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如何打開禪門?
50個禪修要領,讓你掌握修行重點,依循方法不卡關,身心安定得自在!
學禪總是遇到這樣的問題:
禪修與靜坐、冥想有何不同?
為何禪修可放鬆與安定身心?
如何選擇適合的禪修方法?
你想知道:
為什麼要禪修?
禪修有哪些基本工?
打坐為何總是不停打妄念?
本書針對禪修新手,量身設計50個禪修入門問題,共分四大單元:
1。打開禪門
2。禪修原來如此
3。放鬆有方法
4。安心好禪修
幫你掌握禪修入門需要知道的事,讓你放輕鬆安心學禪!
目錄
1。打開禪門
Q01:禪修風潮為何風行全球?
Q02:什麼是禪?
Q03:為什麼要禪修?
Q04:禪修與靜坐、冥想有何不同?
Q05:禪坐可以治百病嗎?
Q06:為何禪修可放鬆與安定身心?
Q07:修行一定要打坐嗎?
Q08:禪宗就是禪定嗎?
Q09:什麼是開悟?
2。禪修原來如此
Q10:禪修可以看書自學,不請禪修老師指導嗎?
Q11:禪修為何需要使用方法?
Q12:禪坐為何要從體驗呼吸開始?
Q13:如何選擇適合的禪修方法?
Q14:如何安排禪修課程?
Q15:打坐應具備什麼心態嗎?
Q16:禪修有哪些基本工?
Q17:禪修要採用什麼坐姿?
Q18:為何盤坐禪修後,身體會變暖和?
Q19:禪坐前為何要暖身,禪坐後為何要按摩身體?
Q20:禪坐要準備什麼道具?
Q21:什麼時段與環境適合禪坐?
Q22:什麼狀況下不適合禪坐?
Q23:夏天禪坐可否吹電扇或冷氣?
Q24:在家禪修時,可以放輕音樂幫助放鬆嗎?
Q25:禪修時可以講話嗎?
Q26:打坐時可否戴眼鏡或隱形眼鏡?
Q27:如何進行每日的打坐修行?
Q28:生活中禪修有何原則?
3。放鬆有方法
Q29:放鬆為何是禪修基礎,如何練習?
Q30:禪坐時頭痛怎麼辦?
Q31:禪坐腿痛,該不該放腿?
Q32:為何禪坐會全身痠、麻、癢,彷彿螞蟻爬上身?
Q33:一打坐就想睡覺怎麼辦?
Q34:打坐不能閉眼嗎?
Q35:禪坐可以彎腰駝背嗎?
Q36:只要打坐,身體就不由自主亂動怎麼辦?
Q37:無法專心禪坐,心散亂得亂七八糟怎麼辦?
Q38:打坐一定要結手印嗎?
Q39:禪坐無法盤腿怎麼辦?
Q40:用數息法數呼吸,無法輕鬆呼吸怎麼辦?
Q41:打坐久了會不會有蘿蔔腿?
4。安心好禪修
Q42:禪坐一直想到男(女)朋友怎麼辦?
Q43:打坐為何總是不停打妄念?
Q44:打坐時看到佛菩薩怎麼辦?
Q45:禪修會不會像練武功走火入魔?
Q46:禪修觀空,最後會不會頭腦空空變傻了?
Q47:心煩沒定性的人可以禪坐嗎?
Q48:年紀大了,學禪為時已晚嗎?
Q49:沒有時間打坐如何禪修?
Q50:沒有開悟的慧根,學禪是浪費時間?
【導讀】鍊心之旅–楊蓓
小時候喜看章回體的《西遊記》,章節之間起承轉合的詩句總是被跳過,只是沉溺在故事情節的追逐中,偶爾停下來,只想著:幸好玄奘法師有三位神通廣大的徒弟,再加上願意護佑的諸佛菩薩,不然,他怎麼能取得了經,他什麼都不會耶,只會念緊箍咒。後來,讀了歷史,才知道三藏法師真的只是一個人去取經,並沒有小說中玄奇的孫悟空、豬八戒和沙悟淨,繼之而起的念頭是:他怎麼做到的?
