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佛教自傳入中國之後,逐漸成為中國人重要的信仰之一,而佛教建築在與中國文化互相激盪後,也開創出多元的樣貌,除了反映各朝代的建築風格,也成為中國藝術史上重要的一環。為了讓佛教建築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展開對話,法鼓山於二○○六年十月召開了一場佛教建築研討會,希望從傳統建築的優點中,為現代建築找尋新方向。此次研討會共有四個議題,分別為:「佛教建築歷史回顧」、「佛教建築的現代化」、「佛教建築的使用與管理」與「佛教建築作品賞析」,佛教界與建築界的專家學者共發表了十五篇論文。本書為此次會議論文的集結,期待這些論述,能為佛教建築的未來發展,提供新的思維與視野。
目錄
法鼓山建築理念及目的-2006年10月14日「法鼓山佛教建築研討會」開幕演說 釋聖嚴
【佛教建築歷史回顧】
初期中國佛教寺院配置的起源與發展 黃蘭翔
台灣佛教建築的形式與空間 李乾朗
傳統佛寺中的觀音殿探討 陳清香
【佛教建築的現代化】
法鼓山建造藝術 張國洋
傳統與創新-法鼓山建設的理念與實踐 陳俊宏
佛教建築現代化-以香光尼僧團養慧學苑為例 釋見瓚
永續、健康、樂佛 江哲銘
【佛教建築的使用與管理】
法鼓山建築理念與規畫原則 李孟崇 彙編
法鼓山建築歷史回顧-法令篇 陳洽由
法鼓山之活動類型及活動模式之特性-現代佛教空間使用 李孟崇
法鼓山的景觀規畫與植栽 李孟崇
法鼓山的照明思惟-維繫人與自然的交往 李孟崇、周鍊
法鼓山之永續綠建築計畫 李孟崇
【佛教建築作品賞析】
佛教建築欣賞 釋寬謙
慈濟高雄市灣興園區慈濟分會新建工程 沈芷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