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療癒—佛陀教我的10堂生死課

RM27.00

作者:杜正民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8年02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21×15 cm / 184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050161
ISBN:9789575987770

已售完 / Out of Stock

貨號: 9789575987770 分類:

內容簡介

佛陀是大醫王,如何開藥療癒生死病苦?
《雜阿含經》病相應群經的妙法,
讓我們能以病為師,以法為藥,
明白生死難關原來是禪關!

你有自信:老得快樂?病得健康?死得自在?隨願而生?

很多人在面對生死病苦時,才赫然發現不知如何運用佛法安身、安心,不知自己多年所學為何?杜正民教授在罹癌後,也曾為此困惑,想了解佛陀如何教導人面對病痛與生死,因而投入《雜阿含經》病相應群經研究,並建置法的療癒資料庫,本書即是他以身試法的親身體驗。

杜正民教授凝視生死,深刻探索佛陀對生死、病苦、醫療的教導,全書分為十章:〈我的痛,我的話頭〉、〈病歷表的奧祕〉、〈你的生命觀是什麼?〉、〈病中恐懼,洞見我執〉、〈命終之後,知生何處?〉、〈你放不下什麼?〉、〈正念正智以待時〉、〈臨終聽法與平常用功〉、〈病中遊戲〉、〈最後,也是最初〉。他將疼痛當成話頭來參,釐清自己的生命觀,自製經文病歷表,明白佛教的死亡觀,讓自己與親友心無罣礙。

如果你也對生死感到不安,為病所苦,可以佛法為藥方,建立自己的生命觀、醫療觀、生死觀、修行觀,轉人生苦海為智慧法海!

 


作者簡介

杜正民(1952~2016年)

從1978年參加聖嚴法師在臺灣舉辦的第一期禪七至今,大多致力於佛教教育工作。歷任中華佛學研究所圖書資訊館館長、法鼓佛教學院副校長、法鼓文理學院教授、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副主任委員,美國史丹佛大學及柏克萊大學訪問學人(2012年)。

曾擔任行政院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漢籍全文工作小組」、「文獻與檔案主題小組」召集人,及EBTI國際電子佛典協會委員臺灣代表、ECAI 國際文化地圖協會創始會員。從事佛學與資訊的研究發展及推廣國際學術交流,於電子佛典與相關佛學數位資源的研究與建置,在國際佛學界享有聲譽。

2011年起連續五年獲得科技部特殊優秀人才及教育部頂尖人才獎勵,是一位謙厚踏實、認真教學研究、用生命奉獻投入工作的優秀學者。

 


目錄

推薦序:以法療癒「存在的苦惱」 釋惠敏
推薦序:醫者的《阿含經》  黃軒
推薦序:以身試法──真實不虛的臨終道途  郭惠芯
代序:病中體驗,佛法真實不虛  張雪卿
編者序:緣起

1 我的痛,我的話頭
讀經筆記:宛如一串珍珠:《雜阿含經》病相應經
2 病歷表的奧祕
讀經筆記:經文病歷表實作
3 你的生命觀是什麼?
讀經筆記:你,皈依了嗎?
4 病中恐懼,洞見我執
5 命終之後,知生何處?
讀經筆記1:善用六根,體驗生命的深度
讀經筆記2:找到自己的生命觀與修行觀
6 你放不下什麼?
讀經筆記:從日常生活處起觀
7 正念正智以待時
8 臨終聽法與平常用功
9 病中遊戲
讀經筆記:從1030經踏上修行之路
10最後,也是最初
讀經筆記:面對痛,是最好的修行

附錄一:為下一代做準備
附錄二:《雜阿含經》參考經文

 


序/後記

【代序】病中體驗,佛法真實不虛——張雪卿(杜正民夫人)

能有這本書問世,要感謝那場病。

2005年杜老師確診罹癌,接著住院治療,由於那段期間,痛不可堪,才讓他開始從佛典中尋找答案,試圖了解佛陀如何教弟子面對生死。

生了病,他依然不改學者的性格,把自己的病當作研究對象;他不把自己當病人,而是觀察自己的病,每次就診完,他都會做記錄、看數據的變化,不過他倒不是把病當成佛學研究,而是在病中體驗佛法。《法的療癒》就是他的學習心得。