稍長,讀金庸的武俠小說,發現愈是高明的武功愈是不落形式,真正的高手是與生活融成一片,舉手投足間消融化解危機尚且不為人知,這時候,飄到教室外的白日夢中會猜想:唐三藏是不是也有這種厲害武功?之後,這些有趣的念頭逐漸消失在紅塵中,取而代之的是迫在眼前的柴、米、油、鹽。
中年時分,意外地禪修了三天,禁語、腿痛、紛亂的念頭……,結束後,平日話多的我,不想開口,心頭安靜了然,向聖嚴師父告假,拎著行李,一個人安步當車,由農禪寺走回東區的家,之後,連著幾天,人是清明安定的,思緒不雜亂,當下的事,一件一件地度過。想起,曾請教聖嚴師父如何每天面對如此多的事務,他說:「外境動而心不動。」我想,這就是嗎?幾天後,境界消失,心頭卻多了一分篤定,因為人心雖然難測,但是有方法了,從此走入「鍊心」的旅程。
我們總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間如同江湖,隨著時間、空間的移轉,各種角色上身,人們總要在這過程中爭一個安身立命的位置,證明自己活著的價值,在此同時,也承受著各種江湖詭譎的風險,於是,角色、位置、價值在百般努力之後,是安定?是妥協?是委曲求全?還是……,這其中,不只是給周圍的人交代、也是給自己的交代,生命只要活著,沒有一刻停歇,心,如何安定下來?
總以為壓力是可以疏解的,休假、購物、旅遊、運動,甚至由職場退休,我必須承認,只要活著,就沒有﹁退休﹂這兩個字,下一餐要吃什麼、明天要跟誰見面……,沒完沒了,這就是生活。於是,進一步想,如何可以活得少點壓力,心,不要忙得這麼累,可是這世界不會因為「我累了」而改變,接下來,會發現,只有看世界的心變了,世界才會變。
生命歷程中,現實與理想的落差,想要與需要的衝突,做自己和成全他人之間的失落,我們都以為把相關的人、事、物擺平,就安心自在了,殊不知人定勝天的信念總在午夜夢迴的時候,隨著歲月悄悄地消失,那麼玄奘法師取經是如何做到的?
有一次,在法鼓山紐約象岡道場打禪七,那是鄉間一處僻靜的山谷,坐到第四或五天的時候,心地十分沉靜,晚間起坐後,並不想立即回房休息,於是在墨黑的夜空下往林間散步,小時候怕黑的我只覺眼前景況分明,耳中萬籟清晰,心地安定中帶著淡淡的喜悅,腳下崎嶇的山路如履平地。之後,回到寮房,睡前終於明白什麼是「心淨則國土淨」,同時,也明白心淨是鍊出來的,我相信,玄奘法師赴印度取經時的上乘武功就是「外境動而心不動」,心不動,而仍能起各種作用,心,必是清淨的。
《禪修入門50問》這本書,教的是上乘功夫,卻由周邊的配套措施入手,先由各種疑問切入,給一些基本觀念,然後告訴您看似細節卻一定會遇見的狀況,包括身體、心理和環境等部分;說不上鉅細靡遺,卻提綱契領,讓您有線索可以深入。簡單的文字,卻隱含心法,如果您在禪坐中有過片刻寧靜,您就知道這心法的本質就是「禪」。我們可能做不到玄奘法師的壯舉,仍然可以成為鍊心高手,為自己造就一片淨土,也為人間增添一分清淨。
精采書摘
Q1:禪修風潮為何風行全球?
