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法東來-達摩祖師

RM21.60

作者:蔡友田 | 繪者:劉建志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0年06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144頁 / 單色印刷
ISBN:9789575985233

庫存只剩 1

貨號: 9789575985233 分類:

內容簡介

一葦渡江、九年面壁、隻履西歸
中國禪宗第一人

#學佛入門 #大師生命智慧 #大師傳記 #人生啟發

高僧與我們沒有不同,一樣的生老病死,經歷種種人生的無常、抉擇與轉化。
閱讀大師傳記,找回本真的自己!

一時傳奇、千古傳法——達摩祖師

多數人都看過達摩祖師的形象,他的名字為人所熟悉,但他可能是大家最不了解的一派宗師。本書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將已經存在許久,關於達摩祖師的神話全部祛除,還原達摩祖師做為一個人、甚至是一個從印度來的異鄉人,這樣的觀點來看。

他是禪宗第二十八代的祖師,在印度已是一代大師,為了弘法,冒險東渡至中國,對好佛的梁武帝直言建寺齋僧沒有功德,之後一葦過江前往少林寺,以九年面壁時光,靜待衣缽傳承人。直至少室山上,慧可斷臂求法,承繼達摩心法。此後一花開五葉,為佛教寫下嶄新的篇章,中國禪宗至今對世界仍有深遠的影響。

聯合推薦
知名漫畫家——蔡志忠
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陳藹玲
資深媒體人——沈春華

「〔高僧小說系列〕根據史傳資料,以現代小說的形式,生動活潑地呈現到讀者的面前。這使得歷史上的高僧群,都回到我們現代人的生活中來,陪伴著我們,給我們智慧,給我們安慰,給我們健康,給我們平安。」 ——聖嚴法師

 


作者簡介

蔡友田

1967年生,台灣省台中縣人,淡江大學法文系畢業,當兵前曾任雜誌編輯,這是唯一一份跟所學稍有關係的職業。現任職於科技公司,擔任現場工程師。從青少年時期即嗜讀各種哲學、史學書籍,是個標準的「書癡」。高中開始寫作,大學時代熱衷於各種創作理論的實驗,曾獲得淡大五虎崗文學獎。以廣泛的閱讀拓展自我,作品呈現獨特的生命意涵。

 

繪者簡介

劉建志

1966年生於雲林縣北港。自學繪畫,常受邀為國內知名作家文章繪製插圖。1999年築「一澄舍中」殊畫坊,期以摹古畫風重飾佛經圖像。2008年並受「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籌備小組力邀,創作水陸畫系列。代表作品有:法鼓文化《高僧小說系列》、靜思文化——小沙彌系列、皇冠版《吳姐姐講歷史故事》、中國兒童故事大百科三十六鉅冊等。曾榮獲1995年中華民國視覺設計展「插畫創作」金牌獎、1997年中華兒童文學獎「美術類」年度。

 


目錄

【原版總序】智慧與慈悲的分享 聖嚴法師
【推薦序】人生要通往哪裡? 蔡志忠
【自序】禪法東來第一人

幼年達摩
歧路上的徘徊
禪宗的故事
般若多羅尊者
周遊天竺弘法
達摩祖師東渡
河南嵩山少林寺
斷臂求法的慧可
衣缽傳承
一隻草鞋
佛學視窗
時代背景
達摩祖師教導禪修的方法
達摩祖師的貢獻
印度禪宗法系略圖
中國禪宗法系略圖
達摩祖師年表

 


精采書摘

幼年達摩

夜深了,清爽的微風吹進寬廣的寢宮,微弱的燭火靜靜地燃燒著,照耀在床上一位嬌小幼兒的身體上。他晶亮透徹的眼神在熒熒的燈光下,正靈活地轉動,嘴上卻不停地嘀咕著:「媽媽為什麼還不過來呢?她是不是忘記了今天要跟我講故事呢?」

突然之間,遠處傳來一陣衣裙窸窣的擺動聲,孩子連忙從被窩中爬起,高聲地喊著:「媽媽,今天要跟菩提多羅講什麼樣的故事呢?是不是要繼續講昨天佛陀的故事呢?」

孩子用他清脆童稚的嗓音愉悅地嚷著。一群跟在貴夫人身後的婢女和侍童都忍不住地笑了起來,而貴夫人也用絲綢做的袖巾抿嘴微笑著,走進寢宮。

「菩提多羅,今天我們要講一個『佛陀割肉餵鷹』的故事。不過菩提多羅要先跟媽媽說,菩提多羅今天有沒有做些不乖的事情呢?」貴夫人來到孩子的床前,優雅地屈身坐在床沿,撫摸著他紅潤的臉龐,輕聲細語地說著如茉莉般清香的話語,「菩提多羅今天是不是一個乖小孩呢?」

