的領域。可是從禪的觀點來看,若無佛法的指導,由靜坐所產生的智慧仍然是帶有煩惱的。由於他的自我中心還在,一旦遇到跟他自己有衝突的人、事、景物之時,他的內心就會痛苦掙扎了。

靜坐應注意的事項有三:1.調身,2.調息,3.調心。

所謂調身,是指正確舒適的坐姿,以及靜坐中的身體反應。

至於調息,是指呼吸,可隨著各人定力的深淺分為四個層次:鼻息、腹息、胎息、龜息。「鼻息」是使用鼻孔出入的自然呼吸。「腹息」時,空氣雖然是由鼻孔進出,可是不注意鼻孔,也不感覺到是用鼻孔呼吸,而僅是腹部起伏蠕動。所謂「胎息」,是不用鼻孔呼吸,全身的每一個毛孔都能成為呼吸器官。此時的大宇宙即是母胎,自身是胎兒。「龜息」則自己不需要呼吸體外的空氣,甚至心臟也停止跳動,此時修行者的身體已能獨立自成一個宇宙,用自己體內的氣或能來運行,自給自足,不必由體外提供空氣或養分。

至於如何照顧心念?一般是以止觀的方法來攝心凝念。使用數呼吸、觀身不淨、念佛、禮拜、靜坐、冥想等方法,均可達成目的。

靜坐的主要目的,在於集中散亂的心,使它漸漸變成統一心。通常人在得到心的統一之時,認為自己已經沒有自我而達到了無我的階段。其實那只是靜坐的層次,或是定的層次。定的經驗也有高低,故有四禪八定之分,但都不出於統一心的範圍,而且尚未達到及於無心空慧的實證。從上述可知,如果是用中國佛教禪悟的角度來看,「定」的經驗,未必等於禪宗的禪定。

那麼,什麼是禪宗的禪定呢?六祖惠能大師的《壇經》說:「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接觸諸種外境而心不亂,「於念念中,自見本性清淨。」可見禪宗的禪定是在清淨的智慧觀照,不在於統一心的定境,因為若住於統一心的定境,依舊未離執著。

而所謂執著的意思是什麼呢?就是當你面對任何人、物、事的時候,首先強調「我」看到了什麼,而加進價值的判斷,那就是執著。

重量 / Weight 0.4 公斤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

搶先評價 “禪與悟”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