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通與人通:宗教人生 (大字版)

RM48.60

作者:聖嚴法師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24年08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法鼓系列別:家中寶
規格:平裝 / 304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0100391
ISBN:9786267345368

庫存只剩 1

貨號: 9786267345368 分類:

內容簡介

身心的安頓,心性的超脫,就在一念之間。

神通真的法力無邊嗎?
在瞬息萬變、錯綜複雜的時代裡,何處是人生的歸宿?

本書收錄聖嚴法師談論「宗教與人生」議題的十八篇文章,針對東西方宗教的流傳、互動及觀念上的異同,以理性的態度提出了分析辯證。

法師深切期許,「宗教與宗教之間,應該彼此諒解,互相尊重,不要抱著『有我無敵』或『有敵無我』的態度,去肆意攻擊或存心消滅。」

法師以其深厚的修行經驗、敏銳的觀察力,點出人生的種種艱難苦痛,並經由其深雋智慧的帶領,我們得以超越人生的瓶頸,探尋終極圓滿的真理。

 


目錄

從人生的痛苦到人性的昇華
人心的安頓和自性的超脫
從人與人間到解脫之路
走在缺陷處處的人生道上
再談走在缺陷處處的人生道上
蒼涼的人生
人格在寂寞中昇華
怎樣準備人生的最後
談神通與人通
理想的社會
美麗的未來境界
宗教行為與宗教現象
東西方宗教的會流
論佛教與基督教的同異
再論佛教與基督教的同異
人的佛教
佛教的孝道精神
佛教對福壽康寧的看法

 


精采書摘

談神通與人通

所謂神通,在佛教的解釋,應該包括凡聖共有的五通及聖位獨具的六通在內。五通便是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和宿命通。這五通,外道凡夫都可以禪定的工夫修練得到;六通者,以此五通,再加一個漏盡通便成。也就是說,前五通的境界,在六道眾生之中,無論學佛與否,只要下了禪定的工夫,到了相當的程度之後,便可求得,所以上至天神,下迄人及畜生,都可能得到若干神奇之力,故在我們的歷史乃至當今的世界上,往往會產生一些神奇古怪的現象,尤其是在半開化或近乎原始型態的一些區域中。

可是這在佛法來說,雖然承認它的存在,也可以證明它的存在,但卻不以為那是人生自救的最好出路。換言之,有了前五通,只能在三界生死之中顯顯本領,卻無法跳出生死的大海一步。正像小說《西遊記》中所寫的孫悟空一樣,他會七十二變,他能一個虎跳翻出十萬八千里,但總翻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去。眾生修行,非到第六漏盡通得著之後,才是真正的通出了三界生死的輪迴。以禪定的境界來說,那是到了四禪天以上的境界了,可是不修佛法,不依正法修行,無論如何也到不了這樣的境界。

我可以利用天耳通,要聽什麼就是什麼,那時我可以不用長途電話,不用收發報機,不用派地下工作人員,要聽什麼人的談話,就聽什麼人的談話,任何國家的任何機密會議,我坐在家裡,比他們與會的人員,更為明白清楚。我也可以利用他心通,觀察所有跟我可能或已經發生各種關係的人的一切心理活動,一方面我可先發制人,凡是對我有所不利的念頭,當尚未形成事實之先,便向他提出有力的警告,否則的話,我也可以事先準備避難,以求減輕自己的損害或負擔。

最妙的,我可運用宿命通,看看我過去的許多無窮生死以來,究竟曾變過一些什麼東西,是牛、馬、狗、豬、毛蟲、糞蛆,或者一向就是人;或是男、女,當過大官、強盜、乞丐、小販、軍人;或者我是剛從天上貶謫下來,那麼我曾住過哪些個天?有過多少天子、天女?享過多久的天福?同時我還可以看出其他的人們,哪些人曾做過我的父母?一共幾次?在什麼時候?哪些人曾是我的妻子、兒女、親戚、朋友和冤家對頭?那該多麼有趣。

