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無憾:40則臨終安心指引

RM27.00

作者:聖嚴法師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23年11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11*17cm / 152頁 / 單色印刷
ISBN:9786267345085

貨號: 9786267345085 分類:

內容簡介

生命是暫時的任務,生死只是一個過程,
讓祝福代替悲傷,臨終也可以很莊嚴、很有尊嚴。

「死亡不是喜事,也不是喪事,而是莊嚴的佛事。」——聖嚴法師。

建立正確的生死觀,便能「善生」,
做好死亡規畫、接受臨終關懷,便能「善別」,
告別是一種放下的智慧。

聖嚴法師的40則臨終安心指引,
從不同的面向探索臨終關懷,圓滿人生的最後一程。
安心準備生死大事,佛法超度必得平安,
放下此生,迎向新生!

# 生涯規畫應納入死亡規畫
# 照顧最後的平安與尊嚴
# 臨終病患的佛法照顧
# 如何面對意外的生離死別?
# 最大的福報

 


目錄

〔編者序〕祝福心處理生死
01 圓滿的生涯規畫
02 如何告別人生舞台?
03 生命,哲學難以解決的問題
04 未雨綢繆身後大事
05 不驚不怖走向人生的盡頭
06 最大的福報
07 發願把未來奉獻給眾生
08 人間菩薩現身說法
09 「我」是變化無常的
10 絕症病人的心理建設
11 如何告知病情?
12 照顧最後的平安與尊嚴
13 器官捐贈是慈悲的菩薩行為
14 人生最後的一件大事
15 人鬼之間的佛事
16 自救、人救,往生大事
17 臨終病患的佛法照顧
18 助念是以念佛來助人
19 助念是臨終救度的法門
20 放下與助念
21 為什麼要親自幫往生親友助念?
22 平安走完最後一程
23 如何化解去喪家的迷信恐懼?
24 什麼是超度?
25 最佳的超度方法
26 佛教的葬禮
27 用心的真正祝福
28 找回應有的莊嚴
29 為什麼要火葬?
30 網路普度有用嗎?
31 生命是暫時的任務
32 生死只是一個過程
33 如何面對意外的生離死別
34 為什麼會發生在我身上?
35 把小愛變成大愛
36 人生有及時雨,也有暴風雨
37 處理遺產現代觀
38 為兒女留下「功德」遺產
39 真正的孝道
40 精神常在

 


精采書摘

圓滿的生涯規畫

曾幾何時,社會興起「生涯規畫」的浪潮,由這股浪潮衍生出許多炙手可熱的學說、理論,包括第二專長的培養、性向測定、人格認知、人際關係處理、時間管理、開創人生第二春,甚至理財等等。這些知識的確可以幫助許多人適應或掌握變動不已的新時代,但可惜的是,極少人在談生涯規畫時,納入「死亡規畫」的概念。

生涯規畫應納入死亡規畫

反觀西方人,他們卻常在年輕時就已寫好遺囑,日後再視主客觀條件的改變予以修正。雖然臺灣社會目前願意在身強力壯時,購買保險的人口逐年增加,未雨綢繆的觀念比以前濃厚;但願意在花樣年華為自己規畫身後事的人,好像並不常見。我建議大家在生命的任何階段都應該思考死亡的問題,以免當「意外」發生時,令親友既悲傷又慌亂。

盡最後的生命責任

其實,死亡規畫既無須忌諱,也不複雜,主要包括遺體處理(安葬儀式)、遺產及債務處理,這是對自己及別人盡最後責任的具體表現。

這些事情沒有交代清楚的後遺症時有所聞,例如子女彼此信仰不同,為了父母該如何舉行喪儀、安葬,吵得不可開交。更有人為了爭遺產,妻子、兒女互控,因而鬧上法庭,這些事情對亡者及生者,都不平安。

曾經有一位姓唐的新儒家學者,他自己主張以儒家的「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的方式來辦理個人的身後事。但是他母親過世時,他反而猶豫了,因為他覺得儒家儀式並不是他母親所需要的。

後來,他思索母親生前習性較傾向佛教,於是採用佛教儀式為母親舉行喪儀。有趣的是,他自己往生時,也採用佛教儀式。

一個人生前有宗教信仰,他的後事比較容易處理,子孫只要依從他的信仰即可;如果沒有宗教信仰,那麼遺族最好效法唐先生,站在亡者立場多加考慮。

重量 / Weight 0.2 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