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行願:觀音、地藏、普賢菩薩法門講記(大字版)

RM35.10

作者:聖嚴法師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7年06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26×19 cm / 280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0100081
ISBN:9789575987503

已售完 / Out of Stock

貨號: 9789575987503 分類:

內容簡介

聖嚴法師曾說,發願不但是一種生命的態度,更是生命的方向和動力。
書中三位菩薩的聖德與行願,就是指引我們人生方向的一盞最亮的明燈。

《菩薩行願》的內容分為〈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地藏菩薩大願法門、〈普賢菩薩行願讚〉以及普賢菩薩十大願四大部分。聖嚴法師在本書針對菩薩行願的主題,將三位菩薩的慈悲願力,以旁徵博引的方式,做了精闢的註解。

〈普門品〉是《法華經》中與漢地最有緣的一品,它說明了觀世音菩薩名號的來由,以及菩薩如何隨類應化、普門示現、廣度眾生。

介紹地藏菩薩法門的經典包括《占察善惡業報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與《地藏菩薩本願經》,本書擷取三經中與地藏菩薩本誓願力相關的經文,分別加以解說。

普賢行願是《華嚴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普賢菩薩行願讚〉可謂《華嚴經》的心要,普賢十大願更是有「十大願王」的美譽。

本書囊括了三位各具特色的大願菩薩及其相關經文與探討,是讀者認識菩薩行願的最佳入門書。

 


目錄

編者序

壹、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
緒論
本論
重頌問答觀音聖德
結論

貳、地藏菩薩的大願法門
前言
占察善惡業報經講記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講記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結論

參、普賢菩薩行願讚講記
前言
普賢菩薩行願讚講記
後記

肆、普賢菩薩十大願
前言
第一大願:禮敬諸佛
第二大願:稱讚如來
第三大願:廣修供養
第四大願:懺悔業障
第五大願:隨喜功德
第六大願:請轉法輪
第七大願:請佛住世
第八大願:常隨佛學
第九大願:恆順眾生
第十大願:普皆迴向

附錄
一、《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二、《地藏菩薩本願經》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三、《普賢菩薩行願讚》唐.不空三藏譯

 


精采書摘

壹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

緒論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是《法華經》第二十五品,因為受到普遍的重視、流通和讀誦,所以又以《觀音菩薩經》為名單行成冊。

這部經從高深的層面來看,極富有哲理,從其簡易面看,又是非常易懂、人人都可接受的經典。

一、《法華經》與〈普門品〉

《法華經》全稱為《妙法蓮華經》,「妙法」意指是一切佛法之中最好的佛法;而將微妙的法句、法義貫串起來,便稱為經。

佛法就像非常微妙的蓮花,蓮花出汙泥而不染,蓮藕營養美味,蓮葉及花朵清潔芳香,花謝了之後會生蓮子,蓮子又可長成蓮花,所以佛教常用蓮花代表佛法的慈悲與智慧。

佛法的智慧能除煩惱,又使我們產生清淨的慈悲;以智慧來除煩惱,以慈悲來度眾生。

至於〈普門品〉的盛行,最早是由於五胡亂華時代的北涼國主沮渠蒙遜害了一場大病,正在群醫束手,百藥罔效之際,有一位來自印度的譯經法師曇無讖,勸他至誠讀誦〈普門品〉即可消障除病,能使身體恢復健康。

沮渠蒙遜就遵照曇無讖法師的指示去做,真的使他那場怪病不藥而癒。因此,不但國主教令國人讀誦〈普門品〉,很多人也自動地讀誦〈普門品〉了。

所以,《法華經》是經中之王,〈普門品〉又成為《法華經》中與我國最有緣的一品。

二、觀世音菩薩的因行與果德

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法門在顯教和密教中都很受重視,顯教常用的兩部經典中均有特別介紹觀世音菩薩,一部是《楞嚴經》,另一部就是《法華經》。

在《楞嚴經》中,觀世音菩薩介紹自己修行的方法,所以稱為因行,也就是在因中修行的法門。

《楞嚴經》卷六記載,在楞嚴會上,有二十五位大菩薩分別敘說自己所證得的圓通法門,最後由文殊菩薩評定,以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最為殊勝。

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修行方法,是耳根不向外聞,而是向內自聞耳根中能聞的聞性,由此做到「動靜二相,了然不生」;這也就是觀察分析世間音聲之虛妄不實,而能不受所動,入於如如不動的大解脫境。不像一般人的耳根是向外分別聲音,以致於受外境例如讚歎或誹謗所動,生起貪、瞋、愛、惡的煩惱,促成殺、盜、淫、妄的惡業,再受輪轉生死的苦報。

至於《法華經》則說的是觀世音菩薩的果德,也就是觀世音菩薩證得耳根圓通之後,來廣度眾生,用心耳來聽得、知道一切眾生的聲音,然後處處度眾生,時時度眾生。而〈普門品〉就是說明、介紹觀世音菩薩為什麼叫作觀世音菩薩,以及他如何廣度眾生。

重量 / Weight 0.8 公斤