正因為神通的妙用,有這麼大的天地,我們說來,也就真的神乎其神了。其實,所謂神通,真有如此的廣大嗎?那是並不盡然的,印度的外道,和非洲及澳洲半原始部落中的祭師,一千九百多年以前的猶太人耶穌,都能耍出幾套神通(其實說他們近乎魔術比較恰當些)來的,即連中國明代的大儒王陽明,他在尚未專事於儒家的理學之先,曾修過道,也曾有過類似神通的經驗,他當時能在家中知道有什麼人要來訪他。

可是那些經驗的適應範圍是極其有限的,真所謂當方土地當方靈,範圍一大就摸不著邊際了。如像佛的大弟子目犍連那樣的神通,上天入地,自由自在,實在難得,但與佛陀比來,他又瞠乎其後了。然而,神通有用嗎?目犍連尊者為了要救釋迦族人的災難,便以神通的力量把五百個釋迦族人,裝在他的缽裡,托上天去,可是那五百個人,竟在他的缽裡全部化成了血水,並且連他自己本人,也是死於外道之手,被打得血肉模糊!可見,神通雖然可貴,卻也未必可靠。

本來神通是由禪定的工夫得來,但是禪在中國,成了中國佛教的最大支派之後,宗門的祖師卻絕少玩弄神通或追求神通的,相反地,宗門的祖師,都在教人做一個人,絕不主張教人變成神奇古怪的「神」,尤其中國的文化是人本主義的文化,禪宗又是一個因了中國文化的影響而形成的中國佛教,甚至還有人以為中國的禪宗,是藝術生活的宗教,所以由禪定而產生神通的門路,不為所取。

同時,禪定可以產生神通,禪定卻不一定非要產生神通不可,如《禪法要解》上說︰「行者得此第四禪,……欲得六通,求之亦易。」如果不求神通,也就不一定會有神通了。何況佛教主張因緣果報,一切的一切,皆由各自過去生中的業力牽引,而有現前的受報,未來的出路,也要靠著各自本身的努力,才會慢慢好轉,單憑神通是無濟於事的。

所以在中國佛教史上,所謂「神僧」如佛圖澄等的地位,實不如道安、羅什、道生、慧遠、法顯、玄奘等來的顯著,前者的貢獻也遠不及後者之偉大。雖然利用神異能夠轟動一時,但其對於後代的影響,並不太大。否則的話,世尊成佛之後,可以不用說法,乾脆就用神通來救度眾生便是了,把所有的眾生,運用佛陀的神通,一個一個全部帶向佛國淨土,不就行了嗎?

可是佛在人間應化之時,若非不得已,絕少用到神通的,佛陀全憑他的智慧及德行的感召,來教化眾生。所以佛教不講權威,只講因緣果報,這便是佛教異於其他宗教(如基督教等)的偉大之處,因為佛度眾生,只能勸導教化,不能如基督教所說的代人贖罪及赦人之罪。

各自吃飯各人飽,佛陀只能教人吃飽或餵人飯吃,卻不能代人吃飽,真理之中,沒有便宜可討,想占便宜,到頭來吃虧的還是自己。正因為神通的不可靠,所以佛教傳來中國數千年,在中國佛教史上的中國佛教徒中,能以神通聞名者,實在不多,尤其不會受到正統佛教思想的重視。所以我們在今天而談神通,實屬多餘!

筆者沒有佛教的反動思想,但我以為,在今天而想來談神通或提倡神通,神通兩字,應有另外一種解釋才對。神是精神,也是人人皆有的心性,能夠把人人的心性,接通或貫通了人人的心性,就可稱為神通。其實,我們為了避免名詞的假借運用而引起觀念上的模糊不清起見,不妨將這一種神通,稱為「人通」好了,同時,我們也可以說,今日的人類社會,與其說是需要神通,倒不如說是需要人通,更為切乎實際。(摘錄)

重量 / Weight 0.5 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