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好日

RM29.70

作者:釋繼程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1年01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14.8×21 cm / 平裝 / 192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700181
ISBN:9789575985448

庫存只剩 1

貨號: 9789575985448 分類:

內容簡介

每個清晨,以微笑祝福自己,展開全新的一天。
每個晚上,以微笑感恩自己,祝福自己一夜好眠。

日升日落,日日是好日。
相來相去,相相皆空相。
心生心滅,心心即淨心。

在繼程法師的眼中,無事不平常,卻又無日不春風。
他的達觀與智慧,每每能將讀者心中的罣礙一掃而空。
在這本散文結集裡,他和我們暢談佛法與生活──生命的種種選擇、如何落實「平常心是道」、人生如何圓滿。

如果你的心總是無法安頓,何不讓一切的千頭萬緒化繁為簡、回歸單純?你可選擇以正面、感恩的態度面對人生的各種境遇,好好享受過程與結果。

若能以修學佛法點亮自己的心,體悟何謂究竟的快樂,終將不再隨著事物表面的風浪起舞,而能暢快欣賞「日日是好日」的美妙風光!

 


作者簡介

釋繼程

一九五五年生於馬來西亞,一九七八年依止竺摩上人出家,同年赴台灣松山寺受具足戒,並於佛光山中國佛教研究院研究部進修。期間曾親近印順長老、星雲法師,並於聖嚴法師門下修習禪法,成為法子。

返回馬來西亞後,曾閉關一千日;出關後,活躍於大馬佛教界,曾擔任馬來西亞佛教青年總會總會長、馬來西亞佛教僧伽總會副主席等職;並創辦主持大專佛青生活營、教師佛學生活營、靜七、大專靜七、精進靜七、禪十等禪修課程。近年並前往台、美、歐等地,主持佛學講座及禪修課程。

著作甚豐,論作:《一代人天師範》、《人生佛教概論》、《談經說論話人生》,散文:《佛國楞伽記》、《緣》、《出家情》、《悠然》、《禪話綿綿》、《船到橋頭》,詩合集:《三人行》,開示錄:《小止觀講記》、《六妙門講記》、《百法明門論講錄》,以及隨筆類:《頭上安頭》、《默照話頭》等五十餘種,並創作現代佛曲歌詞逾百首。

 


目錄

自序

第一輯 生命的選擇

不平與撫平
他錯與我對
立場與角度
塞滿與留白
棉花與鑽石
生命的選擇
愛染的輪迴
主動與被動
想做與完成
日日是好日
兩粒糖的滿足
知足常樂
飢渴
生理的安頓
正常的飲食
精神糧食
價值中立
上智與下愚

第二輯 平常心是道

必經禪修道
身心俱放鬆
調身七支法
觀呼吸妙門
修慧斷煩惱
知行知超越
正見引正道
修禪心單純
由繁趨向簡
簡單即良方
方便非究竟
禪修之旁道
心虛不受補
回轉路方寬
業餘禪修者
在家修禪者
專業禪修者
現代禪修法
農禪與工禪
異界色身調
依定慧解脫
教法趨定型
參禪看話頭
復興默照禪
定慧融為禪
平常不平常
平常心是道

第三輯 圓滿的人生

與樂和拔苦
慈悲可實施
慈悲的報復
利人必利己
眾生有佛性
啟發菩提心
長遠菩提道
信心不退轉
多聞與思維
知識化智慧
智慧與慈悲
悲智本一體
修心的重要
相相皆空相
完美必無相
少欲知足
關鍵在人心
自心作主
心的本質
心靈生活
止惡行善
因果法則
圓滿真善美

 


精采書摘

第一輯:生命的選擇【日日是好日】

每天早上醒來,心裡的第一個念頭,要祝福自己,祝福自己有一個美麗的早上。在洗臉、刷牙、梳頭時,若有一面鏡子在前面,就給自己一個最美麗、最溫柔、最燦爛的笑容,祝福自己有一個美好的日子。

晚上梳洗時,也同樣給自己一個最美麗、最溫柔、最燦爛的笑容,感恩自己過了一個美好的日子。臨睡前,祝福自己有一個美麗的夢,睡一個美好的覺。

在一整天裡,時時不忘了祝福自己,給自己美麗溫柔燦爛的笑容,讓一整天都充滿了喜悅與美好。

其實,每個人每天都可以過如此美麗的生活的,只是大多數的人都讓自己的煩惱擾亂了自己,讓自己過得不快樂,讓自己過得很苦,只會埋怨自己的不快樂,埋怨老天與外境讓自己過得很苦。

修學佛法便是要點醒我們、點亮我們的心,讓我們知道自己是如何讓生活過得不快樂、讓自己過得很苦。在清楚知道這些現象時,再透入內在的因素,點醒我們不快樂的因緣,點亮我們脫離苦的方法。

我們的不快樂是來自我們的追逐與不能滿足,我們的苦是因為這些不快樂的因和果形成的輪迴。佛說人生是苦並不是否定人生,而是實觀生命,點出生命的真實情況,讓我們看清此現象,並找出此現象的問題癥結所在,使我們不會迷惘於假相中追逐,造成內心的不快樂,更因此形成輪迴,流轉在苦與煩惱的惡性循環中。

而更重要的是佛在點醒這一切後,直接告訴我們如何通過正確的知見、正確的行為與生活、正確的修行方法,逐步地將不快樂和苦的原因消除,而寂滅種種的苦達到究竟的快樂,完成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不快樂是因為追逐和不知足,並想通過外境的滿足來填補內在的欲望,而欲望無底,外境有限,不論如何填補,都必然是空虛的,而追逐便無休止了,如此的輪迴,當然只有讓心愈陷於苦中,不能自拔。

只有見到心的空虛,乃是心中染著強烈造成的,非外境的追逐所能填補;而心中的染著是因為對身心世界及外在世界的無知與迷惑,才引生的。明乎此則知其根在無明與迷惑,故若欲除此空虛,需先從此迷惑下手,去真正明見一切的實相,也即是身心世界與外在世界的真實相,破除對一切假相迷惑,才能根本地解除無明,而達到解脫。

身心世界與外在世界的實相,即是無常無我,無一永恆的主體、實體,故不得以此為自我中心,需得隨順因緣的無常無我法則的運行而處理身心與外境,如此方不會產生對身心的染著、對外境的染著。從此無知與迷惑的心理中走出來,不再染著於一切時,身心的苦自然就寂滅了,身心的不快樂自然就不再有,那就是寂滅而究竟快樂。

禪修是通往此究竟快樂的必經道路,通過止心於一處的定,無事不成辦,依此定心通過觀無常無我而證得的智慧,無苦不寂滅,無樂不究竟。

因此當通過禪修而開悟時,便日日是好日,生命的每天都在歡悅的祝福中,度過美好的每個日子。

在尚未完成此禪悟之前,讓我們也每天過著日日是好日的生活,讓我們自己每天都給自己美好的祝福,從早上到晚上,都以美麗溫柔燦爛的笑容來面對自己。當然,同時也將這些美好的祝福,祝福身邊的人,祝福天下的人,將美好而溫柔燦爛的笑容,送給身邊的人,送給天下的人。
日日是好日,生命真的太美妙,生活真的太美好,而笑容自然也就美麗了。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般若岩大專靜七

重量 / Weight 0.26 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