十年下來,他很樂觀也很踏實,如同他在書裡所寫的,抱著「把每一天都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的心態來生活。

2016年10月16日杜老師入院後,就再沒踏出醫院了。安寧這段日子,對照他第一次住院,有非常非常大的差別。十年前,杜老師痛到寢食難安,當時他一直念《心經》,但也一直喊痛;這次住院,他還是痛,除了偶爾會說不舒服需要調整姿勢之外,他卻沒喊過痛。

從住院一直到捨報往生前,他幾乎每天都坐在窗邊喝茶,靜靜看著窗外,身體的不適,似乎無礙於他。之前我不懂為什麼他可以那麼從容自在地面對死亡,後來從編輯寄給我的文稿,反覆咀嚼老師的話,慢慢地我懂了-因為佛法,還有對法的信心,讓他沒有恐懼,如同經文所說:「心得解脫,法喜利故,身病悉除。」

最後那四十二天,有件事令人難忘,就是主治大夫賴允亮邀請杜老師給學生講課。或許是公文的作業流程繁瑣,遲遲沒有下文,有一天醫師巡房時問老師:「還有沒有心願未完成?」護理師淑真真的很能體會老師的心情,從旁問了句:「是不是要為醫學院學生講一堂課?」沒想到老師竟露出許久不見的燦爛笑容!

他真的笑得好開心,那天下午杜老師坐起身來準備PPT,護理師們還從病房的一角幫他拍照,因為他們很訝異老師怎麼變得那麼有精神,也感受到了杜老師那股想要把他對佛法的理解,與年輕學子們分享的熱切。

到了上課那天,杜老師其實很不舒服,護理師先幫他按摩緩解疼痛後,才坐上輪椅,推到一間比較大的病房講課。老師坐在沙發上,學生圍繞身旁聽講。坦白說,他已經沒什麼力氣了,但是那天卻講了整整兩個小時!一回到病房,老師攤在床上一動也不動,可以說他把生命最後的一點力氣都用上了。雖然累癱了,我想,他應該是心滿意足的。那是往生前一星期。

我常笑說,要老師打開話匣子,除了茶,還要有佛法。

杜老師經常給人木訥寡言的印象,那是因為他不曉得怎麼開口話家常,但如果話題轉到佛法上,他可以滔滔不絕,好幾個小時都停不下來。平常我們兩個在家,杜老師只要一有新發現,或者讀經讀出不一樣的心得,就會拉著我講個不停。這是杜老師分享佛法的熱忱。

我們相識四十多年,共同生活三十多年,但由於因緣不具足,一直到他生命的末期,我才真正開始接觸佛法,學習佛法。從杜老師臨終的自在,讓我體會到佛法是真實不虛的,也啟發我趕快跟上佛陀的腳步。記得書裡有一篇是佛陀教導叵求那尊者,如果臨命終時,有善知識前來說法,很好,如果沒有,就自行用功。老師就是這樣走過來的。杜老師也是一個凡人,我想,他可以做到,我們應該也可以做到。

杜老師這一生有兩個「孩子」,除了女兒Karen,他其實還有一個悉心照顧的兒子,叫作《CBETA電子佛典集成》。

老師的一生幾乎奉獻給了CBETA,從1998年擔任總幹事開始,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張羅,我從沒聽過他一句抱怨,有的都是開心的分享和無盡的感恩。老師最津津樂道的就是敦煌的故事,早期整條絲路只有一套《大藏經》,研究人員經常要往返石窟和研究所比對查證,曠日費時,後來有了CBETA的《大藏經》光碟後,只要手邊有一台電腦就搞定了,方便許多,省卻很多的往返車資及時間。類似的小故事,不勝枚舉,所以老師常說:「為了這張小小光碟片,再辛苦都值得!」

老師一輩子研究如來藏,最後十年則是親身體驗「法的療癒」,感恩法鼓文化果賢法師促成將這兩部分記錄出版,得以保存下來。而這本小書能與大眾見面,很重要的推手是《人生》雜誌的常真法師和翠谷菩薩,感謝他們的採訪整理,也感恩叢書部的同仁悉心編校,讓《法的療癒》得以順利出版,和更多人分享,利益更多人。

張雪卿
杜正民夫人

重量 / Weight 0.3 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