「沒有,菩提多羅今天沒有做錯事。菩提多羅今天是個乖孩子,是最乖巧的孩子。」孩子以一種理直氣壯的口氣大聲地說著,這個舉動又引起眾多婢女和侍童不斷地笑著。

孩子不禁嘟囔著,鼓著像小鼓般大的腮幫,對著嘻笑的僕役們瞪了一眼,做出生氣的表情。然後又羞澀地躲回貴夫人的懷裡,對她撒嬌起來。

這時,貴夫人將孩子剛剛弄得零亂的絲被回復整齊,把孩子輕輕地安撫回床上,將絲被緊密地塞在孩子的身體周遭,然後就開始講故事了。
「故事是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後發生的。有一天,佛陀隨性散步來到一處郊外,欣賞著眼前一片美麗、平靜的風光和景色,他的內心感受到一種安詳、和樂。

「突然之間,佛陀注意到在高空中,有一隻老鷹正盤旋俯衝而下,他順著老鷹的俯衝路線一看,看見一群由母鳥帶領的幼鳥群,正優閒地學習初次的飛行。

「所有的小鳥正學著如何像母鳥般,姿態優雅地在天空中翱翔,卻忘記母鳥以往的叮嚀:在飛行時,要注意四周可能的危險,因為隨時會有威脅生命的猛禽出現。

「老鷹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撲向這群在空中飛翔的幼鳥時,在遠處觀望的母鳥雖然發現了由高空中俯衝而下的老鷹,可是已經來不及了,此時母鳥已無法及時通知所有的小鳥迴避老鷹的攻擊。

「在這個時候,佛陀的心中也感覺到母鳥的焦急和小鳥們的危險情況。就在這一瞬間,似乎所有的小鳥也感受到一股無名的恐怖,終於也看到了逐漸接近的老鷹。

「所有的小鳥在這個時候同時發出啁啾示警的叫聲。而老鷹似乎胸有成竹般地,早就選定一個最佳的目標進攻,那是小鳥群中最弱小的一隻。」

孩子聽到老鷹正要襲取小鳥的性命時,不禁將絲被緊緊地蓋住頭,在被子裡問著:「然後呢?老鷹有沒有抓住小鳥?母鳥怎麼了?佛陀又如何面對老鷹抓住小鳥的事情呢?」孩子不斷地發出急切的提問,似乎自己是即將被老鷹抓住的小鳥。

而原本圍繞在床四周的婢女和侍童,也被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不由得緊緊偎靠在貴夫人身旁。

貴夫人用手輕輕地安撫著孩子在絲被裡因不安而顫抖的身體,繼續說著故事:「在這個危險的時候,只看見母鳥拚命地衝向老鷹,這個突如其來的舉動,使得老鷹抓不到原本想要抓住的那隻小鳥。

「為了救那隻小鳥,母鳥反而被老鷹抓住了,而小鳥群趁機安全地躲到茂密的樹林中了。」

孩子從絲被中探出一雙靈活的眼睛,眼神中為小鳥的逃脫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但是不一會兒,卻又為母鳥的被抓,呈現出一絲絲的難過。

「就在老鷹要將抓住的母鳥帶回巢中時,佛陀高聲地對著天空中的老鷹說話了。

「佛陀說:『老鷹啊!老鷹!你沒有看見嗎?你抓住的是一隻要撫養一群尚未能夠獨立生活小鳥的母親啊!難道說,你忍心要那群小鳥們,因為母親被你抓走,而全部餓死嗎?』

「老鷹回答佛陀說:『佛陀啊!佛陀!你只是看到眼前,你難道不知道嗎?如果我因為抓到一隻需要哺育幼鳥的母鳥,就將牠放走的話,那我在巢裡的幼鳥,就將因為沒有食物而餓死呢!在這樣的情況下,佛陀,你說吧!我應不應該放掉這隻已經被我抓住的母鳥呢?』

「佛陀望著老鷹和鷹爪下的母鳥,一時之間,竟然無法反駁老鷹所說的話。

「最後,佛陀總算想到一個可以兩全其美的方法,他割下自己身上和母鳥同重量的肉給老鷹,然後用這些肉換取母鳥的生命。」

聽完故事後,孩子以一種仰慕的語氣說:「媽媽,我覺得佛陀好偉大喲!」

他溫順地躺在被窩裡,小臉對著充滿柔和表情的貴夫人。也就在這個時候,孩子靈活的眼神,逐漸抵擋不住睡意的來襲,翻過身體,沉沉進入睡夢之中。此時,貴夫人也掩住會發出聲音的配飾,悄悄地離開寢宮。頓時之間,寢宮中,只剩下暗淡的燭光,周遭的一切遂被深沉的靜寂所籠罩。

這個名叫菩提多羅的孩子,是南天竺國(今印度)國王香至王的第三個兒子,姓帝利剎,後來成年時改名叫達摩多羅,也就是往後中國人所熟知的達摩祖師。

重量 / Weight 0.20 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