現代人物質生活進步,伴隨而來的壓力卻更大,工作、人際、社會、家庭等壓力,往往逼得人們喘不過氣。適當的壓力是進步的動力,然而,長期處於高壓下,對身體與心理健康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為了釋放壓力,各種按摩紓壓、芳香療法、療癒系小物、慢活旅遊等名目應運而生;也有醫院增設「放鬆」門診,引導人們轉換心情,放鬆身心,再次充滿能量面對生活挑戰。
美國《時代》雜誌報導,美國每天有超過一千萬人透過靜坐來放鬆、紓壓,其他放鬆方式還包括:運動、聽音樂、健身、繪畫、瑜伽、氣功等。在這麼多種紓壓放鬆的方法裡,「禪修」成了當代「顯學」,為全世界共同研修的課題。無論是西方或東方醫學界、運動界、教育界、文學界、藝術界……,都從古老的禪修方法重新取經,而工商企業界更是將禪修運用在職場上,鼓勵員工們以此鍛鍊身心。彷彿,工作與生活有了「禪」字,就擁有了安頓身心的安心帖。
覺察身體放鬆禪
現代人都太會「忍」了,忽略身體透露的訊息,就像吹氣球一樣,一定要等到「爆掉」了,才發現自己的身體真的太緊、太累了。覺察身體的感覺,是放鬆的第一步。人們往往對身體發出的訊息不知不覺,例如牙齒緊扣、肩膀不自覺拱起、眼睛瞇起、胃悶脹氣,或不定時偏頭痛,睡覺時緊握雙拳……。這些身體現象,正透露著我們處於「緊張」、「壓力」下。
放鬆其實是「本能」,因為人們都不喜歡「不舒服」的感覺;「放掉」不舒服的感覺就是放鬆,覺察自己哪裡感到不舒服就「放掉」,慢慢地就會「鬆」了。透過禪法,我們可以一步步觀察自己緊繃的情況,然後一層層鬆開身心壓力。
「心」是放鬆的關鍵,心的放鬆就是放下;身的放下就是放鬆。放鬆是以身為用,以心為體。身與心是一體的,身體的反應其實透露出心的訊息,壓力是源於內心對外在環境與自我價值的反應。
以禪調適身心壓力的過程,其實便是內在的自我探索之旅。從紓解壓力到增加自我覺察,並了解與接納自己的特質,探索自己的人生意義,進而穿越表象, 欣賞、感謝與享受生命的豐足,便是禪的智慧人生。
凡事用心不用力
聖嚴法師常形容,一個身心放鬆的人是「無事人」,但「無事人」絕非凡事漫不經心,事不關己;而是認真處理當下每一件事,處理完了也就放下,心中沒
有任何罣礙。如何把心放鬆?如聖嚴法師所說:「好事不強求,壞事不拒絕。一切現象的發生必有其原因,要平心靜氣地接受它、處理它、完成它,這就容易放鬆了。」
以禪法學會放鬆身心,能讓我們隨時保持身心安定。禪修,不只是放鬆的方法,更是生命的智慧,現代人需要的不只是養生、練氣或心理治療,而是一套足以安身立命的生命智慧和處世哲學。一個真正身心放鬆的人,對於人生價值已了然於心,做起事來用心卻不用力,就如同大慧宗杲禪師所說的「省力處便是得力處」。當我們放鬆得力時,便可省無限力,但省力處卻可得無限力,做起事來得心應手,心也將更自在。
Q12:禪坐為何要從體驗呼吸開始?
