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讓書中精彩的人生故事,拉開生命的格局;
以書中圓融的處世智慧,拉近你我的距離。
本書收錄了社會各領域傑出人士的精彩訪談,
受訪者透過個人獨特的生命經歷,
分享自己學習的過程、為人處世的態度、
人生的價值觀,以及倫理生活的落實。
探討議題十分多元,例如如何化危機為轉機、如何看待世界末日、
教育與文化的落實、跨越兩性的新聞視野、環保的永續生活等。
書中內容以法鼓山近年來所推動的「心六倫」運動為核心——
家庭倫理、生活倫理、校園倫理、自然倫理、職場倫理、族群倫理,
以真實的人生故事,分享生命關懷、心靈成長和人品提昇的經驗。
所謂「聆聽一席智慧的話語,勝讀十年書」。
本書能為大家帶來寶貴的啟發,
讓人生少一點阻礙與徬徨,多一點智慧與快樂。
作者簡介
蕭萬長
曾任國貿局長、經濟部長、經建會主委、陸委會主委、立法委員、行政院長、財團法人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現任中華民國第十二任副總統。
單國璽樞機主教
一九二三年出生在河北省濮陽,一九四六年加入耶穌會,一九五五年在菲律賓碧瑤晉陞神父,一九八○年晉陞花蓮教區主教,一九九一年擔任高雄教區主教。一九九八年獲得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升任命為樞機主教,成為在臺灣地區晉陞的第一位樞機主教,也是華人中第五位獲此殊榮的神職人員。
李伸一
臺灣大學法律系畢業,中國文化大學法學博士。曾任律師、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委員、第二、三屆監察委員、政治大學、中國文化大學兼任副教授。現為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祕書長、建業法律事務所榮譽所長。
丁守中
臺灣大學政治系學士,美國佛萊契爾外交法律研究院( 哈佛大學合作管理) 國際政治學博士,曾任教臺灣大學政治系,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第六屆立法委員,現為第七屆的立法委員。
王秀杞
臺灣藝壇界的雕塑大師。作品為各大美術館收藏,臺北市立美術館有一尊老阿嬤的雕塑,將阿嬤慈祥、純樸的模樣,刻畫得栩栩如生,此一傑作為王秀杞的代表作之一。王秀杞每一件作品都有這種特質,令人愛不釋手。其創作的原動力就是愛。他把倫理跟親情做了一種很自然的抒發。
吳清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士、碩士、博士,曾赴美國密蘇里大學進修、英國倫敦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並且擔任過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在教育界和政壇的資歷完備,曾任教育部中教司長、技職司長、行政院參事兼六組組長、教育部常務次長、政務次長,以及臺北市教育局長、副市長。現為教育部長。
呂學錦
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畢業,夏威夷大學電機工程博士學位。曾擔任交通部電信研究所計畫主持人、主任、副所長、所長等職位,一九九三年五月奉派轉任交通部郵電司司長,隔年七月擔任電信總局副局長。一九九六年七月一日電信總局改制,成立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被指派為中華電信總經理,負責推動電信業務之發展,並配合政府電信自由化政策,參與推動中華電信民營化的各項工作,在二○○五年八月中華電信順利轉型為民營公司,二○○八年八月陞任為董事長。
杜忠誥
當代書法名家。臺中師專畢業,日本筑波大學藝術學碩士,臺灣師範大學文學士及文學博士,前臺灣師範大學副教授。其在書藝領域造詣深厚,書法作品曾獲省展永久免審查、中山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及國家文藝獎。著作有《書道技法123》、《說文篆文訛形釋例》、《研農心象——杜忠誥書藝選集》、《符號.氣韻.游戲——杜忠誥六十書法集》、《池邊影事》、《線條在說話》、書法教學DVD 等。
沈赫哲
臺灣大學醫學系畢業,有補教界金童之稱,赫哲補習班創辦人,是補習界的名師。
林中斌
國立臺灣大學地質系學士、保齡格綠大學(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地質碩士、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企管碩士、喬治城大學政治系碩士、博士。曾任華府智庫「美國企業研究院」(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專任學者兼亞洲部副主任、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外交學院及政治系之講座教授以及兼任教授;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第一副主任委員兼發言人、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國防部軍政副部長。現任教於淡江大學國際事務及戰略所教授。
