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入門

RM33.75

作者:聖嚴法師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6年09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21×15 cm / 344頁 / 單色印刷
ISBN:9789575987114

貨號: 9789575987114 分類:

內容簡介

為了讓忙碌的現代人,以最經濟的時間,對佛教有基本的認識,了解純正的佛法核心,聖嚴法師以輕鬆的筆調和簡明扼要的敘述,將佛教的發展及佛陀的教義娓娓道來。為最佳的佛教入門書。

為了讓現代人在最經濟的時間內理解佛教,聖嚴法師根據當代佛教學界最新的研究成果,用深入淺出的筆法,勾勒出佛教的基本脈絡,還原佛教的根本面貌。

本書分為三大單元──
一、「佛陀示現」:佛陀的人格和思想、印度的環境、教團的發展和演變……
二、「基本教義」:何謂四聖諦、五蘊、十二因緣、因果、唯名、唯心……
三、「修持方法」:修行的層次和方法、學佛的基礎、在家居士如何學佛……

內容簡單扼要,論述明確,對於任何想了解佛教的人,這是一本絕對不容錯過的佛學入門書!

 


目錄

上篇 佛陀示現
如何理解佛教?
佛教為何出現在印度?
由人成道的佛陀
佛陀的教化工作
佛陀的根本教義
佛陀的教團
佛陀的晚年

中篇 基本教義
佛教的信仰與教義
因果與因緣
唯心與唯名
活佛與活菩薩

下篇 修持方法
學佛與日常生活
佛教的修行方法
在家居士如何學佛?
小乘當真不好嗎?
佛子能拜鬼神嗎?
觀世音菩薩
念佛與助念
學佛的基礎

 


精采書摘

佛教的修行方法
一、前言

非常謝謝貴紀念堂理事長吳俠民先生,昨天、今天一再給我介紹。我非常感謝有此機會到多倫多來為僑胞們講佛法,同時也覺得非常難得地有《醒華日報》的總編輯簡許邦先生擔任翻譯。今天星期一,所以聽眾沒有昨天多,請各位盡量坐向前排,把你們和我的距離拉近些,因為佛教徒向法師們請教和學習,稱為親近善知識,意思是親切地接近被你們尊敬的人。

二、修行的意義

今天的講題是「佛教的修行方法」。很多人認為修行是出家人到山裡去,或是關起門來在寺院裡才能修行。事實上修行二字固為佛教名詞,但在每個人日常生活裡也都用得到。修就是修理、修正或修持。我們房子壞了、破了要修理,家具破了、壞了要修理,同樣地,我們的生理行為或心理行為如果不常檢點的話,我們也會漸漸變成壞人。中國的曾子所講的「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說我們應該每天檢討自己的行為。每天若都這樣反省的話,縱有錯誤,也容易隨時改正。至於「修持」,是修正、修理而且要持之以恆,日日時時,乃至每一秒鐘都要修行。有些人做了錯事,當天或能覺察,且有悔意,到了第二天又會再錯,他沒有勇氣和決心把自己改正過來,那便不是修行。修行則一定要在發覺自己有錯誤之後,加以修正、修理,並且應該切切實實地照修正過的行為繼續努力下去。所以我們說修行要反省自己:不該做的事不再做,該做而尚未做的事,應該就開始去做。

三、修行的器量

從佛教立場講修行,有大器和小器之分,也就是大修行和小修行之分。中國的孟子曾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以人的立場看,如果能獨善其身地修行,已經不錯,真正能達到這種程度,並不容易,可是在我們佛教來說,這尚是小乘。所謂小乘是對大乘而言,大乘不但自己要修行,而且要兼善天下,幫助所有的人都能修行。譬如說:我們現代的交通工具有很多種類,從腳踏車一直到飛機,從水陸到空中,有大有小。但腳踏車只能載一人,而且走得很慢,坐火車則快些又可以載很多人,有時還必須乘輪船或飛機。所以大乘和小乘,事實上就是說自修自度的人,是乘用小的、慢的交通工具,自度度他的人,是乘用大的、快的工具。能自度已不容易,自度度他當然更不容易。譬如說:自度不了而度他者,就像不會游泳的人,看見有人掉下水喊救命,便跳下水中去救人,結果救不了人,反而自己也淹死在水裡。因此要做大乘也好,做小乘也好,最基本的原則是切實地修行。修小乘也得先學修行小乘的方法,好像買不起飛機的人,至少先要有錢買輛腳踏車。不論小乘或大乘,修行是第一。

重量 / Weight 0.4 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