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薩50問

RM24.30

作者:法鼓文化編輯部編著
出版社: 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9年02月01日
規格:平裝 / 15×21 cm / 176頁 / 單色印刷
ISBN:9789575988074

貨號: 9789575988074 分類:

內容簡介

認識文殊菩薩,學習文殊的法門與經典,
與古佛相遇,你一定會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文殊菩薩為古佛再來、七佛之師。他發願,若有任何一尊佛,非因他的接引與護持而成佛,他自己便不成佛。因此他為眾生捨佛位,重入娑婆世界,甚至退居為佛陀座下的弟子。

將文殊菩薩當成「文昌帝君」、「孔子」來祈求,僅是停留在求取考試上榜、求職順利,實在可惜,這些都只是人生一時的小考驗。

文殊智慧的可貴之處,除了世學的才智,最重要是能幫助眾生破除無明煩惱,不再隨業報輪迴,獲得真正的大智慧、大自在,這才是通過人生終極的大考驗。

修持文殊法門,可得六種智慧
1. 速慧:見一字可知多達百種內義。
2. 深慧:目光獨到,見解精闢。
3. 廣慧:擁有多方面的智慧,並運用自如。
4. 說法慧:善於講解經典,極為善巧,容易理解。
5. 辯法慧:精於辯論法義,口才流暢,辯答無礙。
6. 撰述慧:具有寫作法義論著的妙筆。

華嚴經〈淨行品〉
華嚴經〈淨行品〉可說是文殊菩薩教導眾生由凡夫躍昇為菩薩的快速法門。〈淨行品〉的修行特色,就在於生活瑣事中學習如何轉念,讓修行與生活合一,是最為平實的練習方法。

翻開書,開始認識文殊菩薩,進入文殊法門吧!

 


目錄

1。相信文殊般若智慧
Q01:修行為何需要文殊智慧?
Q02:文殊信仰的起源為何?
Q03:歷史上真有文殊菩薩嗎?
Q04:文殊菩薩是佛還是菩薩?
Q05:文殊菩薩用什麼方式救度眾生?
Q06:信仰文殊菩薩,考試求學會比較順利嗎?
Q07:文殊法門太深,只適合智者信仰?
Q08:文殊法門的智慧,和世間智慧有何不同?
Q09:文殊法門為何能轉煩惱為菩提?
Q10:文殊法門即是般若法門嗎?
Q11:為何文殊信仰在中國,不似觀音信仰普及?
Q12:什麼是文殊菩薩十大願?

2。認識文殊諸佛之師
Q13:文殊菩薩的名號意義為何?
Q14:文殊菩薩為何是諸佛之師?
Q15:文殊菩薩是諸佛之師,為何變成佛陀弟子?
Q16:文殊菩薩為何被稱為智慧第一?
Q17:文殊菩薩為何稱為法王子?
Q18:為何文殊菩薩又稱文殊師利童子?
Q19:文殊菩薩為何是華嚴三聖之一?
Q20:文殊菩薩有哪些常見造像?
Q21:文殊菩薩為何一手持劍、一手持經,還騎獅子?
Q22:文殊菩薩為何執劍殺佛?
Q23:文殊菩薩為何在夏居時與女子、兒童嬉戲?
Q24:文殊菩薩如何與維摩詰居士問疾?
Q25:文殊菩薩為何彈偏斥小、不重聲聞戒律?
Q26:五台山為何是文殊菩薩聖地?
Q27:虛雲老和尚為何會遇見文殊菩薩?
Q28:在五台山能見到文殊菩薩嗎?

3。學習文殊有方法
Q29:文殊法門有何特色?
Q30:修持文殊法門可得哪六種智慧?
Q31:為何文殊菩薩要提出不二法門?
Q32:文殊菩薩為何鼓勵修學觀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
Q33:如何修文殊菩薩持名?
Q34:如何修文殊菩薩咒語?
Q35:什麼是〈文殊讚〉?
Q36:文殊菩薩如何說懺悔法?
Q37:文殊菩薩有哪些重要經典?
Q38:如何用文殊法門禪淨雙修?
Q39:文殊菩薩為何開示〈淨行品〉?
Q40:文殊菩薩如何教導持戒?