段鍾沂
政治大學財稅系畢業,滾石集團董事長,他和弟弟段鍾潭創辦滾石唱片,實現了許多流行音樂和音樂人的夢想,是臺灣流行音樂走過三十年的最佳寫照。滾石唱片曾經是華人世界最大的獨立唱片公司,滾石唱片開啟了華語樂壇的一個經典時代,甚至引領臺灣流行音樂超過三十年。段鍾沂也因此被《天下》雜誌二〇〇期選為「影響臺灣的二〇〇人特刊」的兩百人之一。
孫維新
臺灣大學天文物理研究所教授,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曾獲中央大學理學院優良教師獎、中央大學教學傑出獎、中央大學特別貢獻獎、國科會研究甲種獎與國科會指導大專生研究獎,及科教節目金鐘獎等。
許薰瑩
現任維他露食品公司董事、臺灣山岳文化教育公司負責人、普陽廣告公司董事長以及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董事,是跨傳統產業、文化教育事業、廣告行銷與公益事業的現代女性。因受父親影響,積極從事社會公益活動的推廣,從保護受虐兒活動開始,二十年來熱心公益,運用自己的資源用心奉獻、努力付出,尤其在與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結緣後,更參與推動與心靈環保相關的公益議題,包括「好願在人間」、「心六倫」、「關懷生命」等。
郭為藩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畢業,法國巴黎大學教育博士。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長、文建會主任委員,教育部長以及駐法國代表等職務。現任兩廳院董事長及中法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黃石城
曾任彰化縣長,行政院政務委員、總統府國策顧問以及中央選舉委員會主委、國家文化總會副會長、祕書長,現任臺灣傳統基金會董事長。黃石城亦是臺灣品德教育的推手之一,他不但身體力行,而且大力推廣品德教育。
黃肇珩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畢業,曾任中央通訊社記者、國內新聞部主任、《中華日報》社長、正中書局總經理、監察委員等職。
劉兆玄
一九六五年畢業於臺灣大學化學系,以六年時間完成碩士及博士學位,獲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化學博士學位,回臺後在清華大學擔任副教授。之後,由教授、理學院院長一路陞遷至清華大學校長。一九九三年,被政府延攬出任交通部長,展開「學而優則仕」的政治生涯,曾任交通部長、國科會主委、行政院副院長、行政院長等職務。二○○九年辭去行政院長,二○一○年元月接任國家文化總會會長,成為史上第一位非元首的國家文化總會會長。
簡又新
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曾任淡江大學教授兼工學院長、立法委員、環保署長、交通部長、外交部長、駐英國代表、總統府副祕書長等重要職務。
顏慶章
臺灣大學法律系、政治研究所暨美國密西根大學法律學院畢業,曾任總統府第一局局長、財政部政務次長暨部長、駐世界貿易組織WTO 首任大使,擔任過臺灣大學與政治大學兼任教授,著作涵括《租稅法》、WTO 法等十餘本書。現為元大金控董事長。
羅月卿
元大金控顏慶章董事長夫人,曾任臺灣中小企業銀行祕書室法務科科長、經理、董事會主任祕書;臺灣工業銀行副總經理、總稽核、獨立監察人、獨立董事等職。
目前擔任慈濟的委員。
整理
張麗君
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畢業,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博士班博士候選人,現為財團法人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主任,並任教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和銘傳大學。曾於《台灣新生報》、《中央日報》和《民生報》等媒體服務,為資深新聞工作者,曾獲「報導社會光明面」優選獎項。著有《榜首列傳》、《屋頂上的巨人--王廣亞興學記》、《真澄歲月--林澄枝傳記》、《私房料理--跟著名人學做菜》和《120公分的勇氣》等書。
卓俐君
東海大學國貿系畢業,目前任職廣告公司,為資深廣告人,專長整合行銷傳播及文編。大學時代即從事文藝創作,散文曾獲全國大專文學獎優勝;擔任叢書文編時,所編書籍亦曾獲兩屆金鼎獎。近年因公司董事長投身志業、護持法鼓山,遂與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結緣,成為終身義工。
目錄
【序一】讓倫理成為人類的普世價值 ◆李伸一
【序二】把心拉近,倫理向前行 ◆陳克允
【序三】我的廣播夢 ◆張麗君
平常心面對順逆境 蕭萬長
