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我們可能在這世界建設淨土的境界嗎?答案是可能的。若是不能,釋迦牟尼佛便不須在人間出現。
我只是依據佛經及祖語,希望把人間淨土的思想,推展成為人人都能實踐的一種生活方式。
——聖嚴法師
地球是釋迦牟尼佛的淨土
在淨土的層次之中,人間淨土最為脆弱,但卻是最為親切和基礎的起點。佛在人間成佛,至少釋迦佛是如此,將來的彌勒佛也會是如此。
人間淨土,可分作兩個時期:1. 釋迦佛化世時期;2. 彌勒佛降生時期。聖嚴法師的淨土觀念,有層次的不同,而沒有一定的方域差別。人間淨土是最基本的,然後是天國淨土,還有他方佛國淨土,最高的是自心清淨的自性淨土。
地球是釋迦牟尼佛的淨土,是有生有滅、有苦有樂、有善有惡的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以父母所生的身體,來到這裡,他的色身同樣也有生死,但是他看到的世界卻是淨土。反觀眾生的心因為不清淨,所以有煩惱、有苦。
淨土就在人的心念中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體驗佛法,哪怕一個念頭能與佛法的慈悲與解決煩惱的智慧相應,當下見到的,就是人間淨土。內心不清淨,充滿了恨、嫉妒、猜疑、貪欲與瞋恚,不論到哪個地方都不是淨土。
就算把這些人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他在那裡也一定會嫉妒:「奇怪了,那些蓮花為什麼比我的大?」一定會驕傲:「你看看,我的蓮花還比他大一點。」所以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蓮品有九品,只有上品的人看得到下品的,下品的人不會看得到上品,因為如果看到了,他就生起嫉妒心、貪求心,而忘了自己要好好修行才能蓮品高升。所以,西方極樂世界讓下品的人看不到上品,就是預防眾生到那邊去還帶著滿腦子的煩惱。
那我們在人間是不是可以完成淨土的目標呢?聖嚴法師相信是可以的。人的心能夠改變自己的體驗,如果心是安靜的、和平的、慈悲的,即使世界沒有改變,你對環境的體會卻是不同凡響。智慧圓滿、慈悲圓滿的人,從他成道之後到涅槃為止,對他來說,我們的地球,並不是娑婆世界,而是佛國淨土。因此,聖嚴法師鼓勵大家要常隨佛學,要修學佛法,哪怕是學一點點,人間淨土便會在我們的心中一點一點地展現,不但自己體驗,還能夠把淨土的經驗分享給他人。
「有人問我,想不想去西方極樂世界,我說那個地方那麼好,誰不想去呢?又有人問,這個世界是否想再來呢?我說這裡有這麼多人學佛,這麼多的朋友需要佛法,當然還會再來!
事實上,如果你的心已得自由、已得解脫,這兩個世界是相同的,是無分彼此的。不過,一定要發願,不能隨波逐流,人家叫你去哪裡就去哪裡,甚至以為隨便去變狗、變牛、做強盜、做土匪都好,這就不對了。心,必須要有個方向,要發悲願,只要你不為自己增加困擾、罪惡,但願眾生脫離苦海,你在哪裡,哪裡就是淨土了。」 ——聖嚴法師
目錄
自序
「人間淨土」是什麼?
人間淨土何處尋?
淨土思想之考察
戒律與人間淨土的建立
人間佛教的人間淨土
淨土在人間
請佛到人間
以佛法建設人間淨土
心佛相應,當下即淨土
人間淨土的實踐
人間淨土的展現
人間淨土對現代人的重要性
人間淨土與現代社會
──我們今後要探討的課題
附錄一 太虛大師的人間淨土
附錄二 印順導師的人間佛教
精采書摘
發覺自心中本身的佛性
各位菩薩,在我們來到佛國淨土之前,一定要先把我們人間當成佛國淨土;當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後,他內心看到的世界就是佛國淨土,看到的眾生是平等的,都具有如來智慧德相,都是佛。這並不是佛在說謊或是在自我陶醉,因為他的確已知一切眾生都具有佛的智慧、佛的本性,只是眾生自己尚未覺悟,乃是還沒有醒來的佛。釋迦牟尼佛說了四十多年的法,就是希望我們發覺自己本具的佛性。
《法華經》裡有篇〈常不輕菩薩品〉。常不輕菩薩看到每個人,都會向他們頂禮,口裡還說著:「我絕不敢輕視你們!你們都是未來的佛!」但是,我們為什麼不知道自己是佛呢?因為多生多劫累世的煩惱、執著,把我們的佛性蓋住了。以煩惱的心,來看世界萬象,是有好、有壞、有美、有醜的,它是有分別的;由於眾生分處於不同的年齡層次、文化層次、性別,以及貧富、貴賤、強弱等不同的立場,都會對各種事物有不同的體會和看法。
事實上,我們的本具的佛性,就像剛出生的嬰兒,沒有名字標籤,也沒有貧富貴賤,只因有累世積聚的業障,形成種種煩惱,纏繞著我們,產生分別心、執著心,才使我們清淨的智慧心無法顯現;既不見自心中的本具佛性,淨土的景象也就無法在我們的面前出現了。
如果能把自我的立場放下,不去考慮自己的身分、性別、年齡、地位、知識、貧富、貴賤,你就會看到自己和其他人都是平等的。昨天我在上課時說:「若能放下自我中心,放下分別執著,就不會有煩惱困擾你了。那麼,你就是個有智慧、有福德的人了!」有位學生問我,應該如何放下呢?我說:「只要你自己不要認為有那麼多放不下的東西時,那就是放下了!」
佛法的智慧不是姑息,而是在慈悲的原則下來處理事情。當自己與家人有矛盾衝突時,若不能用佛法感化對方,也不可以暫時妥協的態度來處理,此時,應當試著把自己抽出身來,不要想著對方是你的弟妹或是親人,不要把自己放進去,如此,處理事情就不會有偏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