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經典:心經新釋 (大字版)

RM29.70

作者:聖嚴法師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6年09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26×19 cm / 216頁 / 單色印刷
ISBN:9789575987251

庫存只剩 1

貨號: 9789575987251 分類:

內容簡介

《心經》是流傳最廣的一部佛經,以原始佛法為基礎,大乘空義為核心,雖然只有二百六十個字,卻是最精要的佛法概論與修行指南。

《心經》雖然簡短,卻是大乘佛法的心要。內容說明人生的根源出自無明,生命的目的是為成佛,生活的態度是要達到心無罣礙。

本書涵括了聖嚴法師三次宣講《心經》的內容。「心經禪解」著重佛學思想與禪觀的貫通,闡釋出許多禪修的方法及正確觀念,可以應用於禪的修習;「心經講記」舖陳出佛教的人類觀、宇宙觀及三世因果觀等等,讓人對外在環境及人生價值,建構出更為寬廣的眼界;而「心經實踐」則緊扣著現代人的生活、生命與人生價值,指引現代人在生活中,如何應用佛法提昇生命的價值,並獲致充實而超越的人生。

對於忙碌的現代人而言,《心經》不但是最容易學習持誦的經典,更是一部最佳的佛學概論,可以掌握佛法根本義理,在生活中開顯出心的智慧,跨越有限的生命時空,開創無限的人生希望。

 


目錄

自序

第一篇 心經禪解
一、前言
二、智慧度苦厄
三、觀諸法皆空
四、因緣不思議
五、解脫與自在
六、生命的歸趣

第二篇 心經講記
一、緒言
二、《心經》的內容

第三篇 心經實踐
一、人生的意義
二、生活的實踐
三、生命的超越
四、後記

第四篇 心經異譯
一、《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鳩摩羅什譯)
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玄奘譯)
三、《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法月譯)
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共利言等譯)
五、《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智慧輪譯)
六、《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施護譯)
七、《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法成譯)
八、《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一〈習應品〉節錄(鳩摩羅什譯)
九、《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四初分〈學觀品〉第二之二節錄(玄奘譯)
一○、《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四○三第二分〈觀照品〉第三之二節錄(玄奘譯)

 


精采書摘

【第一篇】心經禪解──解脫與自在

心無罣礙

菩薩因為已到無所求無所得的程度,那是依靠般若波羅蜜多的力量所致。由於般若的空慧,已將一切自我的執著掃蕩清淨,自心即是清淨的智慧,等同橫遍十方、豎窮三際的佛心,等虛空遍法界,無處不照,亦無痕跡,正如《金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有心的功用,無心的執著,所以是「心無罣礙」。

普通人無法做到心無罣礙的程度,因為凡是起心動念,都有主觀的立場,既然預設立場,就不容易把心門敞開,尊重他人、接受他人。如果經常學習菩薩精神,以慈悲為著眼,以智慧作指導,就能凡事多為他人的立場設身處地,諒解他人、同情他人、協助他人,而少為自我的主見做保護,少為自我的得失做考量,則雖不能「心無罣礙」,至少也能心情愉快了。

不妨將菩薩的心,譬喻成山中的一朵祥雲;雲是不請自來的,不驅自走;雲在山巒之間,穿來穿去,遊走自在,遇到了山峰,不會被擋住,越過山巔,繞過山腰,消失於無形。雲是有的,但不會受到任何東西的阻礙,因為它本身沒有固定的目的,沒有固定的形體。雲在遇到不同的氣溫氣流,便會隨緣變化成雨、露、雹、雪、霜、冰以及水、氣等形狀。這就是菩薩無心,如雲出岫的意思。凡夫也不是完全不能學習的。

罣礙是妨礙、牽掛的意思,也是心有煩惱、病態的意思,有罣礙的心,就是心有了牽累障礙的病。例如《維摩經》說維摩詰長者因為眾生有疾,所以維摩詰長者也示現有疾;眾生害了生死煩惱的大病,所以心有罣礙,菩薩已離生死煩惱大病,所以心無罣礙。菩薩為了慈悲眾生,示現於眾生群中,看來也像是罣礙有病的眾生,但他們的內心已空無一物,故名心無罣礙。

重量 / Weight 0.65 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