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蓮花-慧遠大師

RM24.30

作者:朱丹麗 | 繪者:劉建志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14.8X21 cm / 平裝 / 170頁 / 單色印刷
ISBN:9789575984588

貨號: 9789575984588 分類:

內容簡介

一朵亂世中的蓮花,以悲心超越時代的戰爭動盪,
開創蓮宗,讓人們覓得一方淨土。

在動盪不安的魏晉南北朝時代,是何種因緣,使慧遠與慧持兩兄弟,能深入佛法、徹悟真理,並毅然決然出家?

遷徙不定的戰亂日子才剛結束,師父又被君主請走,頓失依靠的慧遠,該何去何從?

歷盡艱辛,終於來到廬山勝地,過著清淨自在、與世無爭的生活。
強權叛賊卻不時前來「請益」,他將如何「過招」,讓他們佩服不已?

為了將珍貴的佛法,廣為弘傳,他致力於譯經、講經說法,窮畢生之力著作論述,終於為中國佛教開拓了新局面……。

 


作者簡介

朱丹麗

台北市人,曾任《中央日報》寫作班老師,大葉文教基金會教師,崇光文化教室老師。現居多倫多,任職加拿大中文電台節目主持人及新聞主播,並於光華中文學校、維德中文學校任教。

著作有《美國寓言》、《溫馨滿人間》等書,並有〈佛教故事〉、〈湯麵祕笈〉、〈泥泥蛙筆記〉、〈新好媽媽話題〉等故事於各報章雜誌連載。作品風格真摯,文筆純淨典雅,曾榮獲文復會「道德教育」徵文比賽、教研學會「童詩創作」等獎項。

 

插畫簡介

劉建志

1966年生於雲林縣北港。

自學繪畫,常受邀為國內知名作家文章繪製插圖。1999年築「一澄舍中」殊畫坊,期以摹古畫風重飾佛經圖像。2008年並受「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籌備小組力邀,創作水陸畫系列。代表作品有:法鼓文化《高僧小說系列》、靜思文化——小沙彌系列、皇冠版《吳姐姐講歷史故事》、中國兒童故事大百科三十六鉅冊等。曾榮獲1995年中華民國視覺設計展「插畫創作」金牌獎、1997年中華兒童文學獎「美術類」年度。

 


目錄

原版總序 智慧與慈悲的分享 聖嚴法師 003
推薦序 人生要通往哪裡?  蔡志忠 006
自序 以師志為己志  010

01亂世幸運兒  017
02緣熟出家 025
03代師講經 039
04華林園血淚 047
05新生命的開始  055
06隱居廬山 069
07為法不為己 077
08強權叛賊之間  091
09兄弟情 103
10未曾謀面的好友 111
11沙門與王者 119
12念佛結社 127
13持戒往生 133

佛學視窗
● 時代背景 140
● 慧遠大師的思想與修行方法 143
● 慧遠大師的貢獻 145
● 彌勒淨土與彌陀淨土 148
● 慧遠大師年表 150

 


精采書摘

代師講經

出家後的慧遠法師,非常用心地隨著師父習法,以他的領悟力,及過去的基礎,才三年的工夫,已經有相當的成就了。雖然他平日只是努力自修,並不在意自己的造詣有多高,但道安大師看在眼裡,已很清楚他不凡的睿智穎慧。

有一次,道安大師在寺中主講《般若經》,剛講了幾天,就覺得不太舒服,好像是受了風寒,連起身都顯得很虛弱,哪能上殿去講經說法呢?

隔天清晨,弟子們探視過道安的病情,心裡十分憂慮。一來是擔心師父的身體;二來是焦急開講的時刻就快到了,廳堂上求法的徒眾還在等著,這該怎麼辦呢?

