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在哪裡?:聖嚴法師西方禪修指導(大字版)

RM27.00

作者:聖嚴法師
譯者:法鼓山國際編譯組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24年02月01日
規格:平裝 / 116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0100371
ISBN:9786267345177

庫存只剩 1

貨號: 9786267345177 分類:

內容簡介

以心相應,東西方的精彩碰撞!
初學者必問,老參也需一探究竟。

本書為聖嚴法師在美國教授禪法的開示精華,
可以清楚地看到法師正值壯年的禪者風采,
每每應機變換各種修行方法,大膽施設,
撒放禪家手眼,任運自如。

法師從禪的精神與觀點帶領我們認識禪,
練習在日常生活與精進禪修中,雙管齊下,
以禪法對治煩惱,
進而以禪心面對命運、開創未來。

活用聖嚴法師指導的禪法,
「禪」將不再只是個抽象名詞,
而是可消解煩惱的實用智慧,
你在哪裡,禪就在那裡!

 


目錄

編者序

第一部 什麼是禪?
萬法歸一
禪的精神
禪的四個觀點
變與不變
平靜和激烈的方法

第二部 禪與日常生活
禪與日常生活
鬆與緊
日常禪修和精進禪修

第三部 以心相應
慈心觀
以心相應
佛教徒的命運
北美的禪佛教

 


精采書摘

鬆與緊

有一次,有位學員問我,在臺灣主持禪七的方式與在美國有什麼不同?因為他讀了幾篇臺灣學員的心得分享,覺得我對臺灣的學員比對美國的學員還要嚴格,要求更為嚴厲。我回答他:「基本上我對待東方人和美國人並沒有什麼差別,只是在不同的社會及文化環境中,有些人比較願意接受較嚴格的方法,有些人則不願意。」

也就是說,我對華人和美國人的態度其實是相同的,特別是在美國的禪期裡,然而在不同的社會與文化情境下,我可能會有些不同的帶領方式。不過,即使是處在同一種文化環境中,每一次禪七,為了因應當時每一位禪眾的狀況,我還是會做些適當的調整,所以每次禪期也有些不同。

休假與精進禪修大不同

記得有位住在佛羅里達州的中年女性華僑,她回到臺灣來探訪親友,並表示希望能參加我主持的禪七。我婉拒她說:「你是來臺灣旅遊的,應該好好地玩,修行是很辛苦的,還是不要參加好了。」但她說:「這種修行機會相當難得,我想試看看。」我又問她:「那你會打坐嗎?」她說:「不會。」我說:「你連打坐都不會,怎麼能夠打禪七呢?」她回答說:「我不是來學打坐,而是來鍊心的。」

真有意思!於是我就答應她了。但我告訴她:「早上大家起床時,你可以繼續睡。在打坐的時段,如果你想要,你可以起座去散散步,如果覺得無聊,也可以隨時離開禪堂,等想要打坐了,再進禪堂跟大家一起打坐,只要不打擾到別人用功就可以了。你甚至可以不用蒲團,就坐在椅子上。」那位女士聽了就說:「那太好了!不過您待我為什麼跟其他人不一樣呢?」我說:「我不相信你真的想修行,你根本就是來休閒渡假的。」

另外,還有一位學員,是年紀更大的老太太,雖然她學過打坐,但我也允許她用比較輕鬆的方式參加。因為她跟我說:「我已經很老了,沒有辦法承受太嚴格的課程安排。如果睡眠不足,我白天根本撐不住;如果連續坐太久,我的腿、背就會很痛,恐怕也很難熬下去。」所以我告訴她們:「你們兩位是特例,就睡在同一間寮房吧!你們可以自由行動,是否準時出席用餐,都沒有關係。」

剛開始時,這兩位女士都過得很愉快。當她們在禪堂打坐了一段時間,感覺有些累了,就會看看彼此;如果其中一位起座,另一位也會起座,她們都一起進出禪堂的。到了晚上,當其中一位看到另一位準備去睡覺了,也會跟著起座,然後一起回寮房;即便大家都還在打坐。

可是三天之後,她們發現大家都很精進用功,於是有了一種奇怪的感覺,便跑來問我:「師父,我們來這裡究竟是為了什麼?」我反問她們:「你們不是來修行的嗎?」她們回答說:「但如果我們繼續像前三天那樣修行,即使過了七天,我們能從中得到什麼利益嗎?真令人懷疑。」我說:「既然如此,你們願意和大家一起用功嗎?但是我不會勉強你們遵守嚴格的規矩,你們還是可以隨意行動,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從鬆到緊的用功

這兩位女士決定要效法大家,遵守嚴格的規定。在禪七的第四天,她們吃盡了許多苦頭,可是到了第五天,她們生起了很強烈的慚愧心。老太太覺得自己晚景無多,沒有多少時間可以修行了;而來自佛羅里達州的女士,則認為能夠回到臺灣參加這樣的禪七,實在是非常難得的機緣,不應該再浪費自己的時間了。

她接著想:「就算死在禪堂也沒關係,我不再提早起座去睡覺了,也要像這些年輕人一樣用功!」事實上,當她看到有些人在那裡動來動去時,就覺得:「這些年輕人並不了解修行的真諦,只有我們老人家才知道什麼是修行。我們的來日無多,而他們還年輕,身強體健,怎麼不好好用功呢?」

有一次老太太坐上蒲團,好長的一段時間都沒有動。佛羅里達州那位比較年輕的女士就想:「她都那麼老了,還能坐得那麼久,一動也不動,我應該也能辦到吧?」其實她是在和那位老太太較量了。過了兩個鐘頭,她再也熬不住了,正準備起座,卻看到老太太依然坐在那裡。

於是她下定決心:「管它呢!我寧可死在禪堂裡,也不起座了。如果老太太做得到,我也做得到!」最後,那位老太太坐了四個鐘頭,她則足足坐了六個鐘頭。在所有禪眾當中,就屬她們兩位,尤其是佛羅里達州那位女士,得到的成果是最好的。

這件事告訴我們,在禪的修行裡,該鬆該緊,並沒有一成不變的規則可循,而是隨著不同的情況改變。一般說來,對年輕人如果不用嚴格的規矩,他們會把修行看得很簡單,沒什麼用,而最後就離開了。但是老人家和某些處境特殊的人,一旦發現自己是在浪費時間,蹉跎修行的機會,就會產生很強烈的慚愧心,儘管規矩很鬆,反而會拚命用功,並且得到最佳的成果。

重量 / Weight 0.5 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