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菩薩走江湖:禪宗祖庭探源

RM37.80

作者:聖嚴法師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9年06月01日
規格:平裝 / 15×21 cm / 304頁 / 單色印刷
ISBN:9789575988180

已售完 / Out of Stock

貨號: 9789575988180 分類:

內容簡介

「走江湖」原是佛家用語,指為了求法尋道而遊歷參訪。
聖嚴法師親筆寫下,參訪禪宗祖庭與古蹟的精彩遊記,一窺禪門的各家風光!

★跟聖嚴法師一起「走江湖」!

對政治領袖的帝王而言,將國土名為「江山」;
對禪門的修行人而言,大陸東南各省的道場所在,名為「江湖」,
興法雲、震法雷、布法雨的龍象人才,
不論是潛龍在淵、飛龍在天、臥龍在崗,
都是在此江湖的活水之中孕育產生。

我們雖因障重福薄,未能恭逢禪宗盛世,
有緣前往巡禮江湖遺址,也可獲得不少的啟示。

我們法鼓山的僧俗四眾,
都以「萬行菩薩」的心行悲願,來自勉勉人,
此行五百人,也都以菩薩行自我期許,
並且以現前的菩薩、未來的諸佛,禮敬所見、所遇的每一個人。

這是本書之所以名為《五百菩薩走江湖》的因緣了。

——聖嚴法師

 


目錄

自序

一、籌備了三年
二、出發前的叮嚀
三、抵達廣州市
四、六祖落髮的光孝寺
五、韶關曹溪的南華禪寺
六、乳源雲門山的大覺禪寺
七、壽比南山的祝聖寺
八、南嶽名享中日兩國
九、懷讓磨鏡台‧石頭南台寺
一○、天台及禪宗的祖庭福嚴寺
一一、長沙市的麓山寺
一二、豪華的神農大酒店
一三、瀏陽大瑤的石霜寺
一四、青原山的淨居寺
一五、洪州宗的本道場佑民寺
一六、佑民寺的制度規約
一七、洞山的普利禪寺
一八、百丈山的百丈禪寺
一九、馬祖的道場寶峰禪寺
二○、雲居山的真如禪寺
二一、九江市區的能仁寺
二二、江西廬山的大林寺
二三、蓮宗初祖的東林寺
二四、慧遠塔院‧西林寺
二五、禪宗四祖的正覺禪寺
二六、未上五祖山,去到三祖寺
二七、從合肥到福州
二八、福清市黃檗山的萬福寺
二九、福州怡山的西禪寺
三○、接見貴賓、記者與關懷團員
三一、閩侯雪峰山的崇聖禪寺
三二、石鼓山的湧泉寺
三三、莆田南山的廣化寺
三四、泉州的開元寺
三五、圓緣晚會
三六、廈門的南普陀寺

附錄一 參訪路線圖
附錄二 禪宗祖庭系統表
附錄三 近代諸大師相關道場

 


精采書摘

四、六祖落髮的光孝寺

我們進入大陸參訪的第一所道場,就是廣州市內的光孝寺。光孝寺在禪宗史上的地位相當重要,梁武帝普通八年(五二七年),菩提達摩從南洋的海上到達中國的廣州,第一站就是在此駐錫,到目前為止,還有他的一個洗缽泉保存著。接著在唐高宗儀鳳元年(六七六年),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也來到此處。當時二僧在爭論幡動還是風動的問題,他便當下指出是「仁者心動」,因而受到當時的住持印宗法師器重,並為他落髮受戒,成為正式的比丘。直到現在,寺內還有一座「瘞髮塔」和「風幡堂」,其中瘞髮塔是以石塊為基礎的磚灰沙結構,八角型,共九層,高七點八公尺。只此二項古蹟,就值得我們來巡禮參訪,因為中國禪寺就是從光孝寺開始的。

光孝寺的現任住持是新成法師,據說他經常住在海南島。而當天我們見到的是今日中國大陸德望最高、信眾最多、在中國南方弘化影響力最大的一位長老,也就是現年九十六歲的本煥老法師。本煥長老是湖北省人,文革之後他修復了不少寺院,包括光孝寺在內。他是光孝寺的退居,本來已經不再問事見客,當天他特別歡喜地代表大和尚接見我們,而陪同他接見我們的還有監院明生法師。明生法師是廣東人,中國佛學院畢業,現任廣東省佛教協會會長,也是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而他實際上就等於是光孝寺的住持。

