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什麼是幸福?
如何擁有幸福?
知足是幸福的起點,
欲望少一點,幸福就多一點。
人生無論順境、逆境,
時時感恩,念念惜福,
福氣綿延不絕。
以善念帶動善的循環,
世界和諧安樂,生活歡喜共好,
人間處處有幸福!
目錄
編者序
一、真正的幸福
恭喜發財
惜福的生活觀
開啟幸福的密碼
知足是幸福的起點
珍惜現有的福報
人,為何而活?
身在福中要知福
二、知足常樂最快樂
什麼都不求
知足感恩就會富有
究竟是「需要」還是「想要」?
貪苦為本
清貧思想
戒貪得自由
化自私的欲望為奉獻的願望
三、感恩心帶來幸福
用慚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
以感恩心發願與迴向
感恩逆緣
用感恩的心消除怨恨
讓恩惠綿延不絕
時時感恩,淨土不遠
如何種植福田
四、開啟善的循環
我的方向──做好出家人的本分
新年「心」計畫
為善要讓天下皆知
彼此互為生命共同體
心六倫的新好生活
利人便是利己
同行不是怨家
科技發展新視界
精采書摘
開啟幸福的密碼
幸福不一定是物質上、外境上的順利,而在於自己的心是不是平靜、是不是感到滿足、能不能喜歡自己?喜歡自己並安於現狀的人是最滿足的。安於現狀並不等於得過且過,而是清楚自己能夠做到什麼程度,並且努力去做,自然得到了回報和收穫,如此才會心存感恩而覺得滿足,這就是最大的幸福。
知足才能幸福
不知足一定不會幸福,另外,恐懼、排斥、妒忌都是造成不幸福的原因。所謂不知足,就是得隴望蜀,這樣會很痛苦。「生命就在呼吸間」,如果忘記呼吸是幸福的,而認為擁有身外之物才幸福,就一定不會幸福;錯把幸福寄託在身外之物、身外之名、身外之事上,一定不幸福。但也不是說物質全都要捨棄,生活所需的物品還是要,與自己相關及對他人有益的事,還是一定要管、一定要做。能夠付出多少,就看自己的能力和擁有的資源而定,再加上環境、時機的配合,這就是智慧!
逆向思考,常保幸福
以我個人的經歷來講,生命中的打擊和災難,有人為的、也有天災,但每一項打擊或災難對我來說,都是生命的養分。當熬過這些挫折和打擊後,就會轉換成自己的能量。本來是壓力、破壞及危機,在度過以後就會使我更上一層樓。
以我剛到美國時為例。剛抵達時,他們樣樣都準備得好好的,我一去就擔任佛教會副會長、寺院住持,加上正要開闢一座大道場,對我來說是前途無量。可是我自己選擇離開那裡,結果變成流落街頭的流浪漢。過去我沒有想過自己會當流浪漢,當時沒有地方住,每天背個睡袋、背包到處走。在這種狀況下,卻發現自己的生命力很強,從來沒有活在這麼大的希望裡。所以,這個生命歷程對我來說太有意義、太有價值了!
另外,臺灣曾發生過好幾次災難,像是九二一大地震、納莉颱風、桃芝颱風,還有SARS疫疾。每次災難後,我見到不少人從頹廢、消極的情緒轉變為積極,從旁觀者變成救災的參與者。有的人房子倒了或被水淹沒,甚至家裡有人往生,但他們很快就站起來自助助人,同時也成長了。例如我們有安心服務站、急難救援組織,主動與受災的民眾接觸,給予他們關懷,結果他們也親自參與救災工作,這樣就是因禍得福。照道理說,他們本來很倒楣,但是通過這些歷程以後,他們得到了幸福。而關鍵是,災禍、挫折或失敗並不會直接轉變為幸福,而是要靠自己不斷地提昇自我。
除了感恩自己現在所擁有的,還要思考如果失去了怎麼辦。這時,要感謝這樣一來自己能少一點負擔,這就是逆向思考。逆向思考很重要,不管發生任何事,好的不要想得太樂觀,因為可能隨時有不好的狀況發生;遇到壞的狀況也要懂得逆向思考,因為壞的狀況不可能一直壞下去,遇到任何轉機,馬上就是另一個天地出現。所以,「逆向思考」能讓我們常保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