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觀想所處環境、道場及所走的路,處處是蓮臺,步步有蓮華,我們所提倡的人間淨土,也就自然出現了。巡禮了一千多年來中國佛教的根源,臺灣佛教的法脈所在;走遍極富文藝創作、佛教人才輩出的江南風采。
如果沒有歷代的古聖先賢,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儀軌芳範以及他們的智慧財產,我們今日的人間社會就不堪想像。所以每到一處曾有高僧大德駐錫過的古道場,不僅要緬懷他們,禮敬他們,也希望學習他們。所謂見賢思齊,不應僅為自己受益而感恩,更應體驗他們為法忘軀的堅韌心和利益眾生的悲願心,試著來做更多自己當做而能做的佛事。 --聖嚴
目錄
自序
一、行前說明
二、拜訪印順長老
三、到了南京
四、進入九華山
五、九華山的歷史地理
六、肉身菩薩金地藏
七、肉身寶殿
八、蓮華世界
九、處處蓮臺.步步蓮華
一○、拜經臺
一一、天臺正頂
一二、地藏洞.小老鼠
一三、九華山的現在
一四、化城寺
一五、祇園寺
一六、旃檀林的大悲殿
一七、甘露寺的佛學院
一八、九華山歷史上的佛教人才
一九、棲霞山佛學院
二○、同鄉法師.千佛巖
二一、三論宗.宗仰
二二、棲霞山的殿宇
二三、寶華山隆昌律寺
二四、寶華山的滄桑
二五、寶華山的律統
二六、還是「律宗第一山」
二七、焦山定慧寺
二八、茗山長老
二九、金山江天寺.禪堂
三○、張家港會晤俗家親人
三一、缺席的那一房
三二、我自己的家
三三、反其道而行
三四、苦與樂
三五、狼山廣教寺
三六、法乳堂.法聚庵.山頂大聖殿
三七、祖堂.八小名山.佛學院的可能性
三八、兩則遺憾的小插曲
三九、從南通到蘇州
四○、姑蘇城外寒山寺
四一、懷恩.寺志.尋根
四二、靈巖山寺
四三、印光大師在靈巖山
四四、念佛堂.佛學院
四五、歷代興替.高僧群像
四六、西園戒幢律寺
四七、五百羅漢
四八、通往杭州的路上
四九、淨慈寺.雷峰塔的故事
五○、永明延壽禪師
五一、湖隱道濟禪師
五二、淨慈寺的歷代高僧
五三、靈隱寺
五四、靈隱寺與南方佛教
五五、靈隱寺的高僧群
五六、今天的靈隱寺
五七、弘一大師受戒處
五八、西湖.西泠印社.鳳林寺
五九、新昌石城山
六○、大佛寺的彌勒大佛
六一、天臺山的國清寺
六二、禪與教的興替
六三、寒山子
六四、智者塔院.高明寺
六五、隋塔與隋梅
六六、奉化雪竇寺
六七、布袋和尚
六八、雪竇寺的祖師們
六九、天童寺
七○、密雲圓悟禪師
七一、近世諸大師
七二、阿育王寺.瞻仰佛舍利
七三、歷代高僧.寧波到普陀
七四、普陀山的出典
七五、梵音洞
七六、普濟寺
七七、日僧慧鍔
七八、普陀山的今與昔
七九、印順長老出家處.佛學院
八○、紫竹林
八一、佛頂山的慧濟寺
八二、太虛及印順二師閱藏處
八三、法雨寺的印光大師關房
八四、虛雲和尚等四位大師的參學修行處
八五、從普陀到上海
八六、訪靜安古寺
八七、龍華寺.功德圓滿
精采書摘
八、蓮華世界