一進入三門,就看到近千位的出家眾和信眾,夾道列隊歡迎我們。在「光孝寺」三個金字匾額上方,還有貼著紅紙黑字的紅布條,上面從左至右寫著:「熱烈歡迎臺灣法鼓山聖嚴大和尚一行蒞寺普照」。然後我們進入大殿拈香禮佛,他們的維那舉香讚之後,高呼為我接駕頂禮三拜,我們則為本煥長老及光孝寺諸位法師分別禮座,接著就在大殿前請本煥長老開示。

起初我還以為,我從來沒有到過廣州光孝寺,應該是沒有人知道我。可是本煥長老對我的生平好像相當熟悉,不但一再讚歎我的成就,還把我當作老朋友一樣地接待歡迎。對我們五百位團員也是一樣,稱讚大家是五百位菩薩,這次能一同到大陸巡禮,將來必定一起成佛。所以當我致謝詞的時候,就說長老已經給我們大家授記了,我們大家應該感恩領受。

然後我被邀請到客堂用茶,在這裡我贈送了幾項紀念品,包括我手寫的「人間淨土」小匾額、由王俠軍設計的同心同願琉璃作品一件,以及我的「現代經典」書系講錄二十多冊,還有為該寺僧眾打齋的薄供一份。而本煥長老回贈我的是小型銅鑄華嚴三聖像一組,以及長壽羅漢畫像一幅。之後我們就到寺內各處參觀。

據《光孝寺志》的記載,最初此處是南越王趙建德的故宅,到三國時代吳國虞翻謫居於此,世稱虞苑。虞氏在園裡講學並種了許多頻婆樹和訶子樹,故稱為「訶林」。虞氏死後,施宅為寺,名曰「制止寺」,成為廣州的第一座寺院。此後曾經易名為「王苑朝延寺」、「王園寺」、「乾明法性寺」、「乾明禪院」、「報恩廣孝禪寺」,到明憲宗成化二年(一四六六年),始稱「光孝寺」,成化十八年,明憲宗敕賜「光孝禪寺」的匾額,從此留傳至今。在《六祖壇經》中見到的法性寺,是唐太宗貞觀十七年(六四三年)開始,一直到北宋初年為止的寺名。

從資料所見,光孝寺的開山祖師共有三位,包括東晉時代從西域罽賓國來的三藏法師曇摩耶舍,劉宋文帝元嘉年間(四二四─四五三年)從印度來的求那跋陀羅,以及從印度來的智藥三藏。此後曾經駐錫該寺以及弘法、傳戒、譯經、灌頂、傳法的歷代顯密高僧有:菩提達摩、六祖惠能、真諦三藏、般剌三藏、不空三藏、鑑真和尚、溈仰宗的仰山慧寂禪師、明末的憨山德清禪師,以及天然和尚。所以它是南方第一古剎,也是最大的佛教重鎮和漢傳佛教的發祥地之一。

據寺志記載,該寺原有十一殿、六堂、三樓,但因時間的銷蝕、文革的破壞,舊貌已不復見。不過,現在寺內還可以看到兩棵古樹,其中一棵是在六祖殿前的菩提樹,據說那是梁武帝天監元年(五○二年),由西印度的智藥三藏帶來種植的,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年了,在文革期間曾經枯死,現在則非常地茂盛;另外一棵是訶子樹,又稱為訶樹,如果說是三國時代的虞翻所植,距今則已有一千八百年的歷史。這兩棵古樹雖然閱盡人世滄桑,經過久遠的歷史,寺院的名稱改了又改,殿宇建築圮毀之後重建,重建之後圮毀,不知凡幾,但仍然生氣盎然地存活著。而且它們每逢朝廷毀滅或佛教的法難,它們就枯萎,佛教復興時,又變得很有精神,可見這兩棵古樹應該是很有靈性的。

還好一九八七年,大陸的宗教政策已經落實,故將破壞了的光孝寺也回歸佛教,經過十多年的重修重建,現在的光孝寺,有三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鐘鼓樓、伽藍殿、六祖殿、臥佛樓,以及禪堂、課堂、方丈寮、寮房、齋堂等,可見這是非常有規模的一座古剎。我們從禪堂門外的一幅對聯,可以看出該寺在禪宗史上的地位,和對整個漢傳佛教的重要性,那就是:「衣缽真傳一花五葉;法流東土二諦十宗。」上聯說的是從達摩東來而開出了禪宗的五大家七宗派;下聯是說明佛法東傳之後,形成了中國漢傳佛教的大小十宗。

遺憾的是時間太短,只是走馬看花,沒辦法仔細參觀。當我們離寺之前,全體團員聚集在大雄寶殿前的兩座鐵塔之間,圍著一個大香爐,和該寺的幾位法師合影留念之後就離開了。不過能參觀禮拜到北宋祥符年間所留下來的六祖殿及六祖惠能的銅像,心中已覺得很滿足了。

重量 / Weight 0.3 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