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與諸宗之對論

RM75.60

作者:陳英善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23年03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15*21cm / 440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260071
ISBN:9789575989828

庫存只剩 1

貨號: 9789575989828 分類:

內容簡介

《法華經》的妙義為「開權顯實」,
究竟「權」為何?「實」為何?
天台如何透過辯證彰顯緣起中道實相?

天台教義富含辯證張力,陳英善教授繼《華嚴與諸宗之對話》後,以《天台與諸宗之對論》呈現天台宗更加精嚴的辯論哲理。論述範圍跨越古今,從中國南北朝至現代,共有十二篇。

從時間上劃分,約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南北朝至隋、唐佛教為主,主要論述天台教觀的建構,實與南北朝佛教諸論師的對論有著密切關係;第二部分,以宋、明、清為主,呈現天台教觀與諸宗的對論,主要論述天台與禪宗、淨土宗等的關係。第三部分則以現代為主,藉由與現代學者的對論,彰顯天台教觀於當今學術界的意義,也顯示天台教觀頗富辯證的特色。

藉由天台教觀與各宗的對論,可以深入了解經教與實修為何是一體兩面,並透過「即空即假即中」的一心三觀,照見萬物的緣起實相,妙悟諸佛智慧。

 


作者簡介

陳英善

臺灣屏東人,中國文化大學哲學博士。現任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專任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天台教觀、華嚴思想。撰有《天台緣起中道實相論》、《華嚴無盡法界緣起論》、《天台性具思想》、《華嚴與諸宗之對話》等專書,以及〈天台懺悔與戒定慧之關係〉、〈從天台、華嚴論觀音大悲普門之時代意義〉、〈聖嚴思想與如來藏說〉、〈從「明心見性」論聖嚴禪法與天台止觀〉等近百篇學術論文。

 


目錄

漢傳佛教論叢序
〔自序〕學無止盡
導讀

第一篇 天台智者思想形成之時代背景
──南北朝佛學思潮對智者之激發
一、前言
二、二諦問題
三、佛性問題
四、染淨問題
五、結論

第二篇 論「五味半滿相成」所建構的天台判教體系
一、前言
二、從五味半滿相成所建構的天台判教體系
三、從五味半滿相成顯《法華經》教相之特色
四、從五味半滿相成破南北論師判教之偏失
五、結語

第三篇 從「開權顯實」論法華之妙
一、前言
二、權法的被提出
三、權實法之關係
四、權實法之內容
五、法華妙之所在
六、結語

第四篇 慧思與智者心、意、識說之探討
一、前言
二、慧思對心、意、識之看法
三、智者對心、意、識之看法
四、《大乘止觀法門》之心、意、識
五、結語

第五篇 永明禪師對天台「六即」之運用
一、前言
二、天台「六即」涵義
三、永明於六即之運用
四、結語

第六篇 慈雲遵式於天台止觀之運用
──以食觀法為主
一、前言
二、天台之食觀法
三、慈雲遵式之食觀法
四、結語

第七篇 大慧禪師對智者大師悟境之看法
一、前言
二、大慧禪師對智者大師悟境之看法
三、大慧禪師對天台一心三觀之看法
四、結語

第八篇 蕅益智旭思想的特質及其定位問題
一、前言
二、智旭思想之特質
三、智旭思想之定位

第九篇 從「明心見性」論聖嚴禪法與天台止觀
一、前言
二、中華禪的明心見性
三、從天台看明心見性
四、結語

第十篇 天台中道觀與根機之關係
一、前言
二、中道觀與根機
三、中道觀之實踐
四、結語

第十一篇 評〈從「法性即無明」到「性惡」〉
一、前言
二、〈楊文〉對《陳書》實相之謬解
三、〈楊文〉將智者定位為二元與一元相互吊詭的創生論之謬判
四、〈楊文〉性惡論述之謬論
五、結論
六、餘論

第十二篇 對中村元《東洋人の思惟方法》中有關思惟模式和中國佛教之析判
一、前言
二、中村元的基本預設
三、中村元所理解的中國佛教
四、結語

〔拉頁〕附錄:天台五味(五時)簡表

 


精采書摘

【第一篇】天台智者思想形成之時代背景──南北朝佛學思潮對智者之激發

摘要

筆者撰寫本文的動機,希望籍由對南北朝佛學諸問題的探討,進而對天台智者緣起中道實相思想的了解;同時,也希望藉由對此問題的探索,了解天台智者緣起中道實相論所要釐清的問題;再者,更希望能顯示天台智者緣起中道實相論之架構是與南北朝諸佛學問題息息相關的。換言之,也因為南北朝的這些佛學問題的激發而醞育了天台智者緣起中道實相思想。

本文主要就二諦、佛性、一心染淨等三方面來論述南北朝佛學所存在的諸問題。所以,本文以此三問題為論述主軸,目的是想扣緊天台智者於其諸論著中對這些問題所做的反思,以凸顯天台智者如何於這些問題的激發和反思中提出回應。

空有(或真俗)二諦問題,是自印度佛教以來就一直被討論著的,至中國南北朝時更可說是達於高峰,所謂二十三家二諦說,即是一明顯例子。因應此問題,天台智者提出了「即空即假即中」的緣起中道實相論,以做為對此問題之反思及回應。至於佛性與一心染淨問題,也可說是二諦問題之延續,各家立說紛紜,往往形成水火不容之局面,這也激發了天台智者對問題之反思,而以「即空即假即中」的觀念釐清此等問題。

一、前言

研究天台智者的思想,總為其博深精湛、論見銳利的緣起中道實相思想所震撼、所深深吸引著。此使我不禁地問:是什麼樣的時代醞釀了這樣的思想?是什麼樣的思潮激發了這樣的思想?天台智者的緣起中道實相思想究竟想釐清什麼樣的問題?想解決佛教什麼問題?

這一連串的疑問,可說是相應著時代背景而來。因此,在研究智者的緣起中道實相論、戒學、禪觀之後, 個人覺得有必要將培育智者思想的時代背景做進一步探索。如此做,不但對天台智者思想的背景做一交待,且有助於對智者緣起中道實相思想的了解;也讓吾人能深深地體認到是什麼樣的時代醞釀什麼樣的思想之緣起因果關係;亦讓吾人了解到諺語所謂「時勢造英雄」之道理。歷史上大思想家本就少之又少,佛教界像智者這樣的大思想家(智者亦可堪稱為禪修者、宗教家)更是鳳毛麟角。依筆者對思想史的研究,除了原創者本身的能力之外,時代思潮的激發有其密切關係,此二者若缺一,則無法誕生大思想家。

本文擬就智者所處時代所面對的種種佛學問題,約略分為三方面而加以探討:
1.二諦問題。
2.佛性問題。
3.染淨問題。
此三方面的問題本是彼此相關的,今為便於了解及敘述而予以分別介紹。

重量 / Weight 0.5 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