我們上下肉身寶殿所踩的每一個石級,包括八十四級、九十九級兩段陡坡,乃至平鋪的石板,也都發現雕刻有蓮花的圖案,而且每一段石頭蓮花的圖案設計都有變化。九華山的祇園寺前,有一百多塊長方形石條鋪砌成的浮雕蓮花甬道,每石中央也是各式圖形的蓮花。後來到了普陀山,我們也在每三塊石板即有一朵蓮花雕刻的朝山步道上走過;特別是從法雨寺往佛頂慧濟寺的那一條步道,步步是蓮臺。所謂靈山聖地,真是名不虛傳,法雨寺的大殿地板石,也是每塊都有蓮花的圖案。
普陀山的不肯去觀音,曾使日僧慧鍔在海上發現鐵蓮擋住去路,而將那塊海域稱為蓮花洋;九華山在李白登山所見是九朵蓮花形的山?,可見此二名山,與蓮華世界特別有緣。上海龍華寺的大殿,也有蓮花圖形的方塊石砌地面。
雖然在大陸許多的佛教名山,乃至包括印度在內的佛教聖跡,很少有像九華山、普陀山那樣,有以蓮花圖形作為整條步道與整段石級的圖案雕刻;也很罕見以蓮華命名的山名及水名。可是我在一九八九年去印度朝聖的旅程中,當我見到遍地都是野生的白蓮花時,就已告訴大家,在印度朝聖,都要用「步步生蓮」這句話來看待這個世界;生活在這個世界,等於是生活在蓮花中的蓮臺上。
蓮花在大小乘經典中都有它殊勝的意義。
《中阿含經》卷二三〈青白蓮華喻經〉說:「以此人心不生惡欲惡見而住,猶如青蓮華紅赤白蓮華,水生水長出水上不著水,如是如來世間生世間長,出世間行不著世間法。」
《佛說文殊師利淨律經‧道門品第四》也說:「人心本淨,縱處穢濁則無瑕疵,猶如日明不與冥合,亦如蓮華不為泥塵之所沾污,譬如虛空無能污者。」
《維摩經‧佛道品》也說:「譬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卑濕淤泥乃生此華,如是見無為法入正位者,終不復能生於佛法,煩惱泥中乃有眾生起佛法耳。」
從以上的三種經典所見,都是用蓮花象徵來譬喻諸佛菩薩在人間和眾生共同生活,救濟眾生而不貪著眾生,隱跡塵勞而不為煩惱所困,處於生死苦海而不以為苦。這就是說,菩薩要成佛一定是深入眾生群中,發菩提心,成就眾生。
但是在《觀無量壽經》及《阿彌陀經》都說,西方三聖都住於蓮臺之上,同時,凡是發願往生西方極樂淨土的人,臨命終時,西方三聖手持蓮臺來迎此人,往生西方蓮池。《大智度論》卷八說:「床為世界白衣坐法,又以蓮華軟淨,欲現神力能坐其上令華不壞故;又以莊嚴妙法座故,又以諸華皆小,無如此華香淨大者;人中蓮華大不過尺;漫陀耆尼池,及阿那婆達多池中蓮華,大如車蓋;天上寶蓮華復大於此,是則可容結加趺坐;佛所坐華復勝於此百千萬倍。」
從這一段引文可見,蓮花的大小,是因福報的大小、智慧的深淺,以及所生品位的不同,而各有異,就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也有九品不等的蓮臺;人只要修行佛法,行菩薩道,就能把世間當成蓮池,自己生活的環境,處處都是蓮臺。所謂「化火焰為紅蓮」,雖是菩薩境界,我們每一個凡人,只要能夠用心去解讀古來祖師大德們修行的信心、創建道場的願心、化度眾生的悲心,就能夠體會到他們的內心,每一秒鐘都沒有離開清涼的蓮池。當你躺下時,是在蓮臺上;坐著時,是在蓮臺上;站著時,是在蓮臺上;走路時都在蓮臺上。只要保持自己的身、口、意不受環境所困擾,不產生煩惱,那就會體驗到處處有蓮花、步步是蓮臺的蓮邦淨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