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戒,成佛必備的資糧 —— 2015年菩薩戒講座心得

2015年菩薩戒講座心得_菩薩戒成佛必備的資糧_1小乘重在戒行,菩萨重在戒心。因此,菩萨戒也是心戒。

 

第一次从他人口中听到“菩萨戒”,我的第一个反应是错愕、茫然,甚至有点担忧。几个月前,在法鼓山皈依三宝并受持五戒,虽然整个过程是快乐欢喜的,但在受持五戒时心里依然有一丝丝的不安,怕自己做得不好,怕自己破戒。殊不知,正如常藻法师所言,你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如果戒对你来说是恐惧,它就是恐惧和约束;如果戒对你来说是佛陀的慈悲,自然不会有畏惧之心,而是欢喜心。

 

出于对戒的恐惧,当我看到《菩萨戒》这个讲座标题,潜意识是抗拒的。所幸身边有善知识邀我一起去,否则我对戒的误解会如恶性循环般,由畏惧而感到约束而起烦恼而又畏惧甚深。讲座当天,刚放工的我带着疲惫的身躯赶到了道场。一进门,迎面而来的义工菩萨都微笑合掌说“阿弥陀佛”,我也很欢喜的回了一声“阿弥陀佛”,当下感觉安定许多,身体的疲惫好似也随着一声声的阿弥陀佛少了些。随着引磬“叮~”的声音响起,听众们纷纷入座。安静下来的人群和道场的氛围,让大家收起了习气和疲惫,唯一不减的是众人脸上的笑容。

 

这次《成佛必备资粮-菩萨戒》的讲师是常藻法师。一如往常,在常藻法师的引领下,气氛是放松愉悦的,没有想像中的沈重。当我听到常藻法师说:“戒律本身是慈悲的”,我愣住了,短短的一句话却震耳欲聋。一直以来,戒对我来说是沈重的、是困难的,是我们凡夫俗子不可能做到的。现在方知,戒律是佛陀要保护我们身心的安定和健康,使我们远离痛苦的源头,从而离苦得乐。佛经里说,五戒戒体是尽形寿,属小乘戒;菩萨戒戒体是尽未来际,直至成佛,属大乘戒。

 

到底什么是菩萨戒呢?

《梵网经》说,菩萨戒是诸佛之本源、菩萨之根本,是大众诸佛子之根本。菩萨戒的本质在使人发起无上菩提心。戒,出自于佛陀的慈悲,是生命的导航,告诉我们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而菩萨戒这个导航的终点站是实现人间佛教,引导众生发心学菩萨行,再由学菩萨行而成佛。它最精妙的地方不在止于利益自己,而是透过自身受持菩萨戒生起的慈悲心,来推己及人,让众生受益并共同发菩提心。因此,受持菩萨戒既让我们的身心健康安定,也能促使社会和谐安乐。


虽然只是短短两个小时的《菩萨戒讲座》,却让大家受益匪浅。经过一段小访问后,多数听众都认为,终于了解什么是菩萨戒,也不再害怕受戒或破戒了。其中一位听众表示,以为法师会在讲座上教我们清规戒律等各种约束的教条,出乎意料的,法师竟是很细心的为大家讲解「为什么会有菩萨戒?」以及「发起菩提心在修学佛法之路的重要性」。原来受持菩萨戒是自利利人的,能减少我们生活中的烦恼。

 

佛陀曾,人生有苦,而苦就是人生的事实。当你得不到时,会觉得苦;当你得到了,又怕失去;当你拥有了,却想要追求更多。人啊,永远满足不了自己一生的欲望,而生起烦恼,而生苦;佛法,恰恰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的好方法。《菩萨璎珞本业经》里,“有戒可犯是菩萨,无戒可犯是外道”。因此,在修学佛法的道路上,菩萨戒就是引导我们成佛的资粮。


感恩佛陀慈悲!两千五百年后的我们依然可以从佛法和戒律中感受到佛陀对众生的爱护圣严师父曾说受戒的功德是无量的而犯戒的罪过是有限的”。受戒的功德是对一切众生,所以功德无量;而不小心犯戒时忏悔可以让我们学习并弥补所犯的错误从而得到身心的清净和安乐。如我不再害怕受戒持戒了感恩法师和身边善知识的引导

 

祈愿大家共同发起无上菩提心,为这动荡不安的社会成就处处的人间净土。阿弥陀佛!

 

文:陈秋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