做當下該做的事 單國璽樞機主教
永遠樂觀迎向明天 丁守中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王秀杞
懂得珍惜與培福 吳清基
危機就是轉機 呂學錦
利他便是利己 李伸一
人人都是人才 杜忠誥
選擇過有價值的人生 沈赫哲
安心看待世界末日 林中斌
「臺灣加油」激勵人心 段鍾沂
讓世界因為有你而大不同 孫維新
忙人時間最多 許薰瑩
全球公民的跨境學習 郭為藩
以身作則推動倫理道德 黃石城
超越兩性的新聞視野 黃肇珩
創意思維來自文化 劉兆玄
環保的永續生活 簡又新
人生是一場終身學習 顏慶章
溫柔女強人 羅月卿
精采書摘
做當下該做的事
許多人對死亡感到恐懼,也避免談論死亡。我認為,有宗教信仰的人,可以宗教信仰來克服內心的害怕,克服面對死亡的恐懼,那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了。因為對有信仰的人來說,死亡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生命改變的過程,是從現世進入永生。
這個過程,如同穿越一座隧道,就像雪山隧道那麼長,在穿越隧道的時候,心裡難免有一點毛毛的,因為不知道裡面會發生什麼事情。不過穿過隧道之後,正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看到蘭陽平原,看到太平洋,完全是另一個世界。我相信,在隧道這邊,就是現世的生命,在隧道那邊,則是永恆的生命,是我們所謂的天堂,永恆愛的生活。
經歷八十多年的人生經驗,尤其是得了癌症之後,生命已快到盡頭,我深深地反省,認為人生的意義,就是把愛活出來!假如真正把愛活出來,人生就顯得非常地豐富,非常地有意義、有價值。
如果能夠重新選擇,我仍然要選擇我所走的這條路。我修道已經六十多年了,回首過往,我的選擇不但沒有錯,而且是充滿了意義,活得有價值。
在生命告別之旅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有一次在臺北演講後,留一點時間讓聽眾提問題。一個坐在最後面的太太舉手說:「我不是發問問題,我是特別來感謝樞機主教。」她說,本來她想要自殺,因為家庭問題和身體的疾病,讓她幾乎活不下去。有位朋友勸她說,妳去聽單樞機的演講好不好?就帶她去聽了一場演講。當我講到「不要光想著自己,不要光想自殺解決了自己的問題,彷彿一了百了。不要忘記你的子女、你的另一半,還有你的父母、親友,因著你的自殺,帶給他們多麼大的傷痛,可能是一輩子都沒辦法弭平的創傷。假使你想到這裡,大概就不會自殺了。」她說,從前光是想到自己,好像有喘不過來的氣壓著她,並且想要自殺,聽了這席話之後,使她豁然開朗。這位太太從自殺邊緣挽回自己的性命,也因著「愛」,使她原本感覺到的痛苦和沒辦法負擔的問題,都解決了。
另有一次,在高雄燕巢監獄。我講完以後,有一位大哥級的人物,約五十多歲,長得非常高大。他說:「聽了你的演講,我感覺到比你留給我們的『手尾錢』還要有用。」臺語我不太懂,典獄長替我翻譯說,就是老人家去世時分給子女的錢,就叫「手尾錢」。在監獄裡面,各路英雄都有,我看他們有的人一直在擦拭眼淚,這讓我非常感動。
「犧牲享受,享受犧牲」,是我擔任徐匯中學校長時,在學生畢業刊物上題的字。這句話簡單易懂,四個字,無論是換成動詞或換成主詞,意義都非常的深遠。你願意為別人服務,就必須要犧牲,犧牲自己的時間、自己的精力、金錢等。那享受呢?享受不是從金錢來的,享受是從你犧牲的成果換來的,看到別人從自己的付出中得到好處,這個享受可能比物質的享受、金錢的享受更重要,也更有意義。
法鼓山聖嚴法師的一生即是為「犧牲享受,享受犧牲」做了最佳註解。我非常欽佩聖嚴法師,他是一位手不釋卷的學者,讀了很多書,也有很多著作。我們兩人公開的大型對談,應該有六次,規模最大的一次是在臺大體育館,談的是「心靈環保」。
聖嚴法師認為傳統的五倫在現今社會已不敷使用,因此推動「心六倫」運動。以前我曾倡議「第七倫」,所謂第七倫是指人與上天的關係,有一個垂直的關係,五倫、六倫都是横向的關係,第七倫可以上通天,下通地,這樣才達到完美。
比方說我常常看到有些人闖紅燈,他們認為警察不在場,也沒有人經過,就可以闖紅燈。如果我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無論警察在不在以及有無法律規定,良心都會告訴自己應當怎麼做。在舊約的時代已經有「敬天愛人」的觀念,能夠「敬天」,才能夠真正的「愛人」,才能夠無私地愛人。
愛人包含人與人之間的一切關係,所以教育非常重要。現在的教育最缺乏的就是良心的教育,明朝儒者王陽明提倡的「致良知」,良心是做人的根本。現今社會矇蔽我們良心的事情太多了,包括網路、電腦等,孩子從小都在接觸,有時候分不清什麼是善惡?什麼是是非?對這些人生價值都迷糊了、弄亂了。因此,必須讓小孩從小能夠按照良心生活,不說謊、要誠實、不欺騙人、考試不作弊等,長大以後才能夠判斷是非善惡。假使一個人有良心,也就不那麼需要法律了,因為能夠自律,完全按照良心做事。我想教育最基本的事,還是先培育學生們正確的良心,能夠判斷是非善惡。如果沒有良心教育,即使上面再鋪陳著什麼華麗的東西,因為沒有基礎,這些仍是空中樓閣。
單國璽樞機主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