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以平實的人生為基礎,少煩少惱為宗旨,輕鬆自在過生活。
許多發心學佛的人,常誤以為,只有在佛前上香、禮拜、誦經,或是到深山古洞去閉關打坐才是修行,殊不知生活就是修行。
禪宗主張應該將修行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對於日常一舉一動的每一個念頭,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不管是行住坐臥、吃飯、穿衣、待人接物都是修行。
許多人以為:「成佛也不過如此,開悟也沒有什麼了不起!對我而言,開不開悟,沒有什麼不同!」然而一旦困境現前,煩惱纏繞時,就不免於掙扎之苦了。
禪,在印度就是禪定,在中國才形成禪宗。其實不管佛教的哪一宗、哪一派,禪定都是共同修行的項目,凡是能夠使心清淨及安靜且生出智慧的,那就是禪。
禪法,就是用來安心的觀念和方法。若能將禪宗的觀念和方法,用於日常生活,縱然處身於萬丈的紅塵之中,也會體驗到安定灑脫又活潑自然的人生境界。
目錄
自序
禪的修行與證悟
禪學與正信之佛教
禪與淨土的修行法門
禪與精神健康
禪與現代生活
禪與心靈環保
禪修與環保生活
宗教.禪.佛法與邪魔
無我與真我
妄念不起.萬緣不拒
妄念.雜念與正念
明心見性
談心
平常心
心如日輪在虛空
零缺點
從有到無.從無到有
共修的力量與共修的功能
禪修者的修行態度
平常人的禪
禪修之道
精采書摘
禪修與忙碌的現代生活
一、禪修與忙碌的現代生活——忙而不亂,享受呼吸
現代人是非常忙碌的,除了街頭的流浪漢,以及好逸惡勞的懶散者之外,大家都在忙碌過日子。
忙碌的原因是什麼?多數人只是為了個人餬口,或為家庭生計,或為事業打拼,少數有理想抱負的人,幾乎都是為社會大眾的安全幸福而忙。不僅是為目前,也為未來。
我是一個非常忙的人,但不會忙得心頭發慌,心慌則煩亂,心亂即煩惱。從禪的立場來看,如果處理得當,忙也可以當作消除煩惱的修行方法。所以菩薩愈忙,道心愈高。
一般人在不忙的時候,不是空虛無聊,就是胡思亂想;可是忙的時候,又覺得頭昏眼花,甚至手忙腳亂,那也不好。所以當你正忙得起了煩惱時,不妨用禪修的基本方法,放鬆身心,注意呼吸從鼻孔出入的感覺,享受呼吸、體驗呼吸,沒有多久,就能夠心平氣和,頭腦清醒了。
二、禪修與緊張的現代生活——放鬆身心,體驗感受
現代人的生活,無時無刻、無方無處,不是在緊張中度過。不論是吃飯、睡覺、逛街,甚至到海灘游泳、山上度假,都是緊緊張張的。
最近我去了一趟羅馬,吃午飯時由於要趕時間,必須在半小時內,進出餐廳、點菜、吃飯,可是等飯菜都到齊之後,時間已所剩無幾,只得草草了事將食物往嘴裡塞,那已經不是在咀嚼、欣賞、品味,而是將食物囫圇吞下肚子裡去。
現代社會中,需要看心理醫生的人愈來愈多,主要原因就是使人緊張的情況太多了。例如:家族間的關係,輕鬆的時間少,緊張的時間多;在工作場合、社交場合,與人相處的關係也是輕鬆的時候少,緊張的時候多;即使在休閒活動、出外旅行時,隨時隨地都會讓人擔心安全沒有保障,害怕可能被喝醉酒的人駕車撞上,擔心一個不小心皮包可能會被人搶走了。
舉凡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家族,乃至人與自己身心狀況的不平衡,都會造成身心的緊張,輕者覺得無奈無助,重者變成焦慮恐懼,躁鬱症的精神病現象,便很普遍地發生了。
容易緊張的人很可憐,可是偏偏我們多數的人只要事情稍多,時間較少,或者工作較重而又所知不多時,就會開始緊張了。如果是有精神病傾向的人,更難放鬆他們的身心,不論白天或夜間,可能都是緊繃著的,嚴重者必須靠鎮靜劑來幫助精神暫時得到舒緩。
因此從禪修的立場來看,只要在平常生活中發現有緊張狀況時,便應隨時將頭腦放鬆、肌肉放鬆;假如無法放鬆身心,也可以轉而將自己放在客觀的立場,體驗身體的情況,感受心念的狀況,也可達到放鬆的目的。
三、禪修與快速的現代生活——趕而不急,動中有靜
現代人的生活,樣樣都是快速的。乘的是快速度的飛機、船隻及車輛,用的是快速運作的工具及機械,吃的是速製速食的快餐,連結婚、離婚也都是閃電式的。
「快」究竟對不對呢?雖不能說有錯,但是一般人在趕工作的時候,很容易是緊張的,會失去自我主宰而變得隨境而轉,只知道跟著環境的人事物,快!快!快!並未思考為什麼要跟著大家那麼快。雖然工作的效率快,競爭力就會提高,但在快速之中,可能也會著急,一急之下,情緒容易失控而生氣,一生了氣,就很可能捅出漏子來了。
不過,人在一生之中,縱然活到一百歲,也僅三萬六千五百天,一天之中能工作的時間也是很有限的,想把工作做得既多且好,不快不趕也是不行的。如能計畫明確、步驟清楚地趕工作,就不會緊張;唯有毫無頭緒、急急忙忙地搶時間,才會造成緊張。因此我主張:應當忙中有序地趕工作,不可緊張兮兮地搶時間。
禪修者的生活態度是精進不懈、為法忘軀,願度無邊眾生,願斷無盡煩惱,願學無量法門,願成無上佛道,那得趕、忙、快地進行,但仍須經常保持輕鬆愉快。
我有兩位性格完全不同的弟子,一位是慢手、慢腳、慢脾氣,不論是雙手的動作及走路的動作,都是慢慢吞吞的,永遠不急也不生氣,但是,他的工作效率並不差。另一位弟子則是整天看他忙東忙西,忙得團團轉,而且老是在埋怨著說他只有兩手兩腳,工作又這麼多,因此,經常是又焦急又生氣,工作品質也只是普通。第一位採用的是禪修者的心態和方法,另一位對禪修方法,尚未用上力。
對這兩種狀況,我的建議是,能夠做到趕和快而不著急,當然很好,否則寧可工作效率低一些,也要保持身心的輕鬆愉快。(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