4。成為妙智文殊
Q41:如何效法文殊菩薩跳出思考框架,創意思考?
Q42:如何學習文殊菩薩辯才無礙,自在溝通?
Q43:如何效法文殊菩薩獅子吼的說法勇氣,敢言直諫?
Q44:可以學文殊菩薩魅力吸引金色女度化人嗎?
Q45:如何發揮文殊智慧廣結善緣?
Q46:如何用「煩惱即菩提」面對工作考驗?
Q47:如何以文殊妙智安穩入睡?
Q48:可以文殊智慧劍斬斷情絲嗎?
Q49:文殊菩薩的不二法門,會讓人是非不分嗎?
Q50:如何依文殊妙法來發願,體驗日日好日?

 


【導讀】紅塵自在的蓮花與劍 蕭麗華

文殊菩薩象徵著智慧,被譽為智慧第一。他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釋迦牟尼佛的左?侍菩薩,因德才超群,位居菩薩之首,故稱法王子。我特別喜歡文殊菩薩優雅的造型,左手持蓮花,右手持劍,智慧犀利如劍,能斬斷種種愚癡;蓮花純潔無染,花上放有《般若經》,為智慧的象徵。他常乘獅子座騎,表示智慧威猛無比。文殊菩薩的每種象徵,無不是尊貴、優雅的般若智慧。

文殊菩薩的名字意譯為「妙吉祥」、「妙樂」,意思是美妙、雅致、吉祥、美觀、莊嚴等等。過去我口頭稱念文殊菩薩名號,只知道文殊師利是法王子,卻不知竟是古佛再來、七佛之師。直到有位號稱「小龍女」的學生出現了,當她喊我是﹁文殊菩薩﹂時,此舉讓我大感惶恐,何德何能受此尊稱啊?原來小龍女志求古佛智慧,把所有老師都當成文殊菩薩來禮敬,讓我既感動又慚愧。

文殊菩薩曾為七佛之師,啟發善財童子一路向南與善知識參學,又教化龍女八歲成佛,領導阿難尊者於鐵圍山結集大乘經藏。我們可以說,文殊菩薩是經典的前身,為三藏十二部之母。過去無央數諸佛,皆是文殊菩薩的弟子;五台山上有他遊行居止,為諸眾生說法的足跡;《華嚴經》、《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大寶積經.文殊師利授記會》等等經典都記載著菩薩威德,讓我們生生世世讚歎。

《首楞嚴三昧經》說文殊菩薩,過去成佛,名龍種上尊王佛。

《央掘魔羅經》說文殊菩薩,現在北方作佛,號歡喜藏摩尼寶積佛。

《寶積經》說文殊菩薩,當來成佛,名普見如來。

《華嚴經》說文殊菩薩,是十方諸佛母,一切菩薩師。

《大乘心地觀經》則說文殊師利大聖尊,三世諸佛以為母;十方如來初發心,皆是文殊教化力。

「十方諸佛母」、「一切菩薩師」、「大聖尊」……,原來般若智慧化為方便萬行,諸佛導師,菩薩至尊,就是文殊師利法王子的弘化力量。

華人地區的菩薩信仰,泰半以觀世音菩薩為主,仔細想來,我與文殊菩薩的因緣屈指可數,除了收小龍女為徒,並曾應文殊院寫作協會佛教文學課程邀請,演講〈我寫故我在–從自我到無我〉,目前只有兩段特別的記憶:韓國威德大學、效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我的博士班同學有對來臺留學的韓國夫妻,妻子畢業後在韓國威德大學任教。我不曉得她也是佛教徒,對學校以「威德金剛」為名感到困惑,尚不知這是文殊菩薩的忿怒尊。睽隔三十年後,她在韓國威德大學,我在臺灣佛光大學,兩地遙隔,卻由於威德大學來訪佛光大學,失散多年的同學竟藉著文殊菩薩的威德力,因著佛教因緣再度重逢。

至於效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是因小龍女的號召,讓佛光大學的師生有緣到世界各地的佛光道場參學,我們號稱為「善財童子軍」,每個人都精神抖擻,彷彿生命復甦。

我與文殊菩薩雖只有區區幾段機緣,卻是此生莫大殊榮。能昇華生命,與古佛相遇,在文殊菩薩的法益中使人生更增上緣,這是何等殊勝!或許您不熟悉文殊菩薩的故事,也不認識文殊法門,但透過《文殊菩薩50問》的介紹,應該會有相見恨晚的感覺了。

印光大師賦詩頌揚文殊菩薩說:「文殊菩薩德難量,久成龍種上法王。因憐眾生迷自性,特輔釋迦振玄綱。為七佛師體莫測,作菩薩母用無方。常住寂光應眾感,萬川一月影咸彰。」就因著文殊菩薩的常寂光力,佛門開出般若萬行的方便法門。

喜歡蓮花與劍,喜歡萬川月影,頂禮文殊菩薩!

