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智狂雲子-一休禪師

RM24.30

作者:陳文婉 | 繪者:劉建志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0年10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14.8X21 cm / 平裝 / 160頁 / 單色印刷
ISBN:9789575985356

庫存只剩 1

貨號: 9789575985356 分類:

內容簡介

是頑皮小神童,也是機智大智者,
幽默解危機,一休萬事休!

狂、狂、狂,狂出人間真性情;
悟、悟、悟,悟出苦空無常性。

他本是皇家胤嗣,琵琶湖上乍聞鴉鳴,
瞬時間生死大夢轉分明。

當機立教、妙法無窮,
僧衣開口吃飯,浪子也能回頭。
嘻笑怒罵、遊戲人間,
骷髏尚能醒世:「當心!當心呦——」

身心安樂、兩袖輕飄,
一休禪師行跡遍處,吉野的櫻花隨風至處……。

【名人推薦】
蔡志忠撰寫推薦序
中視資深主播 沈春華
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 陳藹玲 具名推薦

 


作者簡介

陳文婉

1953年生,台中縣人。畢業於日本武藏野音樂大學器樂學科,主修鋼琴,從事音樂教育研究工作多年。基於興趣,在翻譯與文學創作上亦涉獵頗深,譯有志文出版社《牧民谷系列》,聯經出版社《友誼多雲轉晴》及台英世界親子圖畫書《我也要背背》、《小美一個人看家》、《我能做什麼事》、《不愛上學的皮皮》、《偵探貓世界尋寶記》、《偵探貓十二個月日記》等,並著有《兒童音樂節奏教育》等書。

 

繪者簡介

劉建志

1966年生於雲林縣北港。自學繪畫,常受邀為國內知名作家文章繪製插圖。1999年築「一澄舍中」殊畫坊,期以摹古畫風重飾佛經圖像。2008年並受「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籌備小組力邀,創作水陸畫系列。

代表作品有:法鼓文化《高僧小說系列》、靜思文化——小沙彌系列、皇冠版《吳姐姐講歷史故事》、中國兒童故事大百科三十六鉅冊等。曾榮獲1995年中華民國視覺設計展「插畫創作」金牌獎、1997年中華兒童文學獎「美術類」年度。

 


目錄

原版總序 智慧與慈悲的分享 聖嚴法師 003
推薦序 人生要通往哪裡?  蔡志忠 006
自序 珍惜知遇的因緣  010

01神童的誕生  017
02千菊丸 021
03小沙彌周建 029
04毒藥 039
05伏虎記  045
06名貴的茶杯 053
07投湖 061
08一休禪師  071
09狂僧 083
10僧衣吃飯 091
11冰釋 097
12深入民間 105
13當機教化 119
14一休到五休 129

佛學視窗
● 時代背景 136
● 歷史人物介紹 144
● 一休禪師年表 147

 


精采書摘

一休禪師

宗純參訪名師的心願,也沒有那麼順遂。

好不容易,宗純又打聽到一位值得學習的師父─位於琵琶湖西側,堅田地區的禪興庵住持華叟禪師。但找到禪興庵,卻吃了個閉門羹。

宗純並不氣餒。一度連生命都不足惜了,如今重獲新生,對人生的探究更是充滿了新希望,再也沒有什麼困難可以擊倒他了。

懷著達摩面壁九年的心境,宗純在禪興庵門前跪禱等待。這是西元一四一五年初春的事,當時宗純二十二歲。

堅田地區的早春,出奇地寒冷。冷風颼颼刮起琵琶湖陣陣漣漪,也刮得宗純寒凍徹骨。但是,他依然堅定不移地白天跪坐門前,夜宿小舟,不達目的,絕不罷休。

「走啦!走啦!師父是不會再收門徒的啦!」

華叟的徒弟不只一次不懷好意地趕他,卻也沒有能夠趕跑宗純的決心。

聽說華叟律己頗嚴,對弟子們更是嚴格、不容懈怠。在禪興庵,不論是誰,莫不是過著清貧的生活。食物沒有了,也沒有托缽的習慣,更別求什麼奢侈的享受了。

對於不守戒律的弟子,華叟更是毫不通融。有許多徒弟因為熬不過這麼嚴苛而艱困的生活,都紛紛離寺而去。可是,華叟也不改初衷,堅持一貫的嚴厲作風。

宗純對這樣的道風十分欽佩,雖然在謙翁門下,過的也是清寒的生活,可是謙翁待人較圓柔,華叟卻是剛烈、嚴峻的。

師事謙翁的那一段日子,他確實學到不少,也體會到貧苦眾生的生活情況。如今,他所景仰的謙翁已逝,極需更大的磨練來成就自己。

於是,愈挫愈勇的宗純本性又復甦了。

這樣過了四、五天,有一天早上,華叟帶了幾個弟子正要外出,走出寺門一看,那個頑固的年輕人還坐在那兒,便很不悅地說:「不是叫他走了嗎?怎麼還在這兒?」

華叟又命令弟子:「潑一盆水趕他走!」

被潑得一身濕淋淋的宗純,仍像石頭一般地動也不動。

等下午華叟回寺時,看到宗純仍跪坐原地,深知這位青年僧必成大器,才又下令:「就讓他進來吧!」

好不容易通過了考驗,宗純被准許入門,拜華叟為師。

三年過去了,宗純在禪興庵的修行生涯,不是普通人可以熬得過的。

每天有一餐、沒一餐的,穿的衣服也不夠溫暖。

在飢寒交迫的嚴冬,不得不借宿漁人的小舟,把鋪在船底的草蓆,拿來當被子蓋。

有些善心的漁夫,會供養他一些食物,可是小心眼的漁夫妻子們卻容不下他,故意敲著鍋子,妨害他的睡眠。

宗純他們還兼做香包和京都娃娃的彩繪手工,賺取微薄的工資用來購買紙筆寫經。

一直到宗純二十五歲的時候(西元一四一八年),因緣漸漸成熟了,影響宗純一生的關鍵時刻終於到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平時無怨無悔的律己苦修,快要有成果了。

重量 / Weight 0.20 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