禪修的方法很多,首先要學「體驗呼吸」。為什麼要「體驗呼吸」?因為心情和呼吸是息息相關的。氣息和順舒暢,心境才能平靜安穩。心情與呼吸的關係極為密切,要想調心,必先從調息入手。不論是中國的道家、印度的瑜伽、西藏的密宗、中國的天台宗等,提到修行禪定的次第,必定重視呼吸與氣的問題。因為人體生理的動靜以及心理的動靜,與呼吸的氣和息,有著依存關係。
就原則的定義而言,「呼吸」,是指普通人每分鐘十六到十八次的出入息。修行者的呼吸在漸漸地緩慢深長微細之時,稱為「息」。由於息的力量,推動血液製造能源,由能源產生賦活生理機能的作用,稱為「氣」。當修行者感受到由氣所產生的作用時,稱為「覺受」,有了覺受經驗的人,便會覺得坐禪對於他們,確是人生的一大幸福和恩惠了。
此外,體驗呼吸具有三大優點:
1. 人人都能用:呼吸人人都有。
2. 隨時都能用:呼吸是連續不斷的,所以我們可以不斷地把心放在呼吸上。
3. 易學易用:呼吸很容易體會。
體驗呼吸的方法
每個人都有呼吸,但是因為我們的心總是一直往外奔馳,所以很少覺察自己是怎麼呼吸的。體驗呼吸,就是把我們的心收回來,貼在呼吸上。感覺有呼吸,知道自己有呼吸,享受呼吸的感覺,體驗自然、順暢的呼吸就可以了。
體驗呼吸的方法很簡單,坐定之後,慢慢把心收回來,輕鬆地體驗呼吸在鼻端的出入,享受呼吸的自然,享受呼吸的舒服。如果有念頭,沒關係,放下它,不斷不斷地回到呼吸上。
體驗呼吸的要領
1.自然呼吸:與平常一樣保持自然呼吸就好,不要刻意去控制呼吸的快慢或深淺。
2.不計較分析:只要很單純地知道呼吸在鼻孔進和出的感覺,知道呼出的氣是溫暖的,吸進來的氣是清涼的。不要去想吸進來的氣跑到身體的哪個部位,或是分析空氣的好壞。
3.每一次呼吸都是新的開始:每一次呼吸都是新鮮的,都是一個新的經驗,都是重新開始的一個生命。要體認到生命是不斷地開始,不斷地前進,而不是原地踏步,才不會枯燥無聊。只要將體驗呼吸培養成興趣,妄念就會減少,心就會安定下來。
Q20:禪坐要準備什麼道具?
禪坐所需的用具不多,主要為:
一、蒲團
蒲團的材質多種,外型也有圓型、方型,可視自己的需要做選擇。蒲團的功能為墊高臀部,以讓脊椎保持挺直,禪坐時不會昏沉。假如蒲團的高度不夠,可多墊一個,或將毛巾放在蒲團下墊高。如果在家禪坐沒有蒲團,可以枕頭或沙發墊暫代。
二、坐墊
禪坐如果直接坐在堅硬的地面上,膝蓋和小腿容易疼痛,所以需要鋪坐墊。坐墊並可幫助隔絕地面濕氣而受寒。坐墊的材質多種,外型也有圓型、方型,可自由選擇。如果在家禪坐沒有坐墊,可以地毯或毛毯代替有的人覺得夏天坐蒲團太熱,喜歡直接靠牆而坐,或是坐在冰涼的地上,如此雖然能得一時清涼,卻容易受寒,並會造成氣脈不通暢,建議要使用蒲團與坐墊做輔助道具為宜。此外,
切勿坐在彈簧床上禪坐,以免造成脊椎彎曲。
三、毛巾
禪修時,要用毛巾蓋住兩腿,保護膝蓋與胯骨,目的是為避免風寒,以免產生痠痛。如果天氣寒冷,還可另加一條毛巾,覆蓋肩膀與背部以禦寒。夏天天氣炎熱,可不蓋毛巾,但是要穿長褲,以免著涼受寒,產生痠痛。
此外,禪修的穿著要寬鬆舒適,材質吸汗透氣,不要繫腰帶,讓身體沒有壓力負擔。女眾禪坐時,建議不要束胸,以保持呼吸順暢。至於冬天為保暖,是否能穿襪子、戴帽子、披圍巾,可就個人情況做調整。如有需要添加衣物,以寬鬆無束縛感為宜,以便安心禪修。
Q41:打坐久了會不會有蘿蔔腿?
有些愛美的女性會擔心長時間禪坐,腿會變成蘿蔔腿而不敢學打坐,其實是完全不必要擔心的。
日本的傳統女性生活起居,習慣跪坐,由於長期將臀部壓在小腿上,導致小腿血液循環不順暢,久而久之就變成蘿蔔腿。如果又從事粗重的農務,小腿會更粗壯有力。
禪坐的功能之一,便是能放鬆身體,促進血液循環,讓氣血暢通,因此腿部線條會更優美不浮腫。再加上禪坐前後,都會全身按摩與運動,因此長期禪坐,人會看起來更容光煥發好氣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