 

蕭麗華
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教授
兼人文學院院長

 


精采書摘

Q:信仰文殊菩薩,考試求學會比較順利嗎?

在面對重要考試時,很多人會「臨時抱佛腳」,去道場祈求文殊菩薩保佑過關。原因只為聽說文殊菩薩智慧第一,所以認為讀書、考試應該會特別順利。

信仰力量幫助安心

通常只要用功讀書,考試應能發揮實力,有時會意外失常,往往是因過度緊張。而讀書求學,很多人不能充分學習吸收,是因為無法專心,常因煩惱分心。如果因為信仰文殊菩薩的力量,而能讓自己專心讀書、安心考試,考試自然就會得到好成績。

文殊妙智破煩惱、出生死

如果信仰文殊菩薩,一直停留在求取聰明才智階段,將文殊菩薩當成「文昌帝君」、「孔子」來祈求,只希望菩薩保佑考試順利,實在可惜。文殊菩薩智慧的可貴處,不僅是世學的才智,最重要的還是在於能幫助眾生破除無明煩惱,不再隨業報輪迴。不論是升學、求職考試,都是一時的小考驗,生死才是人生的大考驗,應進一步發願以文殊妙智,幫助自己與眾生不受輪迴之苦,面對生死得自在。

 

Q:文殊菩薩為何是諸佛之師?

文殊菩薩是過去無量諸佛之師,也是釋迦牟尼佛的老師。在許多經典中,都尊稱文殊菩薩為諸佛之師、諸佛之母,不只因其智慧卓越,更因其悲願深廣。

無量諸佛之母,無量菩薩之師
文殊菩薩曾發下一個大願:十方法界如有一尊佛,非他所勸發成佛,護持修行,他自己便誓不成佛。因而《華嚴經》說:「文殊師利所有大願,非餘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菩薩之所能有。……其行廣大,其願無邊,出生一切菩薩功德,無有休息。……文殊師利常為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母,常為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菩薩師,教化成熟一切眾生。」

七佛之師
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包括「過去莊嚴劫」的毘婆尸佛、尸棄佛、毘舍浮佛三尊佛,「現在賢劫」的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四尊佛,這七尊佛皆是由文殊菩薩所教導而得以成佛。

文殊菩薩既然是諸佛之師,佛弟子們發心成佛,自然應以文殊菩薩為師,依文殊智慧用功學佛。

 

Q:可以文殊智慧劍斬斷情絲嗎?

戀愛時,情人眼裡「出西施」,分手時,可能會變成「出東施」,恨不得能以慧劍斬情絲,從此一刀兩斷。

修行方法即是智慧劍

文殊智慧劍不是殺人刀,所殺的是煩惱,所斬的是執著。揮劍所向的,是自己,不是別人。廣義來說,只要能以佛法來斷除煩惱,所用的方法,即是我們的文殊智慧劍。

戀愛時,我們心心念念都是情人的名字,如果分手後,能將對方名字轉念用阿彌陀佛佛號、文殊菩薩聖號代替,讓心不再陷入感情煩惱,那麼念佛的方法就是一把智慧劍。

如《聖嚴法師教話頭禪》一書所說:「文殊菩薩是智慧的象徵,『文殊殺佛』是譬喻以智慧寶劍斷除一切執著,因此禪宗祖師們才會說:『逢佛殺佛,逢魔殺魔。』」將魔和佛一起殺,心中無一絲罣礙,才是真正的不執著,否則無論執著什麼,都是一種煩惱心。」假使相愛時的種種美好回憶是佛,互恨時的種種埋怨不滿是魔,提起智慧劍,魔、佛通殺,才能真正斬斷情絲。

文殊菩薩的示現

禪宗的話頭禪,把所參的話頭比喻為「金剛王寶劍」,因其具有破魔障、斷妄念的驚人威力。如果我們現在既無法參透自己的本來面目、參透情為何物,也無法一心專念佛號,何不妨視分手的情人為文殊菩薩的示現呢?感謝對方豐富了自己的生命,並祝福彼此。

重量 / Weight 0.3 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