「快!快去請慧遠來見我。」大家正在束手無策時,道安大師忽然勉力撐起身子,對身旁的弟子說。
不一會兒,慧遠急急趕到了病榻前,道安只簡單地吩咐他:「待會兒要講的是『實相』,你就代師父去講述吧!」

「師父,我……這個……。」

慧遠不敢置信地看著師父的病容,不知該說什麼才好?以師父的病情來看,是絕對無法上殿講經的,但自己才不過出家三年,只是個二十四歲的年輕比丘1,怎麼敢擔當這講解經典的重任;一時之間,慧遠竟有些不知所措了。

「別怕!別急!師父要你代為講經,你只管放心大膽去講,一定可以勝任的,咳咳!咳!師父想休息了,你快去準備準備,時間也快到了,別站在這裡發楞啊!」

道安以虛弱病聲囑咐了慧遠幾句話,便閉目休息,不再開口。慧遠只好恭敬地退下,硬著頭皮轉向講經的殿堂走去。

既然已接下了這個重任,緊張、擔憂不但無用,反而會害事,慧遠明白這個道理,鎮靜地坐上大椅,翻開經書,從容不迫地準備開始講解「實相」的意義。

有人看慧遠這樣年輕,又沒有什麼名氣,竟能坐上大座講經說法,不禁起了懷疑和輕慢的心,很無禮地在下面交頭接耳起來:「聽說道安大師身體不舒服,不能親自來講經,才讓這個年輕法師上台代講,不知他到底行不行哪!」

「別的經也許他還能講,這部《般若經》不容易喔!尤其談的是『實相』,這種高妙的義理,恐怕不是一般法師能講得了的。」

「好了!別說了,咱們倒是聽聽這年輕的法師,怎麼解釋這麼深奧的妙理。」

大家嘰喳了一陣子,才慢慢安靜下來。

座上的慧遠,早已知道眾人的心思,他並未動怒,也不慌亂,沉穩地解釋什麼是「實相」︰

「實相的原義,可說是本體、實體、真相、本性等;引申為一切萬法真實不虛的體相,或真實不變的道理。我們平常所見到、所認識的一切現象,都是假相,都是隨著因緣變化而轉變的,只有突破世俗的認識,才能顯現諸法的真實現象,所以稱為實相。」

這樣的觀念,在當時是很難令人了解、接受的,在場的聽眾提出很多的問題請教慧遠法師。法師引用其他的經典,如《法華經》2中的「諸法實相」,來說明一切法如實之相,或者說一切法因緣和合而存在,也就是「緣起」的意思。

然而儘管慧遠法師引經據典,幾乎說破了嘴,台下的人仍然彷彿「鴨子聽雷」般,茫然不解地望著他。
於是,他試著用更簡單的方式來講解。

「我們自己本身或擁有的一切財物等,隨著時間、空間的變化,都是會轉變的。例如,我們出生時只是個小嬰兒,後來慢慢長大,也漸漸變老;所以將時間拉長來看,現在的我,不是真實永遠的。又比如我們和家人、朋友的關係,也會變化,陌生的人,可能成為好朋友;現在的好朋友,過幾年因為不在一起了,交情也慢慢淡了,現在的『好』換了時空,就不存在了。所有一切接觸到的人、事、物,都是暫時存在的,都會因時間與空間的不同,而有所改變,這才是『實相』。」

聽眾中有的對他的說明,已能體悟,佩服不已;有的則還是一臉茫然,反覆再三地提出相關的問題,請慧遠再作更進一步地解釋。

最後,慧遠便以《莊子》一書中的例子,對大家說明現象的相對觀念。

「例如砍下一棵樹,做成一張書桌,就樹來說是被毀了,但對書桌來說是成了,所以是毀相或是成相,並不是絕對的,只有當貫通各種相時,才是真實相。莊子所說的『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正能解釋『無相之相,名為實相』的觀念。」

就在這樣完整又精闢地解說之後,所有在場的法師和信眾們,當下都徹底了解「實相」的真義,因而感到全身洋溢著法喜充滿的喜悅,對慧遠法師也是無限的讚歎之意!

事情過後,道安大師對慧遠能用佛經以外的典籍,來比附說明佛理,相當肯定,也允許慧遠引用其他的典籍,解釋經典。除此之外,道安大師更盛讚慧遠說:「將來能使佛法流傳在中國的,便是這位慧遠了。」

註釋
1比丘:出家人中受過具足戒的男眾。
2《法華經》:全名《妙法蓮華經》。以詩、譬喻、象徵等表現手法來讚歎佛陀,是佛教思想史、文學史上非常重要的經典。

重量 / Weight 0.21 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