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拜懺
年三十在汉文化民间「过年关,算总账」的观念,意谓结清旧帐,才能重新出发,过个平安吉祥的好年;寺院里则以「拜年忏」,做为对过去一年身、语、意三业行为的反省和忏悔。
从前中国大陆佛教的大寺院,习惯上过年时会更忙些。一般人忙着吃喝玩乐,而寺院里年三十夜也就是「除夕夜」,不能睡觉,要「守岁」,由方丈和尚请大众喝茶,一边喝茶、一边闲话家常,称为「茶话」。在「茶话」中,方丈和尚会勉励大家:「生命无常啊!一年的三十夜到了,我们每天也要准备『生命中的年三十夜』。一年的年三十夜是一定的,但每个人生命中的年三十夜却随时都可能到临,如果不预先做好准备,跨出去第二年,又是另一生命的开始。」方丈和尚藉年三十夜的晚上,提醒大家「勇猛精进,慎勿放逸」,随时随地准备着「生命中的年三十夜」来临。
拜懺,心靈上的除舊布新
因为生命太短促了,一般出家人年三十夜不睡觉,整夜拜佛、打坐、拜忏或者念佛。有些信徒赶在年三十夜一过到寺庙里「烧头香」许愿,又是新的一年开始。烧香许愿并不是为了祈求荣华富贵,而是在心里立下志愿,今年就照着那心愿去努力,佛菩萨自然会保佑你。许愿的意思不是求佛菩萨给你什么东西,而是自己在佛菩萨面前许愿,由佛菩萨帮助你完成「愿心」,这是信仰上的感应。
有的寺院在过年时还提供「修行」的机会,大家一起来「拜年忏」。在一年的开始拜忏,用意是「忏悔过去,迎接新年」,也就是「心灵上的除旧布新」。好好忏悔去年对不起人或对不起自己的地方,然后发愿今年自己不论对人或对事,都要负起责任来。负责任的意思是,过去的种种行为,如果是对不起人的,今年要补偿,对人家更好一些;去年对不起自己的地方,今年也要弥补,要更努力些。所以佛教的忏悔,并不是后悔的意思,一方面自己积极主动地对人好,一方面对不起自己时,或遭遇困难时不怨天尤人,随时随地承担,不逃避应负的责任。中国佛教寺院过年时有这样的精神。
(摘录自创办人圣严法师的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