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現代人心中亟待的光明指引
人世間,總有許許多多的無常,
世間人,總在跌跌撞撞中成長。
聖嚴法師以深刻的觀察,平易的智慧文字,
為世間男女釋疑解惑,引你走向圓滿的人間世。
當前的世界多元而分歧,社會步調急促且善變,令許多人生活備感壓力,甚至無所適從。聖嚴法師自生活中汲取真實的題材與最受大眾關心的話題,從個人生活如何紓解壓力、珍惜照顧自己、善用失業空檔,到人我關係中的走出感情挫折、建立和諧家庭、經營幸福婚姻、如何邁向成功等,提供了寶貴的建議。
此外亦談到大環境的改善、佛教對占卜看法、如何看待預言、後現代佛教觀等議題,書中可以看到法師對於生命全體的關懷之心,滿溢字裡行間。期待人人皆能從中得到啟發,獲得真正的安心喜悅。
「人生的價值,應建立在社會生命及歷史生命上,對自己的過去、現在、未來,都能做好本分中事,便能對自己的生命有所交代。
你可以許這樣的好願:希望我此生中,不說謊、不造假、不投機取巧、不損人利己;我願盡分盡責隨分隨力,使自己健康平安快樂,使他人健康平安快樂。」
──聖嚴法師
目錄
自序 祝願人間平安多
第一篇 新時代宗教觀
怎麼樣才算是佛教徒呢?
穢土化為淨土
話說鬼月
恐怖主義與宗教
佛教對占卜的看法
如何看待預言
死後的世界
正信的宗教
恭迎佛指舍利的省思
後現代佛教
宗教與新興宗教
如何處理民族、宗教與政治的糾葛
第二篇 心靈與環境的對話
開放的心境
化混亂為祥和
健康的飲食觀
彩券賭博的省思
好運大家轉
心靈環保
將心靈環保推向世界
有條件的虛榮心
呼籲偶像藝人應以身作則
世界末日何時降臨
人與生存的環境對話
心靈環保是全球性的運動
珍惜生命照顧自己
孝道倫理與新道德律
我們都是相互依存的地球細胞
第三篇 勇敢面對挫折
聯考的「得」與「失」
如何走出感情的陰霾
悲智雙運破除煩惱
面對問題才能走出憂鬱
如何運用生命的低潮
人身可貴不得自殺
如何面對意外的生離死別
善用失業的空檔
如何紀念九二一
失業時怎麼辦
當被癌症撞上時怎麼辦
第四篇 生活的指引
紓解壓力的法寶
如何種植福田
經營婚姻的法寶
邁向家庭和諧之路
退休生活是另一種風光
成為「是」的父母
健康的工作態度
新時代的工作態度
不要在起跑點上把孩子絆倒了
怎樣看待貧富差距
第五篇 生命的智慧
原諒的智慧
如何看待「只在乎曾經擁有」
互信的建立
理直氣「和」
生命的意義及生命的價值
如何不生氣
怎樣才能成功
如何改掉壞習慣
勿把可敬的對手當作敵人
利人便是利己
為自己的人生許一個好願
大家都可以成為富翁
無常與創新
精采書摘
開放的心境
一般人思考事情時,總是喜歡從自己的角度來看,所以遇到挫折時,若不是怨恨他人,就是覺得自己很差勁、沒有前途,心情因而變得很沮喪、無奈,意志也跟著消沉;但是,遇到順境時,又覺得自己的福氣好、能力強、貢獻大,彷彿有著三頭六臂,可以呼風喚雨、八面玲瓏。
其實,這兩種極端都是錯誤的想法。無論在得意或失意時,都不應該忘記環境的力量,畢竟事情的成敗必須靠全體環境來配合。當然,會身處在這樣的環境中,自然和過去所累積的功德及所造的惡業,脫離不了關係,但是我們不能只思考到過去的功德或罪惡,而忽略了目前的現實狀況。
以我個人為例,最近因為經常和宗教界、政治界、工商界等世界級的大人物一起開會、座談、對談,很多人都將之歸諸於我的成就。但我並不以為自己有多大的能力,有什麼了不起。因為如果現今的環境仍然像過去那樣,是非常封閉的時代,是威權偏執的社會,我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公眾人物。我之所以成為公眾人物,完全是由於整個大環境的改變,大環境需要像我這樣的人,大時代允許我有奉獻心力的機會,於是我就應運而成了具有相當知名度的宗教師。
因此,我應該感謝大時代、大環境的改變,我的成功與成就,不應該歸功於自己,而是屬於這個時代環境中的全體大眾。所以我相信「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這句話,因為有時代環境的需求,所以有適時的人物出現。我不是英雄,我只是因為這個時代環境的關係,而用上了我的心力。能如此想,我就不會驕傲、自大、自以為是,以為自己能力很強了。所以我們每一個人,不論身處哪個行業,都應該要有遠見,要有遠大的看法和心胸,不能只就自己眼前的狀況或利益去考量,這樣才不會老是在自卑與自滿之間擺盪。
所謂心胸廣大,眼光看遠,就是open mind。雖說「開放」,但並不代表沒有原則,也不是空口說大話。而是要先確立大方向和遠目標,為眾生設想,為長久打算,然後放開心胸待人,腳踏實地處事,這才是真正的開放。
目前臺灣正面臨一場大考驗,有很多人都因失業而陷入失望之中,甚至到了痛苦的谷底。在這個時候,我們除了思考是否是出於個人的問題外,更應該思考大環境的因素,別忘了逆境也是因為環境的關係而存在,所以不要覺得自己太失敗、太失落。即使是因為沒有好好把握機會用力、用心,並且太大意、太驕傲,那也只要自我反省,立即改進就好,不必耽溺在悔恨的痛苦中。
無論發生了好事或壞事,好事不必得意忘形,壞事不必焦頭爛額,那都是由於因素機緣所促成,不如面對它、接受它;並以客觀的角度來反省,找出問題形成的因素及思考因應的辦法,進一步運用一己的所有及所能來處理它;處理之後就可以放下它了,讓一切都成為過去,不必沾沾自喜,不用耿耿於懷;這就是我常講的「四它」哲學。其實只要擁有「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的智慧心,就能夠在順境及逆境中遊刃有餘,自由自在地向前看、向前行了。
我經常是以這種方法來幫助人,因為我也是這麼一路走過來的。雖然我經常遇到失敗,但也好像經常是成功的,成功與失敗不是絕對的,當遇到失敗時,卻往往也是成功的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