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為了避免末法法難使經教滅亡,南岳慧思大師弟子靜琬發願刻造石經存藏:「世若有經,願勿輒開」。後人承其餘緒,綿歷千年,房山石刻已成佛教古代藝術寶庫。林子青居士畢其心血,深入研究此一世界文化遺產,使讀者得以一覽房山石經堂奧。本書也收錄探討藏經源流、塔寺文物等專文,是林子青居士學術研究之結晶。
目錄
聖嚴法師序
自序
名山石室貝葉藏─房山石經
房山雲居寺塔和石經
房山雲居寺石經
唐代房山石經刻造概況
房山石經拓印中發現的唐代碑刻
房山遼刻石經概觀
房山石經(遼金刻經)出版說明
附錄:國之重寶房山石經拓片首次出國公展
願解如來真實義─藏經源談
中國佛教史話
大藏經之源流及其刊行史
北宋《開寶藏.大般若經》初印本的發現
新近發現曇鸞大師手寫《大般涅槃經》著作殘卷真蹟
佛經翻譯事業初探
多少樓台煙雨中─塔寺文物
天台山遊記
殿堂
佛教東漸興中國古代寺院的文化設施
福建佛教僧人與橋樑建築
中國淨土教史上玄中寺的地位
鎮江甘露寺鐵塔塔基出土釋迦佛舍利及唐宋文物考
重修福清黃檗山萬福寺緣起
重修同安大輪山梵天寺碑記
序
聖嚴法師序
有關我與林子青老居士的因緣,在我的《火宅清涼》第八節中,曾經比較詳細的介紹過。 關於這部《文集》的編成及出版,便是由於我在一九九一年春到北京訪問時,當面向他勸請邀約的。一則我知道他的一生寫過不少與近代佛教文史相關的論文及散文,若不及早由他親自輯集成書,時間久了,恐怕會不易收集,散迭了就是文獻史料的損失,非常可惜。二則林子老是我留在大陸的少數老師之一,他的文彩與人品,一向使我景仰,為了報答他對我生平的影響,所以願意為他出版這部文集。
林子老生於一九一○年,畢竟歲數大了,對於編輯他自己的文集之事,有點意興闌珊,一九九五年林子老因參加「弘一大師墨寶展」來台,我再度敦勸,進度還是十分緩慢,幸有他的女兒林志明女士,從中協助聯繫,也幫忙整理並且催促,終於將一大包的原稿資料,託由她外孫女帶到了台灣,使我如獲至寶。卻由於文章中有些處所與現下時空稍感不妥者,尤其要將大量的簡體字,轉成繁體,使得法鼓文化公司的編輯同仁,頗費周張,跟林子老之間的信書往還,一再搓商,以致延遲至今,始得問世。今年林子老已經九十高齡,正好以此為他祝壽,這是我最高興的事,相信也是林子老喜歡的一份壽禮。
本書作者,是研究弘一大師最具權威的專家。對於近代中國佛教的傑出人物以及書畫藝術,均有獨到的認識。所以讀完第一冊的十五萬字,無異是親炙到了弘一、太虛、曼殊、八大、石濤等諸大師的芳範。 本書的作者對於中國佛教的歷代高僧、生活規制,遺事佳話,有其深度的探索,因此讀完第二冊的十七萬字,對於中國歷代的諸祖,例如禪宗、淨土宗、律宗的大師們,就會有更明確的印象,對於傳戒及佛門儀軌,也會了解其源由。
本書作者,對於房山石經的研究,用力極深。對於大藏經的翻譯、刊行、版本、也花了很多心力。對於歷代僧人從事塔寺及橋樑的建築,調查、考查,為佛教保留了珍貴的文化史頁。所以讀完第三冊的十七萬字,可以認知中國佛教的歷代文物,真是琳琅滿目,瑰麗無量。 因為林子老精通佛學、史學、文學,也能嫻熟地運用漢文、日文、英文。畢其一生,從事佛教文史的研究與教學,所以文字素養加上學術的基礎,使得本書的可讀性很高。可以作為文學的佛學作品讀,也可以作為史學的文學作品讀。
聖嚴寫於二○○○年四月十九